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地名由來
延州和延安之名始見於《隋書》。《地理志》云:“延安郡,後魏置東夏州,西魏改為延州,置總管府。開皇中,府廢統縣十一,戶五萬三千九百三十九。大業三年(607年),在膚施置延安郡。”
建置沿革
先秦時期
考古發現,距今約3萬年左右,延安已有晚期智人“黃龍人”生息。
夏,今延安地區屬雍州。
商,屬鬼方。
西周,為犬戎與獫狁領土。
春秋時,延安是白狄部族所居住的地方。晉公子重耳曾流亡白狄12年,即居住於延安一帶。
戰國,延安大部屬魏國。秦惠文王八年(330年),魏納河西地予秦;十年(328年),魏納上郡15縣(今陝北宜川、延安一帶)予秦。延安屬秦。
秦、漢時期
秦漢時,延安屬上郡(郡治膚施,今榆林市南)。秦昭王時期,秦在延安一帶置高奴縣,縣治在今延安城東尹家溝。這是延安築城之始,其城垣迄今猶存。秦統一六國後,大將蒙恬統兵30萬北擊匈奴,後又監修長城和秦直道。漢武帝時曾大量移民和屯戍,使陝北等地農業經濟空前發展,被譽為“新秦中”(意為富庶如關中)。東漢虞詡《奏復三郡疏》有“水草豐美,上宜產牧,牛馬銜尾,群羊塞道”的描述。
三國、魏、晉、南北朝
三國,延安為羌胡所據。
東晉義熙三年(407年),匈奴鐵弗部赫連勃勃建立大夏國。其在延安城東修築豐林城(今寶塔區李家渠鎮周家灣村)。宋代沈括曾考察該城,謂之堅密如石,城不甚厚,但馬面極長且密,利於戰守,讚嘆“赫連之城,深為可法也”。
西魏,設東夏州,領遍城郡、朔方郡、定陽郡、上郡;設北華州,領中部郡、敷城郡。
唐宋時期
唐武德元年(618年)改延安郡為延州總管府,領膚施、豐林、延川三縣,管南平、北武、東夏三州;改上郡為富州,領洛交、洛川、三川、伏陸、中部、富城六縣。
宋代,屬永興軍路,設延州、富州、丹州、坊州。這一時期,宋與西夏戰事頻繁,宋代名臣龐籍、范雍、韓琦、范仲淹等在此禦敵。宋元祐四年(1089年),升延州為延安府。
金、夏時期
金置彰武軍部管府。金、夏在保全軍(今志丹)置榷場互市。
元、明、清時期
明末陝北農民爆發大起義,高迎祥、李自成、張獻忠等農民領袖縱橫延安南北。
清仍設延安府,順治年間領三州(富州、綏德州、葭州)16縣(膚施、安塞、甘泉、安定、保全、宜川、延川、延長、清澗、洛川、中部、宜君、米脂、吳堡、神木、府谷)。雍正年間,三州歸省直隸,府領8縣(膚施、安塞、甘泉、安定、保全、宜川、延川、延長)。乾隆年間,又增領定邊、靖邊二縣。同治年間,陝甘回民起義軍和西捻軍張宗禹在延安境內反清,左宗棠率湘軍入境剿撫。最後一支捻軍武裝袁大魁部在永寧山被鎮壓,捻軍運動在中國最後失敗。
清末,清政府設延長石油官廠,在延長縣鑽成中國大陸上第一口油井。
中華民國
民國二年(1913年),延安屬榆林道。民國十七年(1928年),撤道,各縣由省直轄。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9月,延安南北各縣分屬國民政府陝西省第三、第二行政督察區。民國三十三年(1944年),陝西省第三行政督察專員公署駐洛川,初領洛川、甘泉、宜川、富縣、中部、宜君6縣,後領洛川、黃陵(1944年由中部縣改稱)3縣及黃龍設治局。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3月至4月,人民解放軍相繼解放第三行政督察區所轄各縣。
民國十五年(1926年)初,李象九、謝子長等創建中共宜川軍隊第一、第二特別支部;春夏,陝西省立第四中學(延安)建立中共延安特別支部,是為延安最早的中共地方組織。20世紀30年代,劉志丹、謝子長等在延安境內開展武裝鬥爭,創建陝甘邊和陝北兩個革命根據地。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11月,稱陝甘省和陝北省。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10月,中央紅軍長徵到達吳起鎮。