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經歷
1974年下鄉。1976年進工廠。
1982年本科畢業於西北師範大學政治系,獲教育學學士學位,畢業論文題為《論作為一種科學方法的懷疑》。1990年研究生畢業於北京大學哲學系,獲哲學碩士學位。畢業論文題為《亞里士多德第一哲學的being概念》。2002年研究生畢業於北京大學哲學與宗教學系和香港中文大學宗教系,以《跨文化閱讀的範例——<天主實義>與中國學統》分別獲得兩校的哲學博士學位,但在聯合培養名義下有效。
曾先後任教於甘肅師範大學政治系和蘭州大學哲學系,後調入華東師範大學哲學系,歷任華東師範大學哲學系副主任、宗教學教研室主任,上海市宗教學會副秘書長。
現為華東師範大學哲學系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華東師範大學宗教研究中心主任 、普陀山教學科研實踐基地副主任,中國佛學院普陀山學院碩士生導師,中國宗教學會理事 。
研究方向
比較宗教、中國基督教。
主要貢獻
1、《譚嗣同對儒家“天道—人倫”秩序的重塑——基督教對譚嗣同<仁學>“天”概念的建構意義》,《甘肅社會科學》,2016.4
2、《佛教義學的若干基本問題》,《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15.12
3、《譚嗣同的宗教大同理想——<仁學>的宗教認知特徵》,《甘肅社會科學》,2013.1
4、《神倫與友道——基督教如何影響了譚嗣同<仁學>平等觀》,《學術界》,2012.1
5、《靈魂與博愛——基督教如何影響了譚嗣同<仁學>“仁”概念》,《甘肅社會科學》,2011.6
6、《加強藏傳佛教的文化建設》,《中國宗教》,2011.10
7、《四大耶? 五行耶? 四行耶?——楊廷筠辨儒釋耶元素論》,《蘭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6
8、《當代都市佛教對外交往活動的特點——以上海玉佛寺為例》,《中國宗教》,2009.10
9、《基督教平等觀念與中國近現代啟蒙》,《華東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3
10、《儒耶互動的詮釋》,《甘肅社會科學》,2008.5
11、《“美育代宗教”的啟蒙意義》,《華東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4
12、《眾說紛紜話宗教——20世紀20年代關於宗教本質和定義的爭論》,《蘭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6
13、《仁者愛人與愛人如己——楊廷筠論儒耶之“愛”》,《中國天主教》,2007.6
14、《儒家一神論及其定位問題》,《宗教學研究》,2006.4
15、《中國現代性的內在張力——以陳獨秀宗教觀的變化為例》,《華東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3
16、《現代性展開過程中的中國基督教》,《華東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6
17、《楊廷筠與儒家道統》,《華東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