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簡介
大學畢業後至1966年文化革命前主要從事微波和電子順磁共振的研究工作,在林貽堃教授的指導和教研室同志們的合作下,研製成功性能優異的小型腔式和行波式順磁共振波譜儀,並在北京高教科研成果展覽會上展覽。文化革命後,1979年作為第一批出國訪問學者到英國倫敦大學留學,從事遠紅外波譜的研究工作。在Newman教授、Tery教授和Gary博士的指導下進行在液氦溫度下(1-20K)半導體雜質振動譜的研究,並研製成功一台微機控制的遠紅外付里葉變換譜儀。1981年學成歸國。80年代主要從事毫米波和亞毫米波波譜技術的研究工作,曾研製成功我國第一台遠紅外付里葉變換譜儀,亞毫米波多層柵網濾波器,超解析度傅立葉變換譜儀和電場互相關式毫米波傅立葉變換譜儀。 90年代主要從事多媒體通信和計算機網路的研究工作,先後開展了無線寬頻接入網(LMDS,23-28GHz)、多協定標籤交換(MPLS)、Internet中的流量工程與QoS問題和移動IP等課題的研究工作。曾多次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博士點基金、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和企業委託的研究項目,並多次獲得國家教委和廣東省高教科技進步獎,以及廣東省教學成果獎。出版的著作有:“傅立葉變換光譜學原理”、“多媒體系統與套用”、“計算機網路”等,發表論文120多篇。曾先後出席在英國、德國、瑞士、日本、美國的奧蘭多、夏威夷和聖地阿哥等地舉行的國際學術會議,並在會上宣讀論文。
科研項目
1、 “超解析度付里葉變換譜的研究”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編號8-6-0-6-2-0-3-8)87.1--88.12,主持人 張光昭 2 、“毫米波脈衝付里葉變換微波波譜技術”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編號6 8 8 1 0 1 2) 89.1--91.12, 主持人 張光昭 3 、“毫米波付里葉變換微波波譜技術” 國家博士點基金 89.1--91.12,主持人 張光昭 4 、“一種新型的綜合業務區域網路” 廣東省科委科學基金 (編號89090)90.1--91.12, 主持人 張光昭 5 、“窄帶程控電話網ISDN終端的研究” 廣東省科委重點科技項目 91.9--94.12,主持人 張光昭 6 、“毫米波電場互相關譜技術的研究” 國家博士點基金 92.9--94.12, 主持人 張光昭 7 、“多媒體環形網研究”, 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 93.9--96.9, 主持人 張光昭 8 、“分散式多媒體CAI系統的研究”, 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 96.9--99.9,主持人 張光昭 9 、“IP交換技術的研究”, 深圳華為公司委託研究,97.11--98.2,主持人 張光昭 10 、“視聆通系統集成”, 廣東省電信科技研究院委託,97.1--97.12, 主持人 張光昭,余順爭 11 、“Intranet技術研究”, 廣東省電信科技研究院委託,98.1--98.12, 主持人 張光昭,余順爭 12 、“LDP協定軟體及MPLS中相關技術研究”, 深圳華為公司委託,99.2--99.12, 主持人 張光昭 13 、“無線寬頻網技術研究”, ZDK網路公司委託, 98.1--02.12, 主持人 張光昭 14 、“無線ATM技術研究”, 廣州通信研究所委託,99.3--00.12, 主持人 張光昭,王國民 15 、“基於220B的無線移動IP協定的實現與仿真研究”,廣州通信研究所委託,01.6--02.6, 主持人:張光昭,莊宏成。
獲獎情況
1. 亞毫米波物理和技術,1986.5,國家教委科技成果二等獎(第二獲獎人)。 2. 亞毫米波付里葉變換譜儀的研製,廣東省高教科技進步二等獎1986.11(第一獲獎人)。 3. 高音頻率測聲儀的研製及臨床套用,湖南省科技進步四等獎1987.3(第二獲獎人), 4 亞毫米波帶通濾波器研究,廣東省高教科技進步二等獎1989.10 (第一獲獎人)。5 “付里葉變換光譜學”教學經驗,獲廣東省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1989.12 (獨立完成)。6 超分辯率亞毫米波付里葉變換譜的研究,廣東省高教科技進步二等獎1991.10 (第一獲獎人)。
教書育人
1. 近年所教的課程: (1)微型/小型計算機系統與套用 (2)計算機網路 (3)現代通信原理 2. 所指導的博士後研究人員: 7人 3. 所指導的已獲學位的博士: 12人 4. 所指導的已獲學位的碩士: 39人。
學術作品(中文部分)
1、 付里葉變換光譜學原理,張光昭,中山大學出版社,1988 。2、 多媒體系統與套用,張光昭,中山大學出版社,1997。 3 、計算機網路,張光昭,吳 筠,劉星成,中山大學出版社,2001。 4、丁漢屹,李宏,張光昭:電場互相關式毫米波付利葉變換譜儀,微波學報,1991年,N0:2, P1。 5 、殷洪璽,楊淑雯,張光昭:採用光碼分多址技術的高速計算機區域網路,通信學報,18(12), 1997, P89-94 。6、殷洪璽,楊淑雯,張光昭:適用於光碼分復用通信的可調光正交碼編/解碼器的研究,通信學報,19(3),1998,P85-90 。7、林春光,劉亞社,張光昭:多平面ATM交換網路結構及其性能分析,通信學報,2000,21(9),P26-34。 8、劉星成,張光昭,印鑑:新的Turbo疊代解碼停止判據,通信學報,22(9),2001,P13-19。 9、趙慧民,張光昭,余順爭:DMT中一種格型結構算法的DSP實現分析,電子學報,29(10),2001,P1342-1345 。10、陳艷豐,丘水生,張光昭,伍言真: 不連續導電模式PWM開關變換器閉環系統的符號分析法, 電子學報, 29(11), P1463-1467, 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