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張其中(1908—1983),字持正,原籍五華。其祖父於清同治年間遷來鎮平縣(今蕉嶺縣)興福河西張吊村。他於1925年中學畢業後考入黃埔軍校4期,後再進修於陸軍大學畢業,服軍職43年。
1926年8月,參加北伐時率部與北洋軍閥張宗昌、孫傳芳部作戰,由排長、連長升為少校營長。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任中校副團長,在京滬、京杭線掩護友軍撤退,順利完成任務。在保衛南京激戰中,與入侵日軍血戰3日,足部負傷率部撤退至廣州。次年在廣西南潯線及江西、湖南多次與入侵日軍作戰。1939年在廣東珠江、三水、肇慶與日軍對峙固守,由於多次作戰立功,升為上校團長。張其中率部在崑崙關參加會戰,與日軍5師22旅團激戰,終使該旅團長中村正雄敗於崑崙關下。1941年他升為少將參謀長,至1944年的4年中,與日軍在廣州外圍多次激戰。1944年冬,日軍進犯廣西柳州,他奉命掩護友軍撤退,以後轉進貴州獨山及廣西百色。次年春,他率部挺進廣州灣,收復廣東、廣西沿海城市。1945年8月日軍無條件投降,他在廣州、順德、新會、江門等城市接受日軍投降及遣送日軍戰俘。因戰功升任師長及64軍中將軍長。到台灣後曾任台南師管區司令。1967年限齡退役後,熱心資助公益事業。1983年9月2日,病逝於台北。
人物生平
抗日戰爭爆發後,任第一五六師四六六旅九三一團上校團長。1945年後任第131參謀長、副旅長。1947年任國民黨整編64師131旅少將旅長。1948年起任國民革命軍第64軍131師師長、國民革命軍第64軍中將軍長。1950年到台灣,任“ 國防部”中將部員。1983年春在台北去世。
張其中雖然是黃埔四期炮科的畢業生,但他確是在粵軍集團中成長起來的。在這裡順帶說明一下,並不是所有畢業於黃埔軍校的畢業生就都是中央軍嫡系,他們有許多因為自己的籍貫,或保送人,或服務於地方軍隊等等因素,都歸屬為所屬部隊的派系。這張其中就是典型的粵系軍人。
粵系雖然是個相對獨立的派系,但是對於黃埔生並不排斥,並且還很歡迎。張其中於是在粵系部隊中逐漸成長,並且頗受上級的賞識。不得不說,張其中確實有點才華,不管是帶部隊還是做參謀業務,都能圓滿完成任務。於是他被保送到陸軍大學去讀參謀班,接著又調到中訓團去受訓,至畢業時,被任命為第131師參謀長。相對於在嫡系部隊中服務的四期生來說,到抗戰後期還只是師參謀長的張其中明顯落後於大多數同學。但張其中並不埋怨,他認為只要做好分內的事,升官有的是機會。果然,他在1947年的時候當上了整編第131旅的少將旅長,而那些早他數年當上將軍的同學們,這時候卻大量的被編餘了,有的還參加了哭陵的鬧劇。真是應了句古話,笑到最後的才是勝利者。
張其中當上部隊主官後,就一直奉命在後方整訓,這一整就整到了1949年。張其中是幸運的,他的上級指揮機關64軍軍部,以及同屬64軍的兩個師都在徐蚌戰場覆滅了,唯獨自己的131師(由整131旅改稱)因為沒有上戰場而倖存了下來。既然主力已經完蛋,那在64軍中資歷最高的自己,就很有可能成為64軍的繼任軍長。於是他四處奔走,要求恢復64軍番號,甚至已經做好了由131師擴編為64軍的計畫。張其中沒想到,64軍確實被國防部命令重新組建了,但是新的軍長並不是自己,而是和粵軍沒有絲毫淵源的容有略,而自己只是名義上的升了副軍長,仍舊指揮他那一個131師。
張其中特別的失望,但已既成事實,也就只能屈居副職。事情到了1949年底有了轉機,容有略升官了。本來對重建64軍頗有貢獻的張其中就自然成為了繼任軍長的合適人選。加上容有略到職後張其中並沒有表現出牴觸情緒,這就使容對張有了幾分親近,待到容升官後,就自認放心的把部隊交給了張其中。張其中的目的達到了,但是他卻並不願意聽命於容有略。
海南戰役開始後,張其中為了保住粵系的血脈,違背了容有略要64軍與解放軍死戰到底的命令,並且對於容的調兵命令也是拖延再三,甚至還做出了與容背道而馳的防守反擊的主張。結果64軍的防區因為軍令不統一,很快就被解放軍突破。其實容有略和張其中都想在海南戰役中做出點成績,可卻因為內部不和,而導致了64軍的失敗,表現的機會是沒了,那就只能帶著殘部逃命了。
1950年5月,張其中帶著64軍殘部抵達台灣。他的部隊因為缺員嚴重被縮編為64師,自己也被降級任用為師長。兩年後,64師裁編,所屬部隊分別補進中央軍,張其中只能帶著一個師部去台南組建師管區,他曾經想保留下來的那么一點粵系血脈到這時候也就正式結束了。張其中此後雖然先後在革命實踐研究院、陸軍參謀大學、三軍聯合大學深造過,但始終沒被委以重任。誰叫他這個黃埔畢業生所效力的是雜牌呢?1983年9月2日,張其中因病在台北榮民總醫院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