張發穎

1955年他畢業於山東大學中文系。遼寧社會科學院研究員。遼寧戲劇家協會會員、中國古典戲曲學會理事。

基本信息

1978年春參加瀋陽新樂遺址發掘,於複雜的炭化物堆積層中,僅憑半寸多長蛛絲般的木炭痕跡,判定為重要文物,採取措施將其剔出,為一木雕島形藝術品(經C14測定,距今7200(±)年),被國家定為特一級文物(後取消特一級文物制,改定為一級文物),為遼寧省建國40周年重大收穫之一,並與北京周口店猿人頭蓋骨等四件文物,同譽為"中華瑰寶",是世界及我國木刻藝術史上第一件木刻藝術品。1978年6月後轉入遼寧社會科學院從事古典戲曲研究。先用兩三年時間輯錄點注了成散落狀態的我國古代唯一知名的陶瓷藝術專家及戲曲作家清雍乾間景德鎮督陶官唐英的著述《唐英集》(100餘萬字),交遼瀋書社出版,其後編成《唐五代戲曲資料集》、《宋金戲曲資料集》,寫出《中國戲班史長編》、《中國歷代戲班制度》、《中國戲班簡史》等。在此基礎上寫出我國第一本《中國戲班史》,出版後獲戲曲研究界和有關報刊好評。此外還寫出古典戲曲論文多篇。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