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早年經歷:張志遠出生於一個貧苦的家庭,8歲喪母,13歲喪父。幼年的他一直給人家放羊。1933年在哥哥張治新、王道三、王昌遠、張雲亭等人影響下參加革命,同年加入了共產黨。1934年8月駐守沙峁的國民黨樊明清部隊襲擊正在張家塔村開會的四區黨組織,張志遠的哥哥、共產黨員、赤衛隊隊長張治新和共產黨員張文漢、張候九當場被捕,並慘遭殺害,堅定了他加入紅三團的決心。
參加紅三團:1935年2月組織上先派張志遠進中共神府特委訓練班學習,後為神府四區少隊部部長、縣委兒童團團長。1935年6月成為紅三團戰士。接著參加了攻打蘇泥家、府谷哈拉寨等戰鬥,當時紅三團團長下轄3個連,近130人。1936年8月,神府紅軍隊伍不斷壯大,在花石崖舉行了獨立師成立大會,部隊下轄兩個團,增編警衛、偵察、騎兵3個連,共1000餘人,他被編入紅一團。1935年到1936年期間,國民黨派孫長勝部晉綏騎兵旅進行對神府蘇區的第三次|“圍剿”, 派晉軍七十二師陳長捷部對神府蘇區發動了第四次“圍剿”。在多次戰鬥中,張志遠作戰勇敢,衝鋒在前,很快就被提升為機槍排指導員。
東渡黃河挺進晉西北走向抗日戰場:神府紅三團被改編為120師工兵營。1937年9月,張志遠隨部隊東渡黃河,離開家鄉挺進晉西北,走上了抗日救國的道路。緊接著部隊又被改編為120師警備第六團。張志遠參與了晉西北收復七城戰役,協助護送大青山支隊運送過冬棉衣、襲擊紅沙壩車站,指揮部隊與日軍激戰王老溝,深入綏東豐鎮夜襲巴音圖據點,之後又襲擊左雲、右玉、廠汗營等敵據點。做為連指導員兩次完成擴兵任務。1940年8月參加百團大戰,成為營教導員。1941年3月在最艱苦的歲月被派入敵後擔任綏南一帶武工隊大隊長,其英雄事跡被當地百姓廣為傳頌。1943年入晉綏黨校學習。
解放戰爭及抗美援朝戰爭時期:1945年為了加強陝甘寧邊區後方黨中央軍事力量,被上級派回神府根據地,擔任神府支隊一連指導員。1948年部隊改編為晉綏軍區第31團,隸屬綏蒙軍區建制。張志遠率部隊先後參與了解放石窯院、高家堡、神木城、忻州的戰鬥和太原戰役外圍的羊圈山戰鬥,參加平綏路戰役,收復晉北戰役,收復集寧、卓子山、陶林、清水河、武川等戰役,圍攻大同戰役等。因其思想覺悟高、政治作風過硬被抽調到23兵團36軍106師做起義部隊改編整訓工作。1951年隨部隊赴朝作戰。
建設新中國:抗美援朝歸國後,部隊被集體改編為建築工程第一師,參與了北京南苑機場和北京展覽館等的建設。三年自然災害期間,被中央委派到全國重災區河南正陽擔任縣委書記。1963年又回到建工部工作。
主要功績
張志遠戰鬥生涯二十多年,榮立戰功多次。獲三級八一勳章,三級獨立自由勳章,二級解放勳章,獲解放西北、解放華北紀念章。受致命傷三次,被評為二等乙級殘廢。
人物評價
戰鬥中張志遠始終衝鋒在前,工作中他積極主動要求到最艱苦的地方。他從不計較個人得失,一生忠於黨,忠於人民,忠於社會主義祖國,具有堅定的、任何情況下都毫不動搖的共產主義信念。他的抗日英雄事跡被裝甲第四十二團編入團史。為了緬懷先烈、教育後代,一九八六年神木縣政府為其在神府革命紀念館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