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瑞娟[河南中醫學院藥學院學生]

張瑞娟和她的弟弟在吃飯:兩個饅頭、一碗米飯、一盤青菜是他們姐弟倆的日常一伙食。張瑞娟和她的弟弟在吃飯:兩個饅頭、一碗米飯、一盤青菜是他們姐弟倆的日常一伙食。

讓我們先聽聽她的事跡吧:

■她是孤兒,隻身帶著弟弟在鄭州求學
■她是貧困大學生,每月靠打工養活弟弟
■她又是愛的使者,用熱誠去幫助更多貧困學子走出心理陰霾……
8月25日12時,到午飯時間了。
剛打工回來的張瑞娟,忙抓起飯盒,跑出女生寢室樓,來到男生宿舍門前,弟弟正在房間等著她一起去食堂吃飯。
張瑞娟是河南中醫學院藥學院市場行銷班的大二學生,弟弟張芳海在鄭州23中剛讀完初二。姐弟倆在校園裡相依為命的畫面,從上個學期開始,已經成為河南中醫學院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一個堅強的女孩
父母雙亡,家境貧寒,雖然貧窮但她以微笑面對人生。
“她是個堅強的孩子,她身上那股自強不息的勁頭感染了我們很多人。”河南中醫學院藥學院黨總支副書記馬瑜說,她至今還清晰記得走訪張瑞娟外婆家那一幕。
張瑞娟13歲時失去了媽媽,2002年爸爸也因病離開人世。父母沒有留下任何值錢的東西,外婆家的兩間透風漏雨的房子成了他們的落腳點。
去年寒假,眼看快過春節了,藥學院的領導偶然發現張瑞娟還沒買到回家的車票。學院領導一合計,乾脆送她回去,順便了解一下貧困生的家庭情況。
當藥學院領導和學院宿管科科長帶著年貨來到濮陽清豐縣張瑞娟外婆家,看到眼前的場景時,大夥的鼻子都酸了。“當時,天空已經飄起雪花,瑞娟外婆家的床上竟然沒有褥子,快80歲的外婆看到我們來了,忙讓瑞娟的舅舅從牆洞裡掏出一手指頭寬的小紙包,裡面是他們家最珍貴的待客用品——白糖。”馬瑜說,瑞娟外婆家很窮,可老人爽朗的笑聲讓她明白了張瑞娟平日裡的表現。“作為一名貧困生,她很特別,什麼時候見她,她都是面帶微笑,好像永遠沒有憂愁似的。你很難想像她是在這種環境下長大的。“
一段難忘的日子
她一天輔導三個學生,連吃午飯的時間都沒有,就這樣靠打工養活自己和弟弟。
來大學之前,張瑞娟已經在打工養活自己和弟弟。
高三學習任務重,趁唯一沒課的周六下午,她從學校所在的郊區趕到市區給一初二學生補課。高考結束後,為掙上學的路費和生活費,她特意到濮陽市租了房子,白天外出做家教掙錢,晚上輔導弟弟學習。
上午8時到中午12時30分她要輔導第一個學生,下午1時到3時輔導第二個學生,下午4時又開始輔導第三個,除了騎車從一個學生家趕到另一個學生家的時間外,連吃中午飯的時間都沒有。
去年8月4日,張瑞娟接到河南中醫學院的錄取通知書,看著通知書上寫的每年4500元的學費,堅強的她哭了,她不知道學費能從哪來,更不知道上學後,弟弟一個人該怎么生活……
經歷太多磨難的她擦乾眼淚,她對弟弟說:“你一定要好好學習,姐姐上學後一定要帶你去那裡上學。”雖然當時她沒有任何把握,但她對未來充滿了信心。
一個幸運的學生
在學校幫助下,鄭州一所中學接納了她的弟弟,並免除了學費。
大學一開學,張瑞娟就到處找兼職,課餘時做家教、洗衣工……平均每月能掙到300元,生活基本沒有後顧之憂,而且還能偶爾給外婆寄回些零花錢,但她經常在夢中驚醒,她想弟弟。今年年初,在河南中醫學院領導和鄭州23中領導的幫助下,張瑞娟的願望實現了,鄭州23中接納了她的弟弟張芳海,並免除了學費。
河南中醫學院領導還在學生住房緊張的情況下,從男生宿舍里給張芳海騰出一個床鋪,於是張芳海也就成了“白天上中學、晚上上大學”的幸運中學生。
一顆感恩的心
張瑞娟說,她和弟弟能有今天,她有太多太多感謝的話要說。
她要感謝外婆,外婆雖然沒有文化,但極其開明,外婆一直支持她上學。“只有你把學上好了,才能把弟弟帶好,以後才不會受罪”,外婆的這些話給了她直面生活的勇氣。
她要感謝堂姐,在她最困難的時候,是堂姐每月寄過來的50元錢,維持了她和弟弟的生存。
她要感謝中學的老師,是老師免除了她兩年的學費,使她圓了大學夢,並且在她在外讀大學、弟弟在家讀國中的那半年裡,中學的老師給弟弟以親人般的關照。
張瑞娟說,她更感謝大學的老師和同學。
當初,張瑞娟帶著暑假打工掙來的400多元錢來到河南中醫學院,藥學院知道她的情況後,及時匯報給學院,為其免去了學費。黨委副書記徐玉芳還帶頭捐錢,宿管中心表示每月要資助張瑞娟100元生活費,保衛處副處長袁浩把給女兒買的新衣服也捐了出來……
一種愛心的傳遞
我是在別人的幫助下走到今天的,我也要盡全力去回報他們。
張瑞娟一直珍藏著一件禮物,那是一條手工項鍊,它是由一根線和一個用紅磚頭磨成的小三角塊製成的,在那小紅磚塊上,工整地刻著“愛滿天下”四個字。這是她高三做家教時的那個初二學生,為感激她而特意磨製的。
張瑞娟說:“我是在別人的幫助下走到今天的,我也要盡全力去回報他們。我們不一定要有錢,但一定要有愛心。”
高中時,張瑞娟有一個和她一樣貧困的同學,去年,該同學高考落榜,在復讀時交不起300元的復讀費,張瑞娟知道後,為同學借來了錢。同學復讀期間,張瑞娟又用自己打工掙來的錢幫他買了複習資料。今年這名同學考上了河南大學。
進入大學後,張瑞娟發現同班一名同學總是一人默默地呆著,有時還偷偷地抹眼淚,她就有意去靠近這名同學,慢慢接觸才知道,這名同學和自己一樣,非常貧困。張瑞娟給她講了自己的經歷,於是兩個人多了共同的話題,兩顆心漸漸走在一起。
從這件事,張瑞娟萌發了成立社團去幫助別人的念頭。她發現,在學校里有許多和她一樣需要幫助的貧困生,他們不僅需要物質解困,同樣需要精神解困。
通過與老師的協商,在學校的支持下,她創辦了“愛滿校園感恩自強互助會”,這個協會不僅通過舉辦募集和捐贈學習用品、衣物等活動,從物質上資助貧困生,還有一個專門給貧困生進行心靈解壓的品牌——“心靈驛站”,每周四、周六,互助會成員會請校領導、心理學碩士、優秀學生代表,通過網路和直接面談的形式,解答貧困生的心理問題。
如今,張瑞娟已經把自己的感恩之情發展為一個團隊的共同品質,她從幫助過自己的好心人那裡得到了愛心,她又用這份愛心感動著周圍的人,那些被張瑞娟感動過的人,又將愛輻射到更廣的群體。這種愛的傳遞,真的像那個手工項鍊寫的那樣,實現了“愛滿天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