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光賓

張光賓

張光賓,字序賢,號於寰,1915年生於四川省達縣。1942年考入國立藝專(中國美術學院前身)國畫科。在學時曾受業於黃君璧、傅抱石、潘天壽、豐子愷、李可染、高鴻縉諸名家,得傅抱石、李可染薰陶較多。 著名書法家、書法研究者張光賓5月19日凌晨在台北逝世,享壽102歲。

基本信息

據台灣島內媒體中時電子報報導,著名書法家、書法研究者張光賓5月19日凌晨在台北逝世,享壽102歲。
張光賓精研元代畫史,也是知名書法家,精擅書法五體。
張光賓,字序賢,號於寰,1915年生於四川省達縣。1942年考入國立藝專(中國美術學院前身)國畫科。在學時曾受業於黃君璧、傅抱石、潘天壽、豐子愷、李可染、高鴻縉諸名家,得傅抱石、李可染薰陶較多。
張光賓於1948年赴台灣。
為了養家,張光賓投身軍旅20年,年過半百才得以從事自己喜歡的書畫研究工作,因其底子深厚、個性謙沖,不多久即奠定“元代書畫史的活字典”的地位,在台北故宮博物院書畫處工作19年。
張光賓書法研究出名的一個例子是解決有關元代大畫家黃公望《富春山居圖》的爭論。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的《富春山居圖》有兩件,分別是子明卷和無用師卷,作者均指向元代大書畫家黃公望。此畫完成於黃公望八十二歲,受贈對象是一位無用和尚,是元代書畫代表作。
清朝年間,《富春山居圖》子明卷先收入清宮,乾隆皇帝十分喜愛,並題詩賦詞於上。次年,無用師卷也收入宮中,從而在畫壇產生兩卷的真假之論。乾隆親自定下子明卷為真跡的判斷,群臣無人敢反對。
上個世紀三十、四十年代,著名書畫鑑定家徐邦達、吳湖帆認為無用師卷才是真跡,而現藏於大陸的《剩山圖》應為《富春山居圖》無用師卷的前段。1974年,學者徐復觀則持相反意見,徐文一出,引發許多學者撰文發表看法。
張光賓從地方志查證“富春山居”並非指“富春山”,而是山城富春(現今杭州富陽),間接指出徐復觀文章中的錯誤。他的立論嚴謹,獲得學界認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