艱辛的青少年時代
小張家村是一個只有十幾戶人家的小村子,今天已經成為小魏家村的一部分。1921年舊曆十月,張清堂出生於這個村子的一個清苦農戶家中。父親張文林,是一個一輩子老實巴交的莊稼人。家裡有六個兄弟姐妹,張清堂排行第二。那個年代,窮苦農民的生活是很艱難的。為了生存,大哥很小的時候就走上了闖關東的路,背井離鄉趕去黑龍江,投奔舅舅。張清堂成為留在家裡最大的孩子。為了補貼家用,12歲那年(1933年),他就不得不來到大宗家一戶大地主家裡,給地主打短工,這種日子一直維持到1938年共產黨來到之後。
有骨氣的中國人
1937年,日本鬼子挑起了盧溝橋事變,很快就沿著津浦鐵路南下,一路攻占了德州、濟南。陵縣也被日寇的鐵蹄踐踏。鬼子、漢奸、惡霸勾結,老百姓的日子更難過了。共產黨八路軍的肖華支隊來到陵縣,在敵後開闢了根據地。張清堂積極參加抗日救亡運動。在共產黨的領導下,迅速成長為一名勇敢的抗日戰士。因此,他也遭到了鬼子漢奸的瘋狂報復。他先後三次被鬼子抓住毒打,一次被鬼子關在木籠中整整七天七夜。還有一次,在羅家院據點,差點被日本鬼子活埋,多虧據點馬翻譯官(地下黨員)從中周旋才得以營救、幸免於難。
不但積極參加抗日救亡運動,張清堂的家還成為了我黨幹部活動的一個重要的據點。許多共產黨員都曾經在張家居住工作過,其中許多人後來成為我黨高級幹部。
積極參加解放支前
解放戰爭期間,張清堂作為村文書,積極參加支援前線。他多次帶領基幹民兵支援部隊作戰,押運軍糧上前線。濟南戰役期間,他押運軍糧趕赴齊河支援前線。
社會主義建設時期
建國後,張清堂先後擔任小魏家村生產社社長、村黨支部書記、陵縣縣委委員等職務,直到1996年。
大躍進期間,他頂住壓力,沒有蠻幹,帶領全村父老鄉親認真搞生產。因此,在三年自然災害期間,小魏家村沒有出現嚴重的糧荒。六十年代,當很多農村還在為溫飽發愁的時候,小魏家村已經開始建設果園,成為瓜果飄香的新農村。七十年代,小魏家村已經擁有了自備發電機,率先用上了電燈、看上了電視。八十年代,他敏銳地意識到市場經濟的活力。當時,陵縣準備修建縣城到鹼店鄉政府的縣級公路(小魏家村曾屬於鹼店鄉,2000年該鄉撤銷併入鄭寨鎮)。當時這條公路規劃的是在小魏家村西的王海池村折向西南方向,從小魏家村西南繞過。張清堂多次到縣裡和鄉里,向有關領導和部門講明公路過村的好處,經過努力,縣裡終於答應這條公路在王海池村繼續向東,穿過小魏家村到大宗家後再向南。公路修好以後,張清堂又積極籌劃小魏家村大集。經過積極的籌劃準備,小魏家大集終於於1991年正式設立,小魏家村成為臨近一個重要的集貿點,全村老百姓由此得到了巨大的實惠。
八十年代,農村普遍存在髒亂差、建設缺乏規劃的現象。張清堂同志帶頭捐獻出自己家的宅基地,搞起了鄉村規劃。經過努力,小魏家村形成了一橫兩縱三條大街的新氣象,成為遠近聞名的模範村。
張清堂擔任村集體領導期間,大公無私、以身作則,深得全村鄉親愛戴。因此,他雖然一再請求辭去村支書職務,但是一次一次被老百姓選上去,直到1996年,在他的堅決要求下,才正式卸任。
晚年
離開工作崗位之後,張清堂在家安享晚年,同時不忘積極諫言獻策,充分發揮餘熱。2009年春節期間,體檢時發現晚期肺癌,醫治無效,於2009年7月3日凌晨不幸逝世,享年88歲。
張清堂同志病重及逝世期間,陵縣縣委、縣人大、縣政府、縣政協及鄭寨鎮黨委政府有關領導向張清堂同志家人表達了慰問和哀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