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張傳忠,現為中國廉政法制研究會清風書畫院副院長、民政部中國社 會書畫院藝術評審委員會委員、中國扇子藝術學會理事、中國琉璃廠書畫院理事、中國紫光閣名人書畫院理事會會員、北京收藏家協會會員、中國書法家協會安徽省分會會員、蚌埠市書法家協會理事。
善六體書,精隸、篆、行草、甲骨文、金文、甲骨文;早年師從安徽著名書法家江允功、王心翰先生和中國老一代工藝美術師宋明璋老師,後結業於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張學群指導書法創作班蒙得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張學群先生、中國書法家協會培訓中心教授李松、毛國典先生精心教誨,受益匪淺,尤得眾先生對書法理論指導,碑帖相容,更重於通化,強調用筆和感情表達。
藝術成就
2012年9月30日在北京舉辦的國際文化和睦年《環球和平之旅》走進中國大型文化系列活動中被評為“聯合國世界和平愛心大使”。
2015年擔任中國國際友好文化節組委會“紀念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戰爭 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文藝晚會”宣傳辦公室主任並獲得“和平、博愛”獎,被授予“和平、博愛”金質紀念獎章。
多年來主攻漢隸甲骨金文,《司母戊鼎》、《毛公鼎》、《大盂鼎》、《虢季子白盤銘》、漢隸、《曹全碑》、《乙瑛碑》、《張遷碑》、《史晨碑》、《石門頌》及清代書法大家鄧石如碑帖為主,在書法創作用筆實踐上下功夫。作品多次在《書法》雜誌、《書法報》、《書法導報》、《中國書法世界》、《中國礦業報》、《中國藝術家》、《時代·中國之聲》等報刊雜誌上發表。以鄧石如隸書《宋敖陶孫詩詞屏》、《易經謙卦》等名帖吸收營養。在書法創作上用筆實踐上下功夫,近年來作品多次參加中國書協、安徽書協舉辦的各項書展中獲獎。部分作品被國家博物館及省級博物館收藏,並被美術館和各大院校收藏。
名家評價
書法家張傳忠:琦行瑰意悟道澄明
美,是具體可感的形象,在事物相對的情況下產生了美。愛美,是人之常情。凡是熱愛生活的人,總要表現出對美的渴望與追求。
人們熱愛大自然的美。朝霞彩虹,高山流水,明月清風,鳥語花香,有誰不喜愛呢?人們還熱愛藝術中的美。莊嚴雄渾的奏鳴曲,輕盈妙曼的民族舞,氣韻生動的中國書法,神彩飛揚的造型藝術,都有著詩一般的魅力,使人陶醉其中,心曠神怡。
那么,我們就來欣賞一位書法家的中國書法美吧。
知名作家、學者尹若康告訴我們:“傳忠學書以臨池創作為主,在廣涉博取的基礎上,兼及理論研究,篆書健麗峻拔,追求內涵,注重意境,取法自然。隸書另具一格,古樸滄桑,又有新意,大氣磅礴,筆意縱橫。在繼承前人古拙樸茂和理想選擇下,擋不住自我個性的張揚,其藝術之大成,淮水之濱不可掩也。”
