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
張廷煥出身貧寒,但非常好學,自幼在校從不貪玩,學習十分用功,幾年下來,所學《詩》、《書》、《國語》等都能倒背如流。他還善於作文,小品文尤為出色,深得先生器重。張廷煥十幾歲時被迫輟學,幫助父母農耕。但他並沒有因此而荒廢學業,田間地頭成了他新的課堂。後來,距馬張村10里的麻佛寺高小成立,他到那裡當了工友。經常趕完工作,然後在教室外專心致志地看老師書寫,聽老師講課,默默記在心中,回去再反覆演練,學到了不少知識。有時教室內的學生還沒有學會,他卻在一旁聽會了。這件事終於被麻佛寺張大魁知道了,深為這個天資聰穎而不得讀書的苦孩子惋惜,慨然答應出資供他上學。張廷煥深知學習機會來之不易,讀書的熱情更高了。在校幾年,他的國文、算術、史地等科目成績在全班一直領先,每次考試均名列榜首。
張廷煥少有大志,關心國事。北京學生髮起的“五四”運動波及臨清,城鄉學生紛紛走上街頭,宣講抵制日貨,反帝愛國。每當此時,張廷煥總是走在前頭,大聲疾呼,以喚起人們的愛國熱情。他還主張做些有益於社會的事情。那時,村里不少貧苦出身的中青年人要求學點兒文化。張廷煥聯合數名同學,徵得校方同意,點起幾盞油燈,在村里辦起了夜校。他白天在麻佛寺高小當學生,晚上回村當“先生”。每天晚上,都有三、四十名中青年農民聚集到他那裡,一學就到深夜 。
1923年,張廷煥考入聊城山東省立第三師範。入學不久,即在《山東省立第三師範周刊》上發表文章,初試鋒芒,贏得一片贊語。後來,他接任校刊主編。1926年,隨著北伐戰爭的發生,革命形勢日益高漲,張廷煥閱讀了不少介紹馬克思主義的理論書刊和進步作家的文學作品,並受其影響,開始嚮往革命。這年冬天,張廷煥赴濟南開會,由李思孝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奉命回聊城負責三師的建黨工作。
1927年8月,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王寅生、趙以政、聶子政等人奉黨的指示,從南方陸續回到魯西聊城一帶,在家鄉從事革命活動,把三師作為同國民黨反動派鬥爭的重要陣地,這對於三師黨的組織活動的開展是一個極大的鼓舞和支持。張廷煥等人積極開展鬥爭,採取各種方式壯大黨團組織,三師黨團員迅速發展到50餘人。
1927年10月,中共魯西縣委成立。張廷煥直接負責三師黨團活動,多次組織三師部分黨團員參加縣委召開的政治報告會。他擔負著魯西地方黨與中共山東省委機關的聯絡任務,經常冒著生命危險,穿過國民黨的封鎖盤查,奔走於濟南與聊城之間,接受上級指示,傳遞革命信息。
1928年2月上旬,魯西縣委領導的陽穀坡里暴動失敗,奉系軍閥張宗昌及其在聊城的代理人陸春元大肆搜捕共產黨人。張廷煥被迫離開聊城省立三師,赴河北保定文學院深造,繼續探求革命真理,開展革命鬥爭。時隔不久,他輾轉來到濟南,與山東地方黨組織取得聯繫,後擔任山東省委秘書長,以賣瓜子、紙菸為掩護,繼續從事黨的工作。1928年冬至翌年1月,山東省委組織部長王復元等人相繼叛變。由於他們的出賣,中共山東省委遭到嚴重破壞。1929年3月間,王復元等帶領“捕共隊”,四出打探共產黨人的蹤跡,致使山東團省委主要負責人宋占一、藍志政等人先後被捕。一天,張廷煥等人正在省委機關的樓上聚會,不料走漏訊息,“捕共隊”馬上趕來,張廷煥等人當場被捕。
張廷煥被關押在濟南普利門外山東省監獄。當時,中共山東省委、團省委主要領導人鄧恩銘、劉謙初、宋占一等20餘人均在此監獄關押。他們互相關心,團結友愛,學習政治文化,為改善待遇,爭取自由,在獄中黨組織的領導下進行絕食鬥爭。國民黨山,東省政府主席韓復榘為了討好蔣介石,繼1931年4月5日集體槍殺鄧恩銘等22名山東省委負責人後,又在7月30日下午,將張廷煥等3人槍殺於濟南南門外刑場。
影響
張廷煥遇難後,遺體由其父張樹蘭就地掩埋。噩耗傳到家鄉,鄰里莫不哀慟。其母哀子至切,悲痛欲絕,自此精神失常。張廷煥為黨和人民獻出了青春,他在人民的心中樹起了一座永恆的豐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