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9月,陝甘寧邊區成立,10月,成立延安市政府,直隸於邊區政府。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始置吳旗縣,屬三邊分區。同年11月,設延屬分區,1月成立行政督察專員公署,轄延安市及延安、富縣、甘泉、志丹、安塞、子長、延川、延長、固臨10縣(市)。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1月,陝甘寧邊區設黃龍分區,轄洛川、黃陵、宜君、宜川、黃龍等10縣。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2月,增轄富縣。5月,撤延屬分區,設陝北行政區,衛北行政公署駐延安,轄榆林、三邊、綏德、黃龍4個分區及延安、延長、延川、子長、安塞、志丹、甘泉7個直屬縣。
新中國成立後
1950年05月,撤銷陝北行政公署,成立陝西省延安分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同年10月,改稱陝西省人民政府延安專員公署。
1955年05月,又改稱陝西省延安專員公署。
1968年08月18日,成立延安專區革命委員會。
1969年09月,延安專區改稱延安地區。
1978年,延安地區革命委員會撤銷,延安地區行政公署成立。
1996年11月05日,國務院批准撤銷延安地區,設立地級延安市。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1950年5月,延安分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成立,轄延安、延長、安塞、志丹、吳旗、甘泉、富縣、洛川、宜川、黃陵、宜君、黃龍12縣。
1956年10月,延川、子長劃歸延安專區。
1964年,鄜(fu富)縣改稱富縣。
1970年延安縣析置延安城區(縣級),1972年,延安城區改稱延安市。全區轄1市14縣。1975年8月,延安縣併入延安市。
1983年9月9日,國務院批覆宜君縣劃歸銅川市。
1996年11月5日,國務院批准撤銷延安地區,設立地級延安市。
2005年10月17日民政部民函278號批覆:延安市吳旗縣更名為吳起縣。
2016年6月,《國務院關於同意陝西省調整延安市部分行政區劃的批覆》(國函〔2016〕104號):同意撤銷安塞縣,設立延安市安塞區。
區劃現狀
截至2018年,延安市下轄2個區、11個縣。延安市人民政府駐寶塔區寶塔山街道。
延安 | 寶塔區 位於陝西省北部,素有“秦地要區”、“塞上咽喉”之稱。總土地面積3556平方千米,轄9鎮4鄉,5個街道。毛澤東、周恩來、朱德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在這裡生活戰鬥了十三個春秋,領導全國人民奪取了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的偉大勝利,培育了光照千秋的延安精神,是全國愛國主義、革命傳統、延安精神三大教育基地,是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家園。 |
延安 | 安塞區 位於延安市北部,轄8鎮、3個街道,土地總面積2950平方千米。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有20多箇中央直屬機關設在安塞,毛澤東在王家灣指揮了青化砭、蟠龍、羊馬河三大戰役。安塞也是”為人民服務“的發祥地,張思德在安塞區樓坪鄉石峽峪燒木炭時獻出了自己年輕的生命,1944年9月8日,在張思德同志追悼會上,毛澤東做了《為人民服務》的演講。 |
