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承良

張承良

張承良,文學博士,2006年畢業於中山大學中文系文學博士。主要從事文化管理、城市文化、文化軟實力研究。他參與並發起的代表性文化策劃活動有東莞寮步鎮《莞香文化項目》、虎門鎮《中國近代史主題公園創意策劃》等。

2.人物簡介
張承良圖冊張承良圖冊
張承良,江西於都人,文學博士,2006年畢業於中山大學中文系,現為中共廣東省委黨校(廣東行政學院)社會和文化教研部副教授,兼任廣東青年社會科學工作者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廣東南方軟實力研究院副院長。主要從事文化管理、城市文化、文化軟實力研究。承擔黨政領導幹部培訓的文化類課程主要有《全球文化競爭與廣東文化軟實力戰略》、《城市文化建設中的觀念建構——關於城市文化個性問題》、《文化軟實力與城市發展》、《文化強省語境下的廣東文化產業》、《中外文化產業現狀與路徑》等。公開發表論文20餘篇,出版(主持及獨著)著作7部。執行主編城市文化讀本“中國九章”系列之《東莞九章——現代化中的東莞現象與東莞想像》(花城出版社2008年)[1]、《廣西九章——海洋語境中的文化整合與觀念建構》(廣西人民出版社2009年)[2]、《上海九章——中國奇蹟的歷史場景與未來宏圖》(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11年)[3]等。主持和參與多項地方文化項目策劃與實施指導,取得良好社會反響。
主要職務
廣東青年社會科學工作者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
廣東南方軟實力研究院副院長

