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蹄寺位於肅南裕固族自治縣境內;北距張掖市65公里,是集石窟藝術、祁連山風光和裕固族風情於一體的旅遊區。石窟由勝果寺、普光寺、千佛洞、金塔寺、上、中、下觀音洞七處組成,共有70餘處窟龕,始建於北涼。馬蹄寺因傳說中的天馬在此落有馬蹄印而得名。傳說中的馬蹄印跡現存於普光寺馬蹄殿內,成為鎮寺之寶。馬蹄寺石窟的獨特之處在於千佛洞有500多個摩崖佛塔窟龕,規模寵大;金塔寺中的大型肉雕飛天古樸稚雅,為國內僅有;普光寺的三十三天洞,上下五層二十一窟,寶塔形排列,內有佛殿,外有迴廊,共開內外窟龕達49孔之多,造型奇特。馬蹄寺環境秀麗,山青、水秀、峰奇、洞異堪稱四絕。遊客在這裡旅遊還可以住裕固族帳逢,喝青稞酒,吃手抓肉,體驗草原遊牧民族獨特的生活方式和文化特色。
馬蹄寺是集石窟藝術、祁連山風光和裕固族風情於一體的旅遊區。石窟由勝果寺、普光寺、千佛洞、金塔寺、上、中、下觀音洞七處組成,共有70餘處窟龕,始建於北涼。馬蹄寺因傳說中的天馬在此落有馬蹄印而得名。傳說中的馬蹄印跡現存於普光寺馬蹄殿內,成為鎮寺之寶。
馬蹄寺石窟的獨特之處在於千佛洞有500多個摩崖佛塔窟龕,規模寵馬蹄寺大;金塔寺中的大型肉雕飛天古樸稚雅,為國內僅有;普光寺的三十三天洞,上下五層二十一窟,寶塔形排列,內有佛殿,外有迴廊,共開內外窟龕達49孔之多,造型奇特。馬蹄寺環境秀麗,山青、水秀、峰奇、洞異堪稱四絕。遊客在這裡旅遊還可以住裕固族帳逢,喝青稞酒,吃手抓肉,體驗草原遊牧民族獨特的生活方式和文化特色。
相關詞條
-
馬蹄寺
馬蹄寺位於甘肅肅南裕固族自治縣境內(裕固族為甘肅張掖所特有少數民族);北距張掖市市區65公里,是集石窟藝術、祁連山風光和裕固族風情於一體的旅遊區。石窟由...
寺廟概況 寺廟資料 寺廟布局 歷史沿革 詩詞 -
張掖
張掖市位於中國甘肅省西北部,河西走廊中段。古稱“甘州”,即甘肅省名“甘”字由來地。面積40874平方千米,人口131萬。以漢族為主,另有回族、裕固族、蒙...
歷史沿革 行政區劃 地理環境 自然資源 人口民族 -
張掖[甘肅省地級市]
張掖市位於中國甘肅省西北部,河西走廊中段。古稱“甘州”,即甘肅省名“甘”字由來地。面積40874平方千米,人口131萬。以漢族為主,另有回族、裕固族、蒙...
歷史沿革 行政區劃 地理環境 自然資源 人口民族 -
張掖丹霞
張掖丹霞地貌群,俗稱“張掖丹霞”,由“七彩丹霞”和“冰溝丹霞”組成。如用文字來表達,僅有兩個字震撼。其氣勢之磅礴、場面之壯觀、造型之奇特、色彩之斑斕,大...
地貌特徵 主要景點 其他靚點 當地風情 獨特文化 -
張掖西站
張掖西站,位於甘肅省張掖市甘州區,於2014年12月24日建成投入使用,隸屬蘭州鐵路局管轄。郵政編碼:734000,車站位於張掖市西二環以西,南三環以北...
基本信息 車站情況 車站結構 建築特色 地理位置 -
張掖丹霞國家地質公園
張掖丹霞國家地質公園,國內唯一的丹霞地貌與彩色丘陵景觀複合區。地處祁連山北麓,位於甘肅省張掖市臨澤縣城以南30公里,是中國丹霞地貌發育最大最好、地貌造型...
歷史沿革 地理位置 氣候特點 景區分布 形成原因 -
張掖火車站
張掖火車站位於甘肅省張掖市東北部,始建於1955年經過數次擴建和整修現已成為蘭新線上一個二等車站。張掖火車站離蘭州站547公里,離烏西站1365公里,隸...
歷史沿革 基本內容 張掖火車站 城市概況 交通換乘 -
張掖丹霞地質公園
張掖丹霞地質公園地處祁連山北麓,位於甘肅省張掖市臨澤縣城以南30公里,是中國丹霞地貌發育最大最好、地貌造型最豐富的地區之—,是中國彩色丹霞和窗欞狀宮殿式...
發展歷史 地理環境 形成原因 社會地位 取景作品 -
張掖大佛寺
大佛寺始建於西夏永安元年(1098年),原名迦葉如來寺,明永樂九年(1411年)敕名寶覺寺,清康熙十七年(1678年)敕改宏仁寺,因寺內有巨大的臥佛像故...
風景介紹 實用信息 交通信息 名人故事 現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