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評價
泥河國小高級教師張佩玲同志從教32年來,孜孜不倦地追求,無怨無悔地奉獻,默默地為千萬個孩子鋪就了一條條充滿七彩陽光的成長之路。她用一片赤誠之心換來了學生以及學生家長的愛戴,贏得了大家的尊重。榮譽,總是青睞那些辛勤耕耘的人。
個人貢獻
她是留守兒童的“福星”。留守兒童鍾悅妮做夢也沒想到自己獲得了2009年第四屆全國少年兒童書信文化活動比賽省級三等獎、市級二等獎、2010年5月縣級演講比賽三等獎、9月鎮級演講比賽一等獎。想當初,張佩玲接手的是四年級,同學們不喜歡和這個什麼也不懂的“小不點”玩耍。可是在一次批改作文中,張佩玲發現了鍾悅妮豐富的想像力和有特色的詞語表達。有一天課下,張佩玲便找鍾悅妮談心,這才了解她平時喜歡看課外書,寫寫畫畫。從此,張佩玲便利用課餘時間為她的寫作指點迷津,鍾悅妮慢慢地對寫作產生了興趣。2009年,鍾悅妮寫的《生命,每個人只有一次》徵文在張佩玲的悉心指導下,獲得了縣級三等獎。她欣喜若狂,對寫作的興趣更加濃厚。同年獲得第四屆少兒書信大賽三等獎、市級二等獎。除寫作以外,鍾悅妮還有一個優點,音色非常好。張佩玲發現她的天賦後,又潛心指引,從朗讀的表情、動作、語速,甚至一個字的發音都對鍾悅妮逐一指點。果然,鍾悅妮在廬江縣“輝煌六十年”小學生演講比賽中榮獲了三等獎。她在外打工的父親聽到這個訊息後,在電話中一個勁地說:我的孩子真是太幸運了!遇到這樣的好老師!一切功勞都是老師的!其實,像她這樣幸運的孩子何止一個!留守兒童李珊珊獲得全國青少年讀書教育活動--“小導遊”比賽二等獎,樂名越獲得全國青少年“紅色之旅”讀書教育活動二等獎。樂名越、鮑佳佳寫的《追隨》、《幸運的種子》分別在國家級刊物《少年作家》《科普童話》上發表了。李琴、武文祥雙雙獲得了縣級“迎奧運、促和諧”知識筆試比賽三等獎。這些留守兒童所取得的成績無不滲透著張佩玲的汗水和心血!
她是殘疾兒童的“保護神”。殘疾兒童田仕權右手沒有手指,寫字、幹活全靠左手。同學們一開始嘲笑他,他顯得很自卑。張佩玲發現這一情況後,立即召開主題班會,以“什麼是真正的美”為主題開展大討論。通過討論交流,同學們才感悟到“美”的真正內涵。張佩玲意味深長地說:田同學身體殘疾了,但他十分堅強,樂觀向上,從不要我們照顧他,他的學習成績也不錯。我認為他很美,希望大家和他交朋友。只見田仕權眼裡含著激動的淚花。真是良言一句三春暖,從此,同學們和他親近了,他也抬起了自信的頭。在期末複習時,他提出的建議得到了老師的採納。田仕權從此不再自卑。如今的他已是一名中學生了,他始終沒有忘記對他關愛、給他自信的張恩師。
她是學困生的良師益友。張佩玲對每個學困生都給予“三愛”--母親般的師愛,溫暖冰封的心;朋友般的友愛,奏響和諧的樂曲;嚴格持久的愛,讓學生一路平穩,才使這些“醜小鴨”變成“白天鵝”。學困生沈恩生是張佩玲的學生。他人高馬大,非常頑皮,年邁的奶奶管不住他,同學們都怕他三分。入學考試時他的語文只有53分,基礎不太好。張佩玲沒有放棄這樣的學生,她利用早上、中午、傍晚的時間單獨為他開小灶,從基礎一點一滴教起,在課堂上多給他一些展示的機會,多給他一些鼓勵的目光,只要有一點進步,就給予表揚,並時常和他進行情感交流。經過兩個多月的耐心輔導和無微不至的關懷,他的成績上升了,人也文靜了……同學們向他投來讚許的目光,沈恩生臉上也出現了欠違的笑容。
表率作用