傳忠先生初學繪畫,但對書法藝術更是情有獨鍾;自少年起一直臨帖不綴,二十年間從不間斷。隸書先臨的是古樸大氣的《張遷碑》、雋秀的《曹全碑》、方正古博的《乙瑛碑》、婉秀瑞謹的《孔廟碑》、朴茂古拙又圓轉流動的《華山碑》、端莊凝練,秀美異常的《禮器碑》;小篆先攻李斯的《泰山刻石》,大篆《石鼓文》等。後攻金農、鄧石如、吳昌碩的字。開闊胸襟,拓開視野,擷天地之精華,善養其浩然之正氣;他先後遊歷了粵、雲、川、湘、浙、蘇的諸多名山大川,後又遊歷了陝、豫、魯、新、西藏等地,覽遼闊雄渾之氣魄,摩石窟古樸之崖刻。他還曾八次攀登泰山,行走天街,仰摩秦皇勒石之雄風,四赴曲阜孔林,覓歷代古碑之聖跡;數十年間沉浸於隸篆古碑帖的海洋之中。傳忠先生說:“是大自然陶冶了我的靈性,磨練了我的毅力。”面對採訪,傳忠先生沉浸在美好的回憶中。
“上世紀八十年代後期,我在學習創作方法上找到了理論依據,那就是吳敬梓的一句名言:‘有瑰意以琦行,無捷徑以窘步。’是這句話鼓舞著我奮鬥至今,也時刻激厲著我要有理想和行動,不要怕坐冷板凳,因為前方的路是沒有捷徑可行的。中國書法和繪畫不是一個簡單的過程,不下一番苦功夫,是很難理解與進取的,事實上中國書法是用毛筆這種軟筆寫漢字的一門哲學性的藝術。是任何天真的想像,任何小聰明都無法辦到的。中國書法藝術內涵豐富,深遂而富有哲理。它包括文學、音樂、詩詞、歌賦、哲學、禪理。‘無所往而生其心’是禪宗機鋒,禪緣的道理是‘悟’、‘開悟’。禪的‘無所往而生其心’的智慧,可以使人性之流,跌宕而又靜寂,沖創而又守一。禪宗‘明心見性’的修行方法影響和提高了中國書法在歷史中的地位。自唐宋以來,一改過去繪畫以書佛像為內容,轉變為反映參禪者習禪苦思的心理反映過程,展示了佛教情感人生哲理以及描繪他們精進高行的奇異境界。”傳忠先生如是說。
遊歷名山大川,勤奮好學的張傳忠從禪學中悟出靈性之後將此融入創作,頓感筆下有神。人在開悟的時候要捨得拋棄,讓自我澄明,使思維飛躍到一個新的境界。
當記者問道:“傳忠先生,你對目前市場經濟下的書風畫質怎么看,中國書法的發展趨勢和前景如何?
傳忠先生靜靜地思索了一會兒說:“這個問題不是三言兩語所能道破的。‘書風畫質’很高見,解決這個問題需要幾代人去努力奮鬥。努力去提高文化素養,努力去做精品意識,提高民族文化的精、氣、神。凡是民族的、創造性的藝術都具有生命力,它的藝術價值是不可估量的。我認為似乎有個規律,活著的人把自己看得太高是愚蠢的。在創造性的藝術方面,我想說個歷史典故:在明代中葉;浙江有個叫徐渭的大才子,他是一位半生貧困潦倒,變賣家業,最後躺在稻草堆上默默死去的一代大師。我們從他題書詩中可以聽到當年這個天才書畫家的心聲。詩曰:‘四十九年貧賤身,何當妄憶洛陽春,不然豈少胭脂在,富貴花將墨點神’。正是這種用墨點神,點出了他含淚的無奈,點出了他幾百年來動人的墨謔。我要說的這個故事,並不是故作深沉,我們是否經得起歷史考驗,是否能脫出那種文化人相輕的俗套,我們是否在歷史的微風中謙遜一點,好讓星空中的先賢們原諒我們。去做品學廉優的後學者和創造者。托爾斯泰說:‘藝術是一種人類的活動,它的目的是傳達人類所達到的最高貴與最優秀的感情。’
說起中國書法的發展趨勢與前景,我們已走過狂熱階段的沼澤地,展望前景應該是美好的。1988年巴黎現代中國書法大展,是這一代人把中國書法藝術推向藝術的一個里程碑。”
通過交往後,我們感覺傳忠先生不單是一位隨和、儒雅的人,他還是一位非常謙遜並淡泊名利的人。應當說他是一個對書法藝術有著自己的思想見地和深入研究的書法家。
