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張書文,男,物理海洋學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廣東省珠江學者 ,省級重點學科帶頭人。現任廣東海洋大學海洋與氣象學院院長,廣東省近海海洋變化與災害預警重點實驗室主任,廣東省海洋科學類教學指導 委員會主任,廣東省第五屆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中國熱帶海洋學會理事,中國計算物理學會理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第十三屆、第十四屆、第十八屆地球科學部專家評審組成員。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地球科學部海洋船時共享航次專家組成員。《海洋科學》學報編委。教育部海洋科學類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曾應邀到日本九州大學開展合作訪問研究。近年來主要從事海氣相互互作用、海洋動力學研究,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及面上項目、國家863計畫項目、廣東省人才引進專項等課題。在《J. Geophys. Res.》、《Cont. Shelf. Res.》、《J. Marine Systems》、《中國科學》等刊物發表論文50餘篇。
個人經歷
1999年7月畢業於中國海洋大學,獲物理海洋學博士學位。
1999年7月至2001年7月在海洋環境科學與工程博士後流動站師從袁業立院士從事區域海洋學研究。
2000年獲山東省優秀博士論文。
2001年11月晉升研究員職稱。
2003年被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遴選為博士生導師。
2004年應邀到日本九州大學開展區域海洋動力學合作研究。
研究方向
近年來主要從事海氣相互互作用、海洋動力學研究。
主要學術貢獻
1 、 海洋調查能力建設
在廣東海洋大學設計改裝了第一艘海洋調查船,組建了第一支海洋科考調查隊伍。發展了海面和海底邊界層湍流混合觀測技術,研發了海面自由漂浮式微觀結構直接觀測系統、海洋微結構儀觀測數據處理軟體和濾波技術。在南海西北部海域組織了 6次海上調查,獲取了500多個站位8000多個的溫鹽、流速和湍流微結構剖面。這些海上觀測計畫的成功實施,擴展了海洋學科及相關學科的海洋調查能力,積累了豐富的海洋調查數據,為學科發展產生了重要的促進作用。
2 、 區域海洋動力學研究
深入開展了呂宋海峽黑潮鋒面混合特徵的研究,發現了黑潮鋒區存在強湍流混合,現場觀測研究發現,在鋒面區域所觀測到的湍流動能耗散率約比背景場高100-1000倍。指出了大洋中除了風驅動的混合、內潮混合外,急流鋒面不穩定所產生的能量耗散也是海洋能量收支平衡中的重要形式。鋒面通常伴隨著強混合過程,對於跨鋒面的物質輸運具有重要作用,進而對鋒區的生態過程具有重要影響。
3、 海氣物質、能量交換過程及其耦合機制研究
在海氣物質、能量交換過程及其耦合機制研究方面,系統開展了海氣邊界層湍流混合過程的觀測研究,建立了湍流動能和渦動混合係數的物理表達,發現了波致強湍流混合主要影響次表層範圍內,所建立的理論結果已被成功地套用於上層海洋對颱風過程回響的研究中。
系統開展了南海上層海洋對於熱帶氣旋過程的回響研究,確立了近慣性流與風應力之間的定量關係,闡明了颱風路徑右側溫度異常、混合層震盪、熱通量的泵吸效應和近慣性內波能量混合機制等具有前瞻性的科學問題。
深入分析了颱風對南海浮游植物的影響,提出颱風對南海寡營養鹽區初生產力有很大貢獻,揭示了颱風在陸架海區引起浮游植物濃度增加的物理驅動機制。
代表論著
1、 Zhang S. W., Y. L. Yuan, Energy and momentum dissipation through wave breaking,J. Geophysical. Res., 2005
2、Zhang, S. W. et al., Modeling of the eddy viscosity by breaking waves,Acta. Oceanologica. Sinica,2007
3、 Zhang, S. W. et al., Observation of the seasonal evolution of the Yellow Sea Cold Water Mass in 1996-1998,Continental Shelf Research,2008
4、 Yuan, Y., F. Hua, S. W. Zhang et al., Statistical model on the surface elevation of waves with breaking,Science in China(Ser. D), 2008
5、 張書文,波浪破碎氣體捲入過程及其相關統計量的估計,物理學報, 2008
6、 Yuan, Y. L., L. Han, F. Hua, S. W. Zhang et al., The Statistical Theory of Breaking Entrainment Depth and Surface Whitecap Coverage of the Real Sea Waves,J. Phys. Oceanogr., 2009
7、Wang Q.,R. Cao,S. W. Zhang, Bifurcation of Pacific North Equatorial current at the surface,Science in China (D), 2009
8、 崔紅,張書文(通訊作者),南海對於颱風回響的數值模擬研究,物理學報, 2009
9、Wang Q.,H. Cui,S. W. Zhang, Water transports through the four main straits around the South China Sea,Chinese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2009
10、 Xie, L., Tian, J., Zhang, S. W. et al., An anticyclonic eddy in the intermediate layer of the Luzon Strait in Autum,J. Oceanography, 2011
11、 張書文等,波浪破碎湍流混合研究綜述,物理學報,2011
12、Zhang, S. W. et al., Upper ocean mixing by the Kuroshio flow in the region west of the Luzon Strait in spring,J. Coastal Research, 2012
13、 Zhang, S. W. et al., Energy dissipation through wind-generated breaking waves,Chinese J.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2012
14、 Zhao, H., Han, G., Zhang, S. W. et al., Two phytoplankton blooms near Luzon Strait generated by lingering Typhoon Parma,J. Geophys. Res., 2013
15、 Zhang, S. W. et al.,Tropical storm-forced near-inertial energy dissipation in the southeast continental shelf region of Hainan Island,Science inChina (Ser. D), 2014
16、 Zhang, S. W. et al., Tropical storm-induced turbulent mixing and chlorophyll-a enhancement in the continental shelf southeast of Hainan Island,J. Marine Systems, 2014
研究項目
1、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南海北部陸架近觀性內波混合的季節變化及其對生態系統的影響研究,195萬,主持,2011)
2、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海氣物質和能量交換過程及其耦合機制研究,145萬,副主持,2005)
3、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波浪破碎氣泡譜觀測及其參數化研究,49萬,主持,2005)
4、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波浪破碎湍流動能耗散率的觀測及其參數化研究,52萬,主持,2007)
5、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南海北部陸架海底邊界層湍流混合及其對跨躍層營養鹽輸送的影響研究,77萬,主持,2009)
6、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波浪破碎湍流動能耗散率的觀測及其參數化研究,104萬,主持,2014)
7、國家863計畫項目(海氣界面微尺度過程光學監測系統,170萬,主持,2004)
8、國家863計畫項目(深海海底邊界層原位監測物理感測器技術,142.8萬,主持,2009)
9、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南海北部陸架海近慣性內波混合機制的觀測與分析研究,20萬,主持,2009)
10、廣東省人才引進專項(南海海氣通量交換及其耦合機制研究,90萬,主持,2009)
11、廣東省珠江學者人才資助計畫項目(南海北部陸架海中層水混合及其對跨躍層營養鹽輸送的影響研究,120萬,主持,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