重活髒活搶著乾。在學校分配的衛生區中,誰班願意打掃又髒又臭的廁所?而掃廁所卻成了張佩玲帶的畢業班“專利”。每年剛開學時,廁所髒得無法下腳,讓這些慣寶寶掃廁所,豈不是比登天還難?她沒有批評,而是不聲不響地拿起鐵鍬、掃帚,再拎來一桶又一桶的水沖刷,髒水和汗水融為一體,她全然不顧,孩子們受了感染,陸續走進來了,爭先恐後地幹了起來。本來不堪入目的廁所這下子變得面貌一新了。
忠於職守善始終。張佩玲要求學生按時到校,不無故曠課,她做出了表率。幾十年如一日,她未請過一天假,缺過一節課,無論是嚴寒還是酷暑,總是第一個上班,最後一個離開教室。前不久,正在上課的她,突然心裡難受,頭昏眼花,臉色蒼白,大汗淋漓,可她仍在堅持著,堅持著。學生見此情景驚呆了:“老師,您為了我們的成長,日夜操勞,太辛苦了,休息一下吧!”“沒關係,等一會兒就沒事了。”就這樣,一直堅持到下課鈴響才慢慢離開教室。
模範帶動出成效。張佩玲說,教育應該“以心靈贏得心靈,以人格塑造人格。”她在班級管理中,藉助有形的物和無形的情,打動學生的心,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帶給學生無窮的力量和巨大的影響。她自己出資建立了“班主任獎勵基金”,鼓勵進步,使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使班級形成正確的輿論與班風。她所帶的班級多次被評為校、鎮、縣級先進班集體。2010年3月,她所帶的五(1)班被評為縣級先進班集體、縣級先進語文課外興趣小組。她的學生也多次被評為鎮、縣級“三好學生”。在學校每學期開展的多項活動比賽中,冠軍的寶座非她莫屬。
堅守崗位
任教32年,張佩玲始終堅守教學第一線,雖然她教學經驗豐富,但仍刻苦好學,力求厚積而薄發。
積極探索新方法。每當夜深人靜時,她仍然伏案書寫教學設計,批改作業、試卷,認真學習和鑽研現代教學理論,結合自己教學實際和學生實際,嘗試開展“分層教學法”、“培優輔差”等教學方法,從而提高教學效果。2006年7月,她參加了省級骨幹教師進修與培訓會。在會上,她作了《激活語文課堂教學,提高語文教學效益》的經驗交流,得到了與會人員的一致好評。自2009年起,連續兩年在鎮新教師師德師能培訓會上作了經驗交流。9月7日,參加了巢湖市“慶祝教師節”優秀教師經驗座談會。
踴躍承擔新課題。在教育教學改革中,她大膽探索,勇於實踐,改進課堂教學方法。早在八十年代,她就承擔了鎮級實驗課題《用我手錶我心》,2002年承擔縣級課題《學生口語交際能力培養與研究》已揭題。2004年承擔了市級課題《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2010年承擔縣級課題《新課標下的語文綜合性學習研究》,目前正在實驗中。
豐碩成果
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張佩玲同志執教的畢業班語文成績在鎮畢業會考中幾乎是年年第一。從2008年秋到2010年春,執教的四、五年級語文成績在期末考試中位居鎮榜首。已有30多篇論文在國家、省、市、縣、鎮級報刊上發表。她寫的《敬業愛生,勤學樂教》獲市級師德徵文三等獎,《給學生一雙火眼金睛》獲國家級論文評選二等獎,《生活是寫作的源泉》獲國家級一等獎;她輔導的學生徵文《讓世界充滿愛》獲全國優秀指導獎;她本人獲得2010年度“全國創新教育科研先進個人”稱號。在她擔任語文教研組長期間,有兩年被評為縣先進語文 。
自2009年起,她先後被評為市級“先進教育工作者”、廬江縣“師德先進個人”、“課堂教學能手”、“十佳師德師風標兵”、巢湖市“第二屆骨幹教師”、安徽省“優秀教師”等諸多榮譽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