延安 | 黃陵縣 中華民族精神家園、炎黃子孫朝聖地,位於陝西省中部、革命聖地延安市南端,轄5鎮1個街道,總面積2292平方千米。黃陵縣境內既有秦直道、紫娥寺、萬安禪院等歷史文化遺址,又有子午嶺、侯莊湫等自然風光,特別是號稱“天下第一陵”的黃帝陵享譽海內外,是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全國文明風景旅遊區、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
延安 | 黃龍縣 地處陝北黃土高原與關中平原的結合部,位於陝西省中北部、延安市東南緣,區域面積2752平方千米,轄5鎮2鄉。黃龍歷史文化悠久,發掘出土了距今約5萬年的“黃龍人”頭蓋骨化石和發現了中國最大的舊石器時期的巨型石鉞。著名的西北大捷——瓦子街戰役就在這裡打響。 |
延安 | 宜川縣 地處陝西省北部、延安市東南部,國土總面積2931平方千米,轄4鎮2鄉1個街道。是中國牡丹源生地 ,北宋名儒張載、理學先驅胡瑗曾在此傳道授業,教化民眾,被後世譽為“橫渠遺風”和“安定流韻”;宜川蒲劇、宜川胸鼓、壺口斗鼓、剪紙、刺繡、根雕等民間藝術獨具風格,陝北文化發展史上一直流傳著“文出兩川”之說,其中之一指的就是宜川。 |
延安 | 洛川縣 位於延安市南部,由境內有洛河穿過而得名。轄7鎮5鄉1個街道,總面積1804平方千米。洛川是黃土高原面積最大,土層最厚的塬區,也是世界上保存最完好的高原地貌之一,素有“蘋果之鄉”和“陝北糧倉”的譽稱 。2004年洛川黃土國家地質公園建成開放,是“認識全球氣候環境變化的三大支柱之一的標準地點。” |
延安 | 富縣 古稱鄜州,1964年經國務院批准改名為富縣。總面積4182平方千米。轄6鎮1鄉1個街道。位於中緯度半乾旱地區,屬大陸性暖溫帶季風氣候。 |
延安 | 延長縣 位於陝西北部,延安市東部,延河下游,西接寶塔區,北靠延川縣,南依宜川縣,東臨黃河與山西省大寧縣、永和縣隔河相望,縣名因延河自西向東長流入黃河而得名。轄7鎮、1個街道,總面積2368.7平方千米。是大陸第一口油井誕生地。 |
延安 | 甘泉縣 因縣城南有神林山麓美水泉而得名,素稱“美水之鄉”。轄3鎮2鄉1個街道,縣域總面積2300.7平方千米。境內有仰韶文化遺址、龍山文化遺址、戰國秦代建築遺址、三國馬超洞、唐朝千年銀杏樹、宋代古墓群、金代紀年壁畫墓、古代崖居群等。中國第一條“高速公路”秦直道橫穿全縣,保存較為完整,為最佳觀賞地。 |
延安 | 延川縣 位於延安市東北部、黃河西岸。轄7鎮1街道,總土地面積1985平方千米。延川黃河旅遊資源豐富,黃河峽谷縣境段被國土資源部命名為“黃河蛇曲國家地質公園”;黃河峽谷漂流被評為中國最佳漂流聖地,乾坤灣被評為中國最美十大峽谷之一。 |
延安 | 吳起縣 西北鄰定邊縣,東南接志丹縣,東北連靖邊縣,西南毗鄰甘肅省華池縣。轄8鎮1個街道,總面積3791.5平方千米。吳起縣是中央紅軍長征勝利落腳點、全國退耕還林示範縣。戰國時期,著名軍事家、政治家吳起曾在此屯兵戍邊23年,吳起縣名即源於此。1935年10月19日,中央紅軍經過二萬五千里長征勝利到達吳起。 |
延安 | 子長縣 子長縣總面積2405平方千米。設8鎮1個街道。是民族英雄謝子長的故鄉,中央紅軍萬里長征的落腳點和抗日東征的出發地,土地革命後期為中共中央和中華蘇維埃政府所在地,先後有10名子長籍軍人被授予少將以上軍銜,素有“紅都”和“將軍縣”之美譽。 |
延安 | 志丹縣 志丹縣原名保全縣,1936年6月為紀念“民眾領袖、民族英雄”劉志丹將軍而更名為志丹縣。轄7鎮1個街道,總面積3781平方千米。1936年7月中華蘇維埃中央人民政府奠都志丹,黨中央、毛主席在此戰鬥生活了6個多月,被譽為中國革命的“紅都”。 |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延安市位於陝西省北部,地處黃河中游,黃土高原的中南地區,西安以北371千米。北連榆林,南接關中鹹陽、銅川、渭南三市,東隔黃河與山西臨汾、呂梁相望,西鄰甘肅慶陽。市境介於北緯35°21′-37°31′,東經107°41′-110°31′之間,總面積37037平方千米 。城區處於寶塔山、清涼山、鳳凰山三山鼎峙,延河、汾川河二水交匯之處。
