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從小喜愛戲曲,為研究中國的戲曲組織形式和特點,在青年時期便深入民間對戲曲進行考察。1921年到河南,對開封以東地區的“靠山紅”、“羅羅”、“越調 ”、“大梆”等進行實地考察。1924年到湖北考察了漢戲和花鼓戲。對中國戲曲形式及其特徵有著比較真切的感受和領悟,並蒐集了不少第一手資料。
參與作品
1928年在上海對京劇專門進行了研究並發表了許多有關京劇的評論文章。後與梁子華、劉慕雲等合編《戲世界報》,由他擔任報社主任;不久又與馮小隱、張肖傖、鄭過宜、徐慕雲等組成上海國劇保存社,由他擔任社長並主編了《戲劇旬刊》,後改名《十日戲劇》,發行118期;其後又主編了《戲劇日刊》,應邀擔任了上海中華國劇學校校長,並經理上海天蟾舞台。1942年應聘擔任西安抗戰時期地方戲劇改進協會指導委員,以戲曲宣傳抗日。抗戰勝利後返回上海,開始籌辦中國戲劇改進協會,並由他主編會刊《半月戲劇》。
新中國成立後,一直從事京劇研究工作,直到耄耋之年,仍有文章不時在報刊上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