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張一平,我國著名現實主義寫實派職業畫家之一。1960年2月18日生於哈爾濱。現 在哈爾濱工業大學媒體技術與藝術系任教。
作品特點
品讀張一平的油畫,最打動人的一定是那松花江初冬的雪境、靜謐的農家村落、延伸至江邊的小路、裹著薄冰依然映襯出絢爛晚秋的江面,泊在江邊如詩般美麗的小船……
那一幅幅寧靜、唯美、平和、地域特色濃郁的作品,讓生活在松花江邊的人看到會覺得很親切。有人說他是“家鄉風物的歌者”,他說,每一位畫家,都是畫自己最熟悉的土地,很多人就是畫自己的家鄉。松花江是他的根,在這裡出生,在這裡長大,尤其對冬日松花江充滿感情。他總覺得自己有一種很理想的人文情懷,詩人是“詩以詠志”,他是“畫以詠志”。冬日松花江作為他繪畫的一個“母地”主題,為他創作的支撐點,他由此出發,但並不是目的地。
從上個世紀80年代開始,張一平便以冬日松花江為創作源泉,並在創作形式上不斷地摸索創新,但作品中所體現的藝術家的理想卻始終如一。他在創作隨筆中寫到:“做一個畫家,要用心智去感悟與自然萬物的和諧,追求由一種‘天人合一’所導致的寧靜、幽深、淡遠的境界,人’與‘天’相會相融反饋互動形成的一種生機勃勃、動靜有序的生命韻律,正是我在作品探索中不斷尋找的目標。”
中國傳統文化無論儒家、道家、釋家都有“天人合一”的共同內涵。莊子說:“有人,天也;有天,亦天也。”天人本是合一的。在這種“天人合一”精神的浸潤、陶冶下的張一平作品中。我們可以體悟到一種濃厚、深遠、真摯、素樸的天人戀情。他的作品,將中國傳統美學觀念與歐洲古典油畫技巧結合起來,形成了鮮明的個人風格,畫面運用色彩冷暖關係的變化,有目的性的適度誇張,提升和增強了自然真實空間感,讓觀者似乎能感受到畫面里散發出空氣的味道,營造出畫家眼裡更真實唯美的多層次空間感。特別是2002年出國考察後,大大開闊了他的視野,開始創作自然風景與女人體題材的油畫。他的雪景與女人體“美麗冬人”系列作品,獲得了國內外專業人士的好評,因其畫作的真情意境,多幅作品被國內外收藏家購買收藏。
個人背景
畫家畫作中所呈現的意境,離不開其廣博的文化底蘊。張一平的文化修養與他從小的家庭薰陶分不開的。他的父親留學前蘇聯,得益於父親帶回的前蘇聯著名大師油畫作品,在他還是懵懂少年時就在這些作品的薰陶下學習繪畫,並先後就讀於哈爾濱大學美術系、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原中央工藝美術學院)及蘇州大學藝術設計研究生。自1978年起,其繪畫作品開始參加全國許多美術展覽,並多次獲獎。隨著年齡和藝術修養的增長和提高,他在對西方審美不斷學習和繪畫實踐的同時,海納百川,融匯和吸納了更多的中國文化元素。從上世紀80年代末開始,他對中國陶藝產生了濃厚興趣,借著寒暑假期的時間,去國內許多陶瓷生產地,他不捨晝夜進行了大量實踐,燒制了很多有藝術價值的陶藝作品。這些作品外形以容器類為主,風格天然、原始,像中國畫的寫意,造形上追求自然,有如天上浮雲般自由而多變,又如地上奇觀異石般光怪陸離。因其在具有使用功能的同時又有很高的觀賞性和唯一性,他的陶藝作品在北京一經展覽,百餘件精品均被國外藏家悉數收藏。
較之於油畫和陶藝方面的成就,張一平的本位工作同樣非常出色。他任教於哈爾濱工業大學媒體技術與藝術系,影視製作專業。在藝術教育上,以自己豐富的經驗培養了許多人才,他不僅是一名嚴格和高水平的教授,而且以現代藝術教育的思想和他多方面的藝術實踐技能在改革學科專業結構、建立交叉新專業和學術研究等方面作出了大量的探索。
藝術是相通的,夜深人靜時,畫家平復白天教授、設計師、導演等多重身份裹夾的喧囂,並將各種藝術門類融會貫通,凝思入境於畫作中。
立身畫外,存心畫中。張一平這位追求“天人合一”的“歌者”一定會創作出更多吟唱家鄉風物的優美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