地形地貌
延安市位於黃河中游,屬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區。延安地貌以黃土高原、丘陵為主。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平均海拔1200米左右。北部的白于山海拔1600-1800米,最高點在吳旗縣五穀城鄉的白于山頂,海拔1809.8米;最低點在宜川縣集義鄉猴兒川,海拔388.8米,相對高差1421米。北部以黃土梁峁、溝壑為主,占全區總面積72%;南部以黃土塬溝壑為主,占總面積19%;全區石質山地占總面積9%。西部子午嶺,南北走向,構成洛河與涇河的分水嶺,是高出黃土高原的基岩山地之一,海拔1500-1600米,主峰1687米;東部黃龍山,大致呈南北方向延伸,海拔1500米,主峰(大嶺)海拔1788.7米;中部勞山,呈西北——東南走向,平均海拔1400米,主峰(大墩梁)海拔1464米。黃龍山和勞山統稱為梁山山脈,形成延安地區地形的骨架。
氣候特徵
延安市屬於暖溫帶半濕潤易旱氣候區,全年氣候變化受制於季風環流。
四季
延安市3-5月為春季,6-8月為夏季,9-11月為秋季,12月-次年2月為冬季。
春季乾燥少雨,氣溫回升迅速,氣候多變,有大風、揚沙天氣。季內降水占年總量的17%,3月平均氣溫4.5℃,5月平均氣溫16.9℃,最高可達36.5℃,遇較強冷空氣侵襲時,最低氣溫可降到0℃左右,出現霜凍。
夏季炎熱多雨,季降水量312.3毫米,占年總量的57%,多為陣性天氣,有時伴有冰雹,季內月平均氣溫21.1-22.9℃,7月最熱為22.9℃,季內最高氣溫39.7℃,無酷熱期。
秋季降溫迅速,濕潤,多陰雨大霧天氣,9月降水日數11-12天,9-10月霧日占全年一半,9月下旬至10月上旬出現初霜,11月上旬土壤冰結。
冬季雨雪稀少,明朗乾冷,多西北風,季內降水僅13毫米,占年總量4%,1月最冷,平均氣溫-6.4℃,極端最低氣溫-25.4℃,相對濕度平均為54%-60%。
日照
延安市年日照2418小時,日照百分率55%,≥0℃的活動積溫3878.1℃,無霜期年平均162天,一年一熟有餘,兩熟不足。
降水
延安市降水多集中夏季,且多暴雨,強度大,10月至次年5月僅占年總量的29%。
水文概況
黃河
黃河在延安市延川縣眼岔寺鄉馬家騫村入區境,自北而南沿東界流經延長縣安河、羅子山、南河溝,在宜川縣猴兒川口出境,長183千米。在宜川縣城東48千米處,黃河由200-300米寬收縮到50米,突然跌入34米深的壺形峽谷,形似巨壺沸騰,十分壯觀,稱之為宜川壺口瀑布。
北洛河
北洛河又稱洛河,發源於陝西省定邊縣白于山南麓,流向由西北而東南,自吳旗縣頭道川入境,經志丹、甘泉、富縣、洛川、黃陵等縣出境,進入陝西省渭南市,匯入渭河。區內河長385千米,流域總面積17948平方千米,其中流域面積100平方千米以上的支流62條。
延河
延河發源於陝西省靖邊縣天賜灣鄉周山,流向由西北而東南,經安塞、延安,在延長縣南河溝鄉涼水岸匯入黃河。全長286.9千米,境內河長248.5千米,總流域面積7725平方千米。
清澗河
清澗河發源於子長縣李家岔鄉周家嶮村,向東流經子長縣馬家砭進入陝西省清澗縣折家坪鎮,由清澗賀家灣流入延川縣境內,經馬家河流向東南,在土崗鄉大程注入黃河。全長169.9千米,流域面積4078平方千米;境內河長96千米,流域面積3577平方千米。
雲岩河
雲岩河又稱汾川河,發源於勞山東麓九龍泉,向東流經宜川縣,在西溝村東南注入黃河。全長112.5千米,流域面積1781平方千米。
仕望河
仕望河又稱縣川河,發源於黃龍山北麓,自河源至宜川為南北流向,到秋林折向東流入黃河。全長99千米,流域面積2354平方千米。
自然災害
延安市乾旱年平均4.61次,最多達6次,旱期年平均209天,中等強度乾旱居多,占55%;83%年份有冰雹,並伴有暴雨,陣性大風。
自然資源
植物資源
延安市境內木本植物有6綱19目,83科,202屬,540種,其中喬木214種。
延安市境內天然草類有370多種。
