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遠航的船隊,之所以能夠沿著正確的航向,成功駛向彼岸,靠的是掌舵的領航人。1995年,廣東省四會市互感器廠由於經營不善、人才流失、企業瀕臨倒閉。張樹華校友接管該廠後,實施依法治廠,勇於創新,走科技強廠、質量興企之路。短短几年時間裡,他通過招募人才、開拓創新、整合資源、加強管理、企業改制和結構調整,便扭轉了企業虧損的局面,給全廠帶來了勃勃生機。企業自轉制以來,在他的帶領下,企業的各項經濟技術指標平均每年以20%以上的速度增長,企業總資產每年遞增23%以上,產品產量、銷售收入和經濟效益在全國同行業中名列前茅。2003年實現稅收入庫487萬元,2004年實現稅收入庫近500萬元,成為四會製造業排行第2名的納稅大戶,2006年為國家創造稅收1143萬元,成為四會市的納稅大戶,受到市委市府的重獎。張樹華的努力為四會市和肇慶市的經濟發展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開拓創新
張樹華既是企業的領頭人,又是專業技術的學科帶頭人。他既善經營和管理,又精通專業技術,掌握著本專業的國內外技術現狀和發展動態。他始終堅持著發展這個硬道理,“發展”的精神在他的工作中得到了體現。他從基層第一線工作開始做起。通過幾年的刻苦鑽研,張樹華先後主持研發了50多項新產品。他經常工作到深夜,直至找到問題答案或解決問題為止。他憑藉著堅持不懈的追求和刻苦勤奮的敬業精神,運用紮實的基礎理論知識和豐富的實踐經驗,主持研究開發工作,並親自帶領技術團隊,進行科技攻關。他採用了多項自主創新專利技術,解決了諸如使電場均勻,抑制局部放電、對絕緣結構、電磁結構設計最佳化等關鍵性技術,克服了產品設計製造過程中的多項技術難題。在他的帶領下,多項產品獲得突破性開發成功。經過專家的鑑定,在他帶領下的30多項產品先後分別被評價其技術含量處於國際領先、國際先進、國內領先、國內先進等水平。其中有4項產品被認定為國家級新產品,有11項產品被認定為廣東省重點新產品。這些產品被中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採用,為神舟5號和神舟6號的成功發射做出了貢獻。企業的新產品每年銷售貢獻率超過了20%,稅收貢獻率超過了25%,科技創新的成果為企業創造了幾千萬元的直接經濟效益,使所在企業成為了獨樹一幟的省高新技術企業、省民營科技企業、肇慶市自主創新優勢企業、四會市科技示範企業。企業的“四互”牌互感器被授予廣東省名牌產品稱號,“四互”註冊商標被認定為廣東省著名商標。
強化管理
張樹華同志倡導規範化和人性化的管理理念,並經常參加MBA課程的進修學習。他先後參加EMBA精選課程研修班學習,並於2004年1月至2004年12月,參加了中國企業聯合會、中國企業家協會認證機構認證學習班的學習。他通過學習,分別獲得了繼續教育證書和高級職業經理資格證書。
張樹華堅持管理為企業永恆的主題,樹立“從嚴治廠,從我做起”的管理理念,不斷完善和強化各項管理制度,落實各項管理措施,全方位實施ISO9000質量管理體系,開展定置管理,5S管理,逐步引入6σ等先進的管理模式和方法。企業已先後通過了ISO9002(1994質量保證體系認證)和ISO9001(2000質量管理體系認證),成為四會市第一家通過ISO9000認證的企業。通過他的領導,企業建立了科學規範的管理機制,落實了各項管理措施,貫徹實施著向管理要質量、要環保、要安全和要效益的目標,為使企業建設成為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的企業,實現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近年以來,他所在的企業先後被認定為“中國機械工業企業管理基礎工作規範化達標企業”、“全國“安康杯”競賽廣東省優勝企業”、“廣東省清潔生產企業”和“廣東省實施卓越績效模式先進企業”,企業實現了“產品質量好、環保達標、員工職業健康安全”的目標,使企業的經濟效益保持著連年增長。
注重企業文化
企業堅持“三個文明”建設協調發展,在搞好企業經營活動、創造物質文明的同時,張樹華還注重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經常組織廣大黨員職工學習黨的十六大和十六屆三中全會精神,以黨的方針政策鼓舞人心,發展企業文化,提高員工思想道德和科學文化素質,遵守社會公德和職業道德,追求和實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企業經常開展各項勞動競賽,舉行形式多樣的文體娛樂活動,不間斷地進行寓教於樂的職工培訓,並重視企業的民主管理和職工的合法權益,堅持職工代表大會制度,積極推行集體契約協商制度,使企業成為肇慶市和四會市兩級總工會工資協商談判的試點示範單位。
重視優秀人才
張樹華深知“技術創新關鍵是人才”的道理。因此,他對人才是倍加重視,把優秀的人才吸引到企業中來,為企業的跨越式發展解決了人才資源不足的難題。有不少的大學生慕名而來為企業注入了新鮮的血液;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經理、廠長也成為企業的中層幹部和生產骨幹;知識淵博、經驗豐富、獨具專長的教授、專家成為新產品、新技術研究開發的帶頭人。在他們的努力下,一項項研發成果得到國家認可,並且有不少產品技術達到國內領先水平,一批青年科技人員也在他們帶動下茁壯成長。
在張樹華的帶領下,企業一直堅持著多種開發人才和技術的措施。首先,重視實行產學研合作。企業於與中山大學、華南理工大學、西安高壓研究所的合作項目,都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例如“三工位高壓隔離開關”被評為國家級新產品。其次,實行能者為師的標準。在企業內部開展全員培訓,加大培訓的投入,規範培訓的程式,由此建立起了一套有效的職業技能培訓體系,實現了人力資源增值,從而使職工成為自己崗位上的“專家”。企業職工中先後有131名高技能人才脫穎而出,其中72名獲“質量標兵”稱號。
熱衷社會工作
張樹華在堅持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還熱衷社會工作。他經常參加肇慶科技局組織的各類科技評審工作;積極參加肇慶市經貿學校的講學、華南理工大學電力學院學生的實習指導等社會活動;通過參加各種參政議政活動,向人大、政協提交了議案、提案,向政府反映社情民意。他先後被評為四會市政協先進委員和肇慶市人大先進代表。自1992年至2003年之間,他連續12年被評為四會市優秀共產黨員;於2005年被評為廣東省優秀共產黨員、肇慶市模範共產黨員以及2005年廣東省優秀民營企業家;並於2006年被評為廣東省勞動模範。張樹華還熱心於公益事業,積極參加四會市教育百萬行和扶貧救災活動。比如,2006年8月,6號颱風“派比安”襲擊四會市,這是一場百年一遇的災害。在這次救災過程中,企業捐錢捐物達10萬元,發動員工捐款賑災共1萬元,又派出精壯民兵50多人分三批到抗洪搶險第一線進行搶險救災,這些都充分顯示了“颱風無情人有情”,這就是張樹華帶領的企業積極回報社會的具體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