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人簡介
2000年應邀赴台灣“兩岸小戲大展”藝術交流竹馬戲《跑四美》《丈二別妻》大車鼓《昭君和番》在台灣演出的數場,受到了台灣藝術界的好評。
在《丈二別妻》劇中扮演“丈二”、大車鼓《昭君和番》扮演錢鼓醜,現今還收藏著藝術精品,大車鼓時常還參加市、縣舉辦大型的文藝活動。得到了市、縣領導的肯定。
傳承譜系
“合春班”原名“龍美子弟班”。於清光緒6年(公元1880年),由六鰲鄉龍美村十八個農漁民合股投資建班。是竹馬戲目前發掘的建班時間最早的,民間流傳影響較大的班社之一。至今在民眾中還流傳這樣一句諺語:“三日沒火煙也要看合春,三日沒煮也要看茂舉。”(茂舉是該班名醜)的佳話。後來觀眾將該班名旦合春命名為戲班的呢稱。
“舊子弟班”是“新子弟班”的前身,於1900年成立。由鰲中村鄭參加等人組建。到1917年由六鰲鄉下廖村鄭其萬等再籌資整頓該班,後將戲班改稱為“新子弟班”。新老子弟班是竹馬戲班中持續時間最長戲班之一,在民眾中留下芳名。1932年該班在沿海演出時,因演員被國民黨軍隊抓當挑夫,演員害怕,不敢外出。因此,該班散落不振。
“發子弟班”前身叫“錦振春”。1920年由蔡茂竹利用童伶制典當演員建立該班。班主蔡茂竹對演員管理比較嚴格,要求較高,因而學員學戲認真、苦練藝功。該班是竹馬戲班中功底較渾厚、影響廣、流傳地區多而遠的班社之一。(曾到金門島演出)1930年,因社會不景氣以及種種原因散班。
“玉蘭子弟班”建班於1920年,由六鰲鄉鰲中村徐古炳等十人合資組建的。演員、師傅都是鄉親摯友,大家團結共事,精心而教、勤奮而學,該班藝術素質紮實。1938年因軍閥混戰,硝煙瀰漫,宣告解散。
“竹子弟班”於1932年由林寬投資建班。該班演員是在左鄰右舍挑選組成。“竹子弟班”是漳浦竹馬戲的後起之秀,在民眾中享有一定聲譽和影響。1935年是該班興盛之年,也是該班不幸之時,該班女演員蔡有被地主惡霸葉文龍迫害致死。從此以後,竹馬子弟班一落千丈,直到1938年散班。
“玉梨班”成立於1940年初,由漳浦沙西鄉河乾村陳水松等四人各領十二戶農漁民合股投資組建的,招收本村陳火源等27個學員,聘請雲霄人葛連貴來劇班教館。排演出了《紅樓夢》、《馮太爺》、《蓮香》等劇目。半年後開始在漳浦的湖西、赤湖、下美、杜潯、長橋等地演出。班主陳水松在該班定下嚴格而殘酷的班規:學員有半途而廢者,則集體以拆房子,抓家禽,毀田地等手段嚴懲;學員平日有遲到早退,排練演出不力者,則給予經濟上的處罰。故這個戲班組織上比較固定。其繁榮時期曾到過龍海、平和、雲霄、廣東饒平、南靖等地演出,倍受觀眾歡迎,在民眾中享有很高的聲譽。1946年該戲班因社會不景氣,經濟上無法維持而散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