延安市境內野生藥材植物:有300多種。
動物資源
延安市境內鳥類有14目28科77種。
延安市境內獸類有5目11科29種。
有紅脖游蛇、黑脊蛇、黃脊游蛇、白條錦蛇、菜花烙鐵蛇、烏梢蛇、黃鏈蛇、蝮蛇,麻晰、大蟾蜍、花背蟾蜍、無蹼壁虎、黑斑蛙、中國林蛙等。
有蝴蝶、蜻蜓、蟋蟀、七星瓢蟲、麥蛾、菜蛾、螟蛾、牛虻、斑虻、飛蝗、蟈蟈、蜜蜂、胡蜂等。
礦產資源
煤炭
延安市煤炭地質儲量為71億噸,其中子長縣28.94億噸,黃陵縣27億噸,延安市14.50億噸,富縣、延川、甘泉、安塞分別為3835.3萬噸、2208.2萬噸、1650.0萬噸、863.3萬噸。可開採量:子長、黃陵、延安3縣(市)分別為2.14億噸、21.50億噸、10.06億噸。
石油
延安市境內石油地質儲量4.30億噸,儲油麵積1325.5平方千米;探明儲量1.93億噸,面積502.5平方千米。
天然氣
石油產區伴生有天然氣,分布在富縣葫蘆河上游及直羅和南川、甘泉王坪、安塞、吳旗等地,已控制油氣區30多平方千米,儲量33億立方米。
鐵礦
安塞、子長縣境內晚侏羅系地層中含有鐵礦,已開採利用的有安塞譚家營鐵礦、子長邱家塌鐵礦、子長涼水灣鐵礦,儲量71.1萬噸。
其他礦產
延安市還有泥灰岩、料礓石、紫砂土、陶土、粘土、墨玉等礦產資源。
人口
截至2018年末,延安市常住人口225.94萬人,城鎮化率62.31%;人口自增率4.3‰,出生率10.5‰,死亡率6.2‰。
政治
市委
書記:徐新榮
副書記:薛占海、嚴漢平、吳鐵
常委:馬宏玉、曹遠勃、劉景堂、孫礦玲(女)、李春鴿(女)、柯昌萬、閻能利、鄧嗣陶、杜金根
秘書長:張強
市人大
主任:姚靖江
副主任:杜興順、闞延軍、白小平、彭安季、楊東平
市政府
市長:薛占海
常務副市長:馬宏玉
副市長:孫礦玲(女)、鄧嗣陶、王軍營、楊光遠、劉曉軍、張建波、袁家富
秘書長:趙殿軍
市政協
主席:薛海濤
副主席:張玉曙、申延生、黑樹林、劉亞寧、藺廣東、邱祖滿
秘書長:任小林
(截至2019年04月)
經濟
綜述
2018年,延安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1558.91億元,按不變價計算,比上年增長9.1%。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38.07億元,增長2.9%;第二產業增加值925.97億元,增長9.8%;第三產業增加值494.88億元,增長9.8%。三次產業構成為8.9:59.4:31.7。按常住人口計算,全年人均生產總值68940元,按不變價計算,比上年增長8.9%。非公有制經濟實現增加值456.82億元,占生產總值比重為29.3%,較上年提高0.5%。
固定資產投資
2018年,延安市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比上年增長6.9%。第一產業增長1.9倍,第二產業下降4.0%,第三產業增長1.0%。民間投資增長96.1%。
財稅收支
2018年,延安市財政總收入425.87億元,增長15.3%,其中地方財政收入148.34億元,增長5.6%;地方財政支出397.69億元,增長12.6%。
人民生活
2018年,延安市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357元,增長9.0%。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226元,增長8.0%;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786元,增長9.2%。
2018年,延安市居民消費價格比上年上漲2.1%,其中食品菸酒類上漲2.3%。城市上漲2.4%;農村上漲1.6%。
第一產業
2018年,延安市農林牧漁及服務業完成產值241.12億元,按可比價計算(下同)比上年增長2.9%,其中:農業產值201.39億元,增長2.9%;林業產值6.80億元,增長8.0%;牧業產值26.31億元,增長1.9%;漁業產值0.69億元,下降7.6%;服務業產值5.93億元,增長3.5%。
