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名片
張乃衡:青島市民眾藝術館培訓學校校長、合唱指揮家、作曲家。現任半島都市報群星少兒合唱團指揮。個人作品有《中華福娃》、《我心如帆》、《生死不離》、《海的旋律》等。2012年為山東省市南區實驗國小譜寫校歌《自由飛翔》。人物簡介
張乃衡,山東青島人,畢業於曲阜師範大學作曲系,早年學習小提琴。憑藉著天生的藝術感悟力,畢業後從事作曲兼指揮的工作,他的指揮動作準確、自然、灑脫大方,在音樂處理上熱情奔放、細膩深切,具有豐富的表現力和較強的感染力,通過自身修養及對音樂的研究理解,能夠將西樂、民樂等風格迥異的作品做出正確的處理和恰當的闡釋,並積極探索合唱藝術的民族化,將其套用於中國合唱的創新,創造出張氏風格的合唱曲目。從事音樂研究數十年,創作了無數優秀曲目,還經常應邀為民眾講學,傳播合唱知識,教授指揮技巧。成就及榮譽
2006年被中共青島市委授予青島專業技術拔尖人才稱號。2007年獲青島首屆國際合唱節最佳指揮獎。由張乃衡指揮的半島都市報群星少兒合唱團獲得了中國文化部“蒲公英”少兒合唱類比賽金獎、中國少年兒童合唱節金獎、青島市首屆國際合唱節少兒組別金獎、第九屆中國國際合唱節少兒組金獎等。在指揮張乃衡先生的指導下,合唱團定期舉辦各種專場音樂會,參加各種比賽和交流活動,並赴新疆、美國參加文化交流演出,均獲圓滿成功。用教育傳承夢想
張乃衡談到,合唱是藝術教育工作不可替代的重要形式,在許多已開發國家和地區都將學校的合唱活動當成培養學生高尚情操和團隊精神的一項重要工作,大力開展合唱教育活動能培養學生對經典音樂的興趣,提高團隊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愛國主義精神,能啟迪心智、淨化心靈,使學習更富有實效。 “合唱講究合,不僅是聲音之合,更是團隊精神之合。合唱是一種人與人合成的聲響,在合唱中需要團隊精神,而我們國家的許多獨生子女,身上恰恰缺少集體的觀念。我們要做的就是培養和挖掘他們身上的凝聚力。通過藝術培養,讓孩子樹立健全的人生觀,為其今後參與社會活動奠定一個良好的心理基礎。當然,在這個過程中離不開父母的支持,父母應首先理解合唱這項藝術活動,倡導孩子多參與其中,給與孩子適當的鼓勵,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張乃衡也表示,在教育過程中,應摒棄盲目的賞識教育和粗暴的挫折教育,堅持實事求是的教育方針,注重與孩子之間的溝通,平等的和孩子們交流,把他們當作自己的朋友。
“他們是我事業征程中最好的夥伴,是我人生旅途中的親密朋友,他們清泉般純淨的心靈感動著我,他們動人心弦的歌聲給了我再創作的靈感。”每當提起少兒合唱團,張乃衡就會像父親提起自己的孩子一樣流露出最真摯的情感。合唱團凝聚了他所有的愛,傾注了他全部的音樂理想,交織著他的夢想、希望、淚水與幸福。“通過傳播合唱藝術來培養孩子,給他們提供一片音樂的淨土,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讓他們永遠保持一顆純潔的心,這是我現在最大的願望。”
用藝術點亮人生
在張乃衡看來,合唱藝術的魅力在於它是文化修養和情感素質的標誌。合唱是聲樂藝術,用人聲來表達情感會比樂器更直接、更細膩,更容易產生心理上的共鳴。同時,參與合唱既是在進行音樂創作,在創作中使自己的音樂素養得到提高,培養人的音樂思維能力;又是在進行音樂欣賞——讓自己深入到音樂內部去找到審美的情感體驗。一次好的排練或演出,就是一次難得的藝術享受,心靈的境界會同樣得到升華,“因為音樂能觸摸到人類的心靈深處”。古往今來的作曲家,無不問津於合唱的寫作,並留下了大量的合唱精品。張乃衡在大學期間專修作曲,學院派紮實的功底為其現如今的創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我喜歡把山東民歌改編成合唱曲目,一是源於形成自己的合唱曲目風格,再者也為了向世界展示中國地方的優秀民樂。民樂能讓人耳目一新,給合唱帶去新的內涵和變化。中國的合唱藝術雖說是音樂領地中最年輕的家族,較之世界合唱藝術確有許多不足的地方,可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我們應發揮自己所長,將我們的優勢帶向世界,讓世界欣賞到一個與眾不同的中國合唱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