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介紹
張德光, 男,1946年3月生於北京,漢族。
現任北京花鍵協會副會長。
人稱“毽兒王”“北京毽王”“殘手毽王”“京城毽球王”。
張德光雙手先天缺失性殘疾。7歲開始學習踢毽,拜當時京城花鍵名家馬唯一為師,進行花毽基本功的系統訓練。上國小時就奪得過學校踢毽比賽的"記時賽"和"耐力賽"兩項冠軍。也曾練過跳高、跳遠、足球、跑步、摔跤......等其它體育項目。但由於一次摔跤比賽被不公平地取消參賽資格,使得他不得不正視自己兩臂先天不足的現實,從小好勝的他暗下決心:“別人能做到的,我也一定做到;別人做不到的我也力爭做到!”於是將自己對體育的全部熱愛投入到了踢毽上。踢毽對平常人來說,難度就很大。對張德光來說難度就更大了。為此他用比平常人多一倍甚至幾倍的功夫苦練,從小就打下了良好的基礎。70年代初又拜王永生為師,繼續深造。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功夫不負有心人,終於靠著他的勤學苦練、天資的聰明和才智,練成了一身絕技。他不光自己練毽,還以毽會友,走遍京城南北各個花毽站點,天津的“四大名腿” 、保定的幾位毽壇新秀都是他經常交流、切磋的對象。使踢毽技術爐火純青,令同行們刮目相看。
從70年代起,張德光就在東單公園傳播花毽技藝,一年四季,幾乎每天都和毽友們在這踢毽。在"踢毽不是單純的消遣,而是繼承民族體育傳統。"和"毽壇自古就是義務傳藝,讓花毽技藝代代相傳,讓毽友們體質增強,要比金錢高貴得多!"的精神、宗旨鼓舞下,義務教毽近三十年。由於他不光有技,而且有德,為人厚道,先後帶出了上百名弟子。不僅在東單公園向民眾義務普及花毽技巧,而且到許多中、國小、工廠、部隊的表演、輔導,並分文不取。
張德光在幾十年的毽壇生涯中,廣收博取、立意創新。借鑑了全國各地的花毽流派和其它藝術形式的技藝風格,為花毽賦予了更高的審美價值和時代感。1993年初,他應邀帶隊去深圳參加“首屆中華大廟會” ,用古典名曲《春江花月夜》做花鍵表演的伴奏曲,而且請相聲演員以幽默的語言加以解說,受到來自12個國家和地區的觀眾的熱烈歡迎及藝術界人士的高度評價。美國明星職業籃球隊來京表演三天,每個早上都到東單公園看張德光踢毽;好來塢著名影星盧燕多次慕名來京,與張德光學習踢毽,切磋技藝,並拍下錄像片,向美國人介紹中華民族的花毽運動。“我要努力傳播踢毽這項技藝,爭取讓它躍上世界的體育舞台。” 是張德光的奮鬥目標。
在花毽理論和技巧上,張德光有很多創新,比如節奏感、美感、配樂,以及不必剃光頭就可以完成的"四面頂"套路和不用手扳的"青龍出水"(朝天蹬)。還創新出高空放毽高達15米,又穩穩落頂的"佛爺頂珠"、"出水芙蓉"等,使這項民間運動在健身、娛樂的同時,增強了觀賞價值。
張德光雖然雙手加起來只有五個指頭,但卻是心靈手巧、多才多藝的人,他親手製作的毽子精緻漂亮,在毽壇堪稱一絕;創造性地運用單指挑撥按壓拉二胡,克服了指頭缺失的不便,還經常給名角操琴,一曲清雅哀怨的二胡曲《二泉映月》更是拉得如泣如訴,感人肺腑;一手漂亮、間架飽滿、法度森嚴的顏體書法,令行家讚嘆不已。為了更好地推廣毽球運動,他十分注重對花毽資料的收集和整理和傳播,撰寫過《踢毽子五法》、《聊聊踢毽》、《學踢毽子》等文章,在《首都經濟信息報》、《體育博覽 》、《體育快報》等報刊發表;他寫的文章,是當時對花毽這項運動進行傳播和技術指導的極少文字之一,具有開先河的意義。
報刊報導
1980年07月13日 北京晚報 《東單公園的早晨》
1981年09月12日 人民日報 《手不靈腳靈》
1991年11月20日 中國紅十字報 《我就是上帝》
1993年05月16日 北京日報 《手殘腳不殘 毽功非一般》
1993年(復刊號) 工商界雜誌 《京城毽球王》
1993年12月17日 為您服務報 《毽球王的樂趣》
1994年01月29日 中華周末報 《北京有個毽球王》
1995年第三期 體育博覽 《京都有個毽球王》
1995年第七期 新體育雜誌 《殘手毽王—張德光》
1998年11月19日 體育快報 《學踢毽子》
2000年7月31日 北京晨報 《花毽踢出花樣人生》
2004年12月14日 午報 《“北京毽王”談健身》
2005年3月28日 人物 《北京毽王迷戀踢毽53年》
2006年8月1日 新京報 《交個會耍人的翔翎“朋友”》
電視報導
1993年10月 中央電視台 《東方時空》
1993年 北京電視台 《今日京華》
1997年10月 上海東方電視台《京城毽王》
2001年01月10日 北京電視台 《申奧片》
2008年09月09日 中央電視台 《“翔翎一代名師”張德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