種植業
2018年,延安市糧食播種面積212.74萬畝,較上年下降0.14%;糧食總產量69.56萬噸,同口徑增長3.8%。蔬菜種植面積32.0萬畝,增長5.6%;蔬菜產量108.17萬噸,增長6.3%;全年蘋果產量289.20萬噸,下降10.5%。
林業
2018年,延安市完成造林面積81.56萬畝,其中人工造林面積57.36萬畝。封山育林24.2萬畝,完成歷年造林補植面積69.81萬畝,全民義務植樹1001萬株。截至年底,省級以上自然保護區達到7個,其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2個。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積1000平方千米,新增實施水土流失地區封育保護面積142.3平方千米。
畜牧業
2018年,延安市羊存欄56.55萬隻,下降0.2%,出欄28.25萬隻,下降2.0%;牛存出欄分別為5.97萬頭、2.42萬頭,分別下降0.9%、0.3%;生豬存欄為36.84萬頭,下降1.3%,出欄49.96萬頭,增長0.7%。
第二產業
工業
2018年,延安市工業實現增加值870.74億元,按可比價計算(下同)比上年增長10.4%,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854.38億元(不含研發支出),增長10.4%。在規模以上工業中,石油工業增加值544.19億元,增長13.3%;非油工業增加值310.19億元,增長6.2%。主要工業產品產量“五升一降”:全年生產原煤5112.09萬噸,比上年增長3.9%;原油1529.24萬噸,增長0.8%;發電量69.63億千瓦時,增長59.5%;開採天然氣49.71億立方米,增長25.9%,原油加工量923.96萬噸,增長1.8%;捲菸32.2萬箱,下降8.2%。
建築業
2018年,延安市建築業實現增加值56.94億元,按可比價計算比上年增長3.0%。全市180個資質以內建築企業(總承包及專業承包建築企業,3個勞務分包企業產值不計算)完成產值137.43億元,其中:國有及國有控股建築企業完成產值47.98億元。全年共簽訂契約額213.54億元,房屋建築施工面積399.32萬平方米。
第三產業
國內貿易
2018年,延安市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14.98億元,比上年增長10.7%。其中:限額以上單位零售額168.60億元,增長10.9%。從城鄉看:城鎮消費品零售額247.35億元,增長10.8%;鄉村消費品零售額67.63億元,增長10.0%。從消費形態看:商品零售額281.52億元,增長10.4%;餐飲收入33.46億元,增長12.5%。
對外經濟
2018年,延安市進出口總額2.99億元,增長67.7%。全年共簽訂招商引資項目386個,總投資1639.36億元。其中:新簽契約項目270個,總投資874.92億元,引進資金867.99億元;協定項目80個,總投資818.49億元;全年招商引資項目總到位資金525.95億元。
房地產業
2018年,延安市商品房施工面積1037.47萬平方米,增長24.9%,房屋竣工面積23.01萬平方米,下降84.2%;商品房銷售面積92.76萬平方米,下降28.0%,待售面積54.95萬平方米。
郵電通信
2018年,延安市郵政企業和快遞服務業(不包括郵政儲蓄銀行直接營業收入)累計完成業務收入3.43億元,增長10.6%;累計完成業務總量3.20億元,增長7.5%;電信業務總量148.7億元,增長1.7倍。年末固定電話用戶33.1萬戶,行動電話用戶達到268.76萬戶。
旅遊業
2018年,延安市接待國內外旅遊人數6344萬人次,增長25.4%,其中:海外旅遊人數4.48萬人次;實現旅遊綜合收入410.7億元,增長37.5%,其中:外匯收入427萬美元。