主要經歷
張承良博士長期從事文化管理研究與培訓工作,多年來致力於跨學科文化研究的理論與實踐訓練,具備較開闊的學術整合視野和較堅實的學術基礎;注重從廣東本土的文化實際出發,分別涉足文化哲學、嶺南文化、文化行政管理、文化產業、公共文化服務、文化傳播、文化策劃、城市文化、文化軟實力等學科與領域,並發表(出版)相關成果逾百萬字。參與並發起的代表性文化策劃活動有東莞寮步鎮《莞香文化項目》、虎門鎮《中國近代史主題公園創意策劃》等。2009年7月,在前期出版《東莞九章——現代化中的東莞現象與東莞想像》的基礎上,參與並撰寫東莞寮步鎮“古代香市,現代香都”莞香文化項目的策劃,多年來一直參與項目推進及跟蹤研究,對推動東莞文化建設做出了貢獻。
主要成果
【著作類】
《溝通與協調能力的提升》[4](主編),全國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公需課培訓教材,國家行政學院出版社,2013年11月。
《論魯迅文學世界的個體思想呈現》[5](獨著),廣東人民出版社,2011年5月。該書為廣東優秀哲學社會科學著作出版基金(第二屆“嶺南博士文庫”資助項目)資助出版。
《上海九章——“魔都”變遷的歷史場景與未來宏圖》(執行主編),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11年7月。
《廣西九章——海洋語境中的文化整合與觀念建構》(執行主編),廣西人民出版社,2009年8月。
《春天紀——改革開放30年的真實記錄和鮮活映像》[6](合著),廣東人民出版社,2009年4月。
《東莞九章——現代化中的東莞現象與東莞想像》(執行主編),花城出版社,2008年1月。
《溝通與協調能力的培養》[7](主編),廣東省公務員公共管理能力培養系列培訓教材之一,廣東人民出版社,2008年8月。
《走進京華御迎齋——劉廣迎藝術之旅》(副主編),廣西美術出版社,2008年9月。
《欲望的盛宴——當代廣告文化解讀》(合著),海峽文藝出版社,2002年版。
【論文類】
《文化自覺、生活方式與文化強國建設》,《嶺南學刊》,2014年第2期。
《論自組織視閾中的廣州文化創意產業政府干預機制》,《中國文化管理論叢(2012)》(祁述裕主編),國家行政學院出版社,2013年5月。
《從商業模式論廣東動漫產業的政府扶持》,《廣東行政學院學報》,2013年第2期。
《“江高模式”的創新啟示》,《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10年第2期。
《論文化強省建設中的嶺南歷史文化當代化》,《廣州大學學報》,2010年第5期。
《論莞香的文化價值及其當代實現》,《嶺南文史》,2010年第3期。
《創新發展視閾中的廣東文化現代化》,《戰略思維論廣東》(鄭盛廷主編),廣東人民出版社,2009年2月。
《論東莞“文化新城”的軟實力建構》,《東莞理工學院學報》,2009年第4期。
《因香而奇的莞鄉情事--曾明了長篇小說<百年莞香>印象》,《東莞文藝》,2009年第8期。
《改革開放30年廣東文化創新及其啟示》,《科學發展:廣東的過去和未來》,廣東人民出版社,2008年11月。
《客家悠韻:一種客家“故事”的講法》,《太原日報》,2007年2月12日。
《“山水匯景·桂林體驗”:純粹中國式體驗的文化創新》,《廣西畫報》,2007年第2期。
《意義與問題:文學的文化研究》,《中山大學學報論叢》,2006年第3期。
《個體的精神覺醒:從“超人”到“庸眾”》,《文藝理論與批評》,2006年第3期。
《<廣東九章>:新世紀的增“廣”賢文》,《新快報》,2006年第4期。
.《從<外來媳婦本地郎>談情景短劇的品牌生命》,《嶺南視聽研究》,2006年第2期。
《歷史的鮮活“再現”》,《廣州日報《,2006年10月30日。
《談羅沙敘事詩理論與創作(序)》,《我與敘事詩》(羅沙),花城出版社,2006年12月。
《.當下基點:中國眼光和全球胸懷》,《社會科學報》,2005年9月1日。
《市場時代,我們堅守什麼——金岱長篇小說<精神隧道>之<心界>的生存本體論》,《粵海風》,2004年第1期。
《試論魯迅序體文》,《鹹寧學院學報》,2004年第4期。
《短篇小說的寫作》,《大學寫作教程》(陳妙雲主編),廣東人民出版社,2003年3月。
《現代人生存的哲性體驗與詩性建構——金岱長篇小說<精神隧道>三部曲研討會述評》,《作品》,2002年第11期。
《中國式後現代主義—先鋒書寫與當代長篇小說》,《世紀之交:長篇小說與文化解讀》(金岱主編),廣東人民出版社,2002年4月。
《在歷史和現實之間—歷史敘述與當代長篇小說》,《世紀之交:長篇小說與文化解讀》(金岱主編),廣東人民出版社,2002年4月。
1.人物簡介
湖北省老河口市人,是睿智華海基金的創立人和管理人;在彭博資訊09年全球對沖基金績效排名中,張承良管理的睿智華海基金從全球2333隻對沖基金中脫穎而出,以237.2%的驚人回報穩居第二,是華人基金經理第一人。
主要職務
張承良博士
睿智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執行董事
睿智華海基金基金經理
主要經歷
中國湖北人,擅長於公司盡職調查、財務分析和股票估值,信奉價值投資理念。加入本公司之前,張博士曾任博大啟元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的投資總監以及中國銀行集團投資有限公司的高級經理,管理中銀集團旗下直接投資的基金。在加入中國銀行之前,張博士擔任了7年的廣東發展基金之投資經理一職,廣東發展基金是在倫敦交易所上市的封閉式直接投資中國基金。在過往工作中,張博士具有負責管理以中國概念股為核心的上市股票投資組合10年以上的豐富實戰經驗,並取得優秀業績。張博士曾任教於中國農業大學,並於英國諾丁漢大學取得經濟學博士學位。
他信奉股神畢菲特的價值投資理念,但他自稱是「畢菲特」與「索羅斯」的結合體,「60%投資,40%投機,這就是跑贏大盤的關鍵」。他首先從市盈率(PE)、市賬率、市盈率相對利潤增長的比率(PEG)及股息收益率選出被低估的股票,然後從是否具備公司業務、資產、經濟環境、人民幣升值、股東管理層行動、媒體熱點、內部人士買賣或公司回購、公司併購重組、上海國際板等扳機因素,決定是否投資。他將股價被低估而建倉的階段喻為「播種」;扳機因素推漲股價時則喻為「收穫」。對於基本面良好的股票,張承良選擇重倉持有。對於重倉股,公司在調研上都是下了工夫的:要去見公司管理層,實地看工廠,“不去看,信心就不高”。
張承良簡歷
·1980年,他考入華中農業大學,本科畢業之後又考入南京農業大學攻讀碩士研究生
·1993年:取得英國諾丁漢大學經濟學博士,倫敦霸陵證券公司做兼職分析師
·1994至2001年:廣東發展基金投資經理,管理以中國概念為核心的股票組合
·2001至2004年:中銀集團任投資高級經理,管理旗下直接投資的基金
·2004至2007年:任博大啟元資產管理投資總監
·2007年10月1日:發起睿智華海基金,任基金經理
·2007年至今:睿智金融資產管理執行董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