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璋烈士墓

1925年,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1929年被遣返回國,一邊在北平輔仁大學學習,一邊在黨的領導下,參加“北方左聯”的籌備工作。 1933年秋,張璋受地下黨組織派遣,回家鄉張新圩領導農民運動。

張璋,原名張鼎和,曾化名張曉天。1905年出生於合肥西鄉(今肥西)張新圩的一個豪門家庭。稍長,隨父定居天津,就讀於南開中學。這時,他開始接受馬列主義,逐步認識到拯救中華必須投身革命,積極參加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各種反帝鬥爭。1925年,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此後,他被黨組織送到廣州黃埔軍校學習。“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後,他在廣州被捕。後留學日本。1928年因積極參加反帝激進運動在日本再次被捕。1929年被遣返回國,一邊在北平輔仁大學學習,一邊在黨的領導下,參加“北方左聯”的籌備工作。他利用安徽同鄉的關係,和北平未名社的李霽野、韋叢蕪、韋素園取得聯繫,通過他們又結識曹靖華、范文瀾、孫席珍、臺靜農、傅仲濤等人。在此期間,他四處奔波,為“北方左聯”的順利成立和革命鬥爭的開展,作出了很大的貢獻。
1930年10月的一天,在北京大學法學院禮堂召開的“北方左聯”成立大會上,他被選為“北方左聯”第一任執委。在“北方左聯”工作期間,張璋同志始終不渝領導和參加黨的各種鬥爭和社會活動,從不顧及個人的安危得失。1933年秋,張璋受地下黨組織派遣,回家鄉張新圩領導農民運動。1935年,又轉往上海。他積極參與《動向》雜誌的編輯工作,奔走呼號,聲援救國活動。1936年春,從上海回安慶時又一次被捕,同年10月壯烈犧牲於安慶。他在臨刑前,在香菸盒上留下四句遺言“教育我兒,繼承我志,代我收屍,勿告我母。”托人轉交給他的愛人吳昭毅。短短的幾句話,充分表達了烈士對革命事業的無比忠誠和對革命後代的殷切希望。犧牲後,原葬焦婆鄉羅田埠,1965年遷葬於此。墓呈圓形,四周栽有松柏多株,碑文為其戰友、原中共安徽省第二書記顧卓新題書。
現今,張璋烈士墓已成為肥西縣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基地之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