金融業
截至2018年末,延安市金融機構存款餘額1610.14億元,增長2.8%,比年初增加43.31億元。各項貸款餘額1187.16億元,增長6.9%,比年初增加76.45億元,其中:短期貸款345.95億元,比年初增加67.69億元;中長期貸款768.90億元,比年初減少14.16億元。
保險業
截至2018年末,延安市擁有各類保險機構33個,其中:財險機構17個,壽險機構16個。全年完成保費收入38.98億元,增長13.3%,其中:財險業務收入11.50億元,增長10.4%;壽險業務收入27.49億元,增長14.6%。全年賠款及給付11.91億元,增長8.6%,其中:財險賠款支出6.21億元,增長2.7%,機動車輛保險賠款支出5.60億元,居財險各險種賠款之首。壽險業務賠款及給付5.70億元,增長15.9%。
交通運輸
交通
2018年,延安市幹線公路優良里程為1249千米,優良路率為87.52%。縣鄉實現年均優良里程1967.2千米,其中:縣級里程989.9千米,優良率為69.5%;鄉級里程977.3千米,優良率為65.9%。
• 公路
延安市區有延安汽車站、延安汽車南站兩個客運車站。G65包茂高速、G22青蘭高速公路、G20青銀高速公路、延吳高速公路、延安市內有G210國道穿越境內。
• 鐵路
主詞條:延安站 、延安北站
延安站始建於1992年,是西安鐵路局管轄的二等車站。2012年,延安站至西安北站動車開通,成為陝北地區首列動車組列車。
延安北站隸屬於西安鐵路局,原有既有線9股道,機務段1處,貨物線2條,糧庫專用線、卸油線、延長油庫專用線、長慶油田專用線、救援列車停留線各1條。
• 航空
主詞條:延安南泥灣機場
延安機場始建於1936年1月,由原國民黨東北軍張學良、17路軍楊虎城所部修建,西安事變後被紅軍接管。1958年10月1日,中國民用航空延安航空站在原東關機場成立並正式開通延安—西安航班,延安機場是陝西省內繼西安之後第二個建站並開通民用航班的機場。
2009年,國務院、中央軍委批覆遷建工程立項,8月28日機場遷建工程試驗段開工建設。延安二十里舖機場開通延安至西安、北京、廣州、重慶、上海等地的航線,使延安機場成為西北地區唯一與三大樞紐機場通航的支線機場。
2009年6月,國務院、中央軍委正式立項批覆,同意對延安東二十里舖機場實施遷建。2009年8月,延安機場遷建工程試驗段開工,2013年7月開始正式動工修建。2015年5月6日,延安市人民政府與西部機場集團簽訂民航項目委託建設運營管理協定,將延安機場遷建項目民航工程建設全權委託西部機場集團公司組織實施。2017年10月民航局下文將新機場命名為“延安南泥灣機場”。
運輸
2018年,延安市完成客運量3054萬人次,旅客周轉量206253萬人千米;完成貨運量4766萬噸,貨物周轉量262635萬噸千米。投放通村客運車輛1725輛。
社會事業
科技事業
2018年,延安市各類科技計畫項目181項,登記市級科技成果86項,技術契約成交總金額24309.8萬元。全年專利申請受理量1143項,其中:發明292項;專利申請授權量669項,其中:發明43項。發放智慧財產權相關資料6000份,接待民眾諮詢800人次。
教育事業
截至2018年末,延安市擁有各類中國小363所,其中:普通中學112所,普通國小251所。普通中學在校學生12.99萬人;普通國小在校學生21.81萬人。特殊教育學校5所,在校學生372人。幼稚園556所,在園幼兒11.95萬人。
文化事業
截至2018年末,延安市共有藝術表演團體13個,從業人員755人;文化館(站)133個,從業人員595人;公共圖書館13個,從業人員172人,藏書101.77萬冊;藝術表演場館15個,從業人員1500人。全市創作戲劇作品11部,曲藝、小品45個,歌曲55首。全市擁有綜合檔案館14個,館藏檔案107.44萬冊;新農村建設檔案工作示範村29個,已建立村級檔案室102個。全年《延安日報》發行349期、3.60萬份。電視台共播出電視新聞58242小時;共播廣播新聞64018小時。電影公益放映3.2萬場次,行政村放映覆蓋率100%。全市廣電網路縣、鄉鎮覆蓋率達100%,數位電視用戶達到27.27萬戶,其中當年新發展3.27萬戶。全市電視節目綜合人口覆蓋率99.64%,廣播節目綜合人口覆蓋率99.68%。
