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1948年,張承志生於北京。
1966年6月3日晚,17歲的張承志與駱小海、卜大華、鄺桃生、王銘、張曉賓、宮小吉、陶正、高洪旭、宋柏林、袁東平等17名學生聚北京西郊圓明園遺址開會,決定成立紅衛兵組織。“紅衛兵”這個名字即取自張承志筆名紅衛士。
1967年,畢業於北京清華大學附屬中學。
1968-1972年在內蒙古烏珠穆沁插隊。
1972年,考入北京大學歷史系,1975年畢業後分配到中國歷史博物館從事考古工作。

1978年,發表處女作《騎手為什麼歌唱母親》(《人民文學》1978年10期),獲第一屆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同年考入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歷史語言系學習,研究蒙古族及北方諸民族歷史。
1981年,畢業獲民族歷史語言系碩士學位。分配到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研究所工作任助理研究員。同年發表中篇小說《黑駿馬》,獲得第二屆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獎。
1983年,第一次赴日本東洋文庫進修。
1984年,發表中篇小說《北方的河》,引起文壇關注,獲得第三屆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獎,成為他的代表作。
1985年,當選中國作協第四屆理事。《小說選刊》編委。
1986年,張承志首次嘗試以日文創作,在日本出版了《モンゴル大草原遊牧志》。

1987年,發表第一部長篇小說《金牧場》,同年調入海軍政治部創作室當專業作家。
1989年,退伍,為自由作家,並創作油畫。
1991年,發表穆斯林題材小說《心靈史》,引起文壇的廣泛爭議。同年第二次前往日本,任東洋文庫外國人研究員和日本愛知大學法學部助教授。
1991年-1993年期間,張承志在日本先後出版了《紅衛兵の時代》《回教から見た中國》《殉教の中國イスラム:神秘主義教団ジャフリーヤの歴史》三本書,均以日文創作,並且拒絕譯成中文。
90年代之後,張承志以散文寫作為主,先後發表了《清潔的精神》《牧人筆記》《一冊山河》等散文隨筆。
1999年,張承志旅行地中海周邊,見識了摩洛哥德菲斯城,以及西班牙的伊斯蘭遺蹟。
![張承志[著名作家、紅衛兵先鋒]](/img/9/04b/wZwpmL0QjNwkzM4MjM2IDN0UTMyITNykTO0EDMwAjMwUzLzIzLxY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2003年,再次奔赴地中海,在西班牙和摩洛哥北部進行調查。
2005年,發表《鮮花的廢墟》講述他在西班牙和摩洛哥的所見所聞。
2006年,再次前往日本,並且留居兩個月。
2009年,發表《敬重與惜別:致日本》,獲得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散文家獎。
2011年,發表散文美術作品集《塗畫的旅程》,展示他多年來創作的美術作品,包括油畫、速寫、草圖、書法,等等。
![張承志[著名作家、紅衛兵先鋒]](/img/7/ffe/wZwpmLzAjN3MjNwEjMxIDN0UTMyITNykTO0EDMwAjMwUzLxIzL2E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2012年,張承志花了三年時間修改的《心靈史》改定版限量發行750本,成功募捐得10萬美元,全部捐贈給巴勒斯坦難民。
2012年9月,張承志一行從北京出發奔赴巴勒斯坦。12日-16日曆時4天,10萬美元全部捐獻於加沙難民營、舍西德·阿茲米·穆夫提難民營、伊爾比德難民營以及為巴勒斯坦難民提供了土地食物的拉思穆尼夫村95戶、艾因扎奈村82戶約旦農民,全程共援助476個家庭。9月12日,張承志在捐助現場發表了《越過死海》的演講。
2013年發表散文集《相約來世,心的新疆》,講述他多年來對新疆的認識和感情。
主要作品
短篇小說

《騎手為什麼歌唱母親》
《刻在心上的名字》
《鎖兒罕·失刺》
《輝煌的波馬》
《北望長城外》
《胡塗亂抹》
《美麗瞬間》
《凝固火焰》
《九座宮殿》
![張承志[著名作家、紅衛兵先鋒]](/img/b/672/wZwpmL0YDO5IjNwYjM1ATN0UTMyITNykTO0EDMwAjMwUzL2IzL1M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雪路》
《晚潮》
《綠夜》
《頂峰》
《大坂》
《春天》
《戈壁》
《老橋》
《靜時》

《青草》
中篇小說
《北方的河》
《黑駿馬》
《黃泥小屋》
《阿勒克足球》
《西省暗殺考》
長篇小說
《心靈史》
《金牧場》
散文隨筆
《綠風土》 (1989年)
《荒蕪英雄路》 (1994年)
《清潔的精神》 (1996年)

《牧人筆記》 (1996年)
《鞍與筆》 (1998年)
《以筆為旗》 (1999年)
《一冊山河》 (2001年)
《誰是勝者》 (2002年)
《鮮花的廢墟——安達盧斯紀行》 (2005年)
![張承志[著名作家、紅衛兵先鋒]](/img/e/0d1/wZwpmLxgTM1QjNyEzNwMDN0UTMyITNykTO0EDMwAjMwUzLxczL2I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聾子的耳朵》 (2007年)
《敬重與惜別——致日本》 (2009年)
《你的微笑》 (2010年)
《塗畫的旅程》 (2011年)
《相約來世:心的新疆》(2013)
成就榮譽

1978年《騎手為什麼歌唱母親》獲第一屆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
1980年《阿勒克足球》獲第一屆《十月》文學獎和全國少數民族文學創作獎。
《黑駿馬》《北方的河》分獲1981—1982和1983—1984年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獎。
1995年獲首屆愛文文學獎。
2009年獲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散文家獎。
散文《方丈眺危樓》獲2015年第十一屆十月文學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