在三十多年的書法創作中,他在隸、篆上,潛心研習下盡了功夫。在書法藝術創作上,他既有紮實的基本功,又能兼收並蓄吸收各家長處,最終形成自己的書法藝術特點。看他的字;筆劃古樸,厚實凝重,結構端莊穩健,具有質樸蒼勁、嬌美靈動的特點,給觀者一種翰逸神飛的強烈藝術效果。這正是他多年專心研習碑帖、不斷地入帖出帖,從量變到質變脫化出新而來的。從他的書法作品中,可以明顯地看到;他涉獵廣泛,根底深厚,合古人又與古人離的特點。難怪有書法大家評他的作品是“凝鍊含蓄,開闊氣滿如金,縱橫交錯,謀篇布局似鄧,集諸家妙筆而生新。”
傳忠先生在繼承傳統的長期實踐中,同時獲得了暗練的技巧,使筆墨精熟到得心應手的地步。他的字運筆用墨能“乍顯還晦,得濃遂枯,重如墜石,輕如蟬翼,時而鏗鏘近逼,時而飄逸遠去”的境地。這給他在書法藝術上為追求創新生新打下了雄厚的基礎。在許多時間裡,他追摹苦學歷代隸、篆大家的墨跡,並且有意識地探索碑與帖的融合之路。他力求把碑版中的沉穩凝重與帖本上的靈動飄逸,有機地組織在自己書法的線條結構中。在學習書法的過程中,還十分注意提高自身的文學史學素養,閱讀了大量的經、史、子、集著作,他把這些看成是書法藝術創作中一項重要內容,是文化修養使他在研習書法中受益匪淺。
張傳忠先生的書法美,首先是形態美:其形態變化萬千。傳忠先生的每幅作品均因勢而形美。其次是質地美:其質地質感極有分量和力度,文采、意味、風韻、渾厚、含蓄,壁中有物。然後是韻力美:傳忠先生的書法富有節奏,墨色有變化。有的似緩慢韻律,給人以沉著嚴謹,從容不迫的藝術感受。有的如急速的韻律,給人以興奮、痛快淋漓的藝術感受。有的變化多變,使作品虎虎而有生氣。四是力感美:傳忠先生許多作品都有不同風格的筆力,使讀者在凝固靜止的作品中領略到生命的運動。有的字剛勁有力,如鐵畫銀鉤,堅挺方折。
有的字柔和之力,如棉裡藏針,婀娜凝練。五是氣勢美:傳忠先生的字氣勢點化顧盼有情,上下逐勢呼應。行行之間遞相映帶,每幅作品都講究神完氣足。有的字雄偉奔放,激揚頓挫,神采飛揚。有的字沉靜藏密,淋漓酣暢。六是結構美:傳忠先生的字點化搭配猶如一幢幢獨特的建築。有的字結構不同,精神面貌也不同:有嚴密、有俊朗、有舒展、有古樸、有奇宕、有峭瘦、有豐腴,奇正變化各顯方圓。有的字妙在平中寓奇,有的妙在以奇求穩,平不板滯,奇不涉怪。七是章法美:傳忠先生的每幅作品,其大小、長短、伸縮、開合,整齊勻稱,照應嚴謹,如一列有組織紀律的隊伍,大小疏密,錯落其間,象夜空中閃爍明滅的星辰……八是意境美:傳忠先生的書法非常有思想、有情感、有個性、有氣質和很高的藝術修養,他說:“我每創作一幅作品時,不是在用筆墨,而是用心在創作。”九是風格美:傳忠先生的書法在傳承上大膽創新,獨闢蹊徑。加上傳忠先生在人品、家學、氣質、膽識、立意、審美趣味和文化素養上均屬上乘。十是自然美:傳忠先生的書法極具樸素天然,富有魄力,沒有裝飾的外衣,沒有斧鑿的的痕跡。其表似淡而質樸,其里蘊藏著自在美,是奇之極,巧之極,美之極。
傳忠先生暢遊在藝術的海洋里,不斷地汲取營養,推陳出新。他堅信,既便在電子信息高度發達到今天,書畫藝術仍然有著旺盛的生命力,並且會通過有識之士的不懈努力,使這塊滋生於中國大地上的歷史瑰寶重現迷人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