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屋發展局

建屋發展局

建屋發展局,在1960年,2月1號成立。該政府職能機構負責新加坡居住新加坡建屋發展局位於大巴窯的總部新鎮的規劃、建設和管理。現在超過80%的國人居住在新加坡建屋發展局(HDB) 承建的房子裡。

歷史

新加坡建屋發展局(Housing Development Board)在1960年,2月1號成立。該政府職能機構負責新加坡居住
新加坡建屋發展局位於大巴窯的總部
新鎮的規劃、建設和管理。現在超過80%的國人居住在新加坡建屋發展局(HDB) 承建的房子裡。
第二次世界大戰不久後,新加坡被授予自治。其住房短缺問題,在戰前就已經存在。但由於低利率以及戰爭的損害,進一步加劇了住此一問題。 1947年,英國房屋委員會的報告指出:「新加坡有『一個世界上最糟糕的貧民窟,是文明社會的恥辱』」。新加坡平均每人建築密度在1947年高達18.2,高層建築則頗為罕見。 1959年,住房短缺的問題仍然相當嚴重。在一份建屋發展局檔案中提到,預估在1966年,30萬人口將居住在棚戶區,25萬住在郊區或是市中心骯髒的店屋裡。
1959年,人民行動黨認識到住房問題需要急切關注,在其競選活動中,承諾在勝選後將提供廉價房屋予窮人。當其贏得選舉,並組成新民選政府後,即立刻採取行動,以便解決住房短缺問題。新加坡政府隨後通過建屋發展法令,於1960年取代原有的新加坡改良信託與建屋發展局。
建屋局的政策在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由新加坡政府列出的一致宣言,政策目標是促進社會的凝聚力和愛國主義。 1968年,新加坡公民被允許使用他們的養老保險基金(中央公積金)購買自己的家園,新加坡政府並租房給他們入籍該國的人士,作為進入新加坡境內工作的回報。

組屋種類

組屋種類
一房式客廳、飯廳和臥室為一體的組屋*,面積23-33㎡,俗稱「一房半廳」
二房式一個客廳、一間臥室*,面積37-45㎡
三房式一個客廳、兩間臥室*,面積54-70㎡
四房式一個客廳、三間臥室*,面積75-95㎡
五房式一個客廳、一個飯廳、三間臥室*,面積95-125㎡
六房式一個客廳、一個飯廳、四間臥室*,面積130-150㎡,1990年代修建的也叫「公寓式」
雙層公寓式雙層組屋單位,下層為客廳、飯廳、儲藏室、上層為臥室*,面積160-190㎡
*包括浴室和廚房

關於組屋的規例

建屋發展局的規例只讓新加坡公民購買新組屋,而永久居民則只可以在二手轉賣市場上購入組屋。在組屋購
裕廊西組屋區
入後,一般上必須在屋主住滿五至七年後才可以轉賣,以避免出現炒樓現象。建屋發展局規定一個完整的家庭只能同時擁有一間政府組屋,另外對單身人士和永久居民購買組屋,建屋發展局也有相當多的限制。在新加坡,住在公共住宅並不一定屬於低收入戶,但還是有少部分的組屋居民生活在貧困線以下。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