體育事業
截至2018年末,延安市擁有體育場館28個,建成全民健身廣場1388個,建立了61個全民健身輔導站點,社會體育指導員3927人。全市範圍內建成了115條全民健身路徑、58個晨晚練點,為民眾健身創造了良好條件。全市經常參加體育鍛鍊的人數達到75萬人。全市體育彩票銷售網點328個,共銷售體育彩票5.89億元,籌集公益金3200萬元。
衛生事業
截至2018年末,延安市共有衛生機構3029個(含診所、衛生所、醫務室),醫院、衛生院222個;床位1.32萬張,其中:醫院、衛生院1.26萬張;衛生技術人員1.40萬人,其中:醫院、衛生院1.26萬人。全市擁有村衛生室2412個,鄉村醫生和衛生員2441人。全市共接呼救電話2.2萬次,出動急救車輛2.2萬輛次,接回傷病人員1.5萬人。
勞動就業
2018年,延安市城鎮新增就業人員1.60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3.50%。
社會保障
2018年,延安市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93.88萬人;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26.19萬人;城鎮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220.36萬人,其中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31.62萬人。
社會福利
截至2018年末,延安市擁有社會福利院8個,擁有床位1970張;擁有敬老院38個。全年城市低保對象1.58萬戶、3.30萬人,保障標準為555元/月;農村低保對象3.62萬戶、8.24萬人,保障標準為4020元/年。
環境保護
2018年,延安市城區空氣品質優良天數達到315天,發布空氣品質信息播報365次,延安環保信息網發布各類信息1565條。全年累計出動環境執法人員18388人次,檢查各類企業近3670家次,查處各類環境違法案件510起。持續開展“綠盾”自然保護區監督檢查專項行動和自然保護區勘界立標工作,核實自然保護區遙感監測點位27個。
歷史文化
綜述
延安是中華民族重要的發祥地,人類始祖黃帝曾居住在這一帶,“三黃一聖”(黃帝陵、黃河壺口瀑布、黃土風情文化、革命聖地)享譽中外。延安更是中國革命聖地,毛主席等老一輩革命家在這裡生活戰鬥了十三個春秋,領導了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培育了延安精神,是全國愛國主義、革命傳統和延安精神三大教育基地。延安是“雙擁運動”發祥地,被民政部、軍委總政治部命名為全國“雙擁”模範城市。延安有著“中國革命博物館城”的美譽。
截至2016年,安塞腰鼓、洛川蹩鼓、陝北說書、安塞剪紙、陝北秧歌5個項目被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有21個民間藝術品種被列入省級民間文化保護項目。
文藝
延安 | 安塞腰鼓 安塞腰鼓具有2000多年的歷史,被稱為“天下第一鼓”。1996年,安塞縣被國家文化部命名為“中國腰鼓之鄉”。早在1986年,安塞腰鼓就榮膺首屆中國民間舞蹈大賽最高榮譽大獎,先後在第11屆亞運會開幕式、香港回歸慶典、2009年國慶典禮等大型活動中表演,並赴日本、德國等地進行表演。2006年5月20日,安塞腰鼓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安塞腰鼓是“安塞三絕”之一,其介紹被編成課文《安塞腰鼓》,入選冀教版語文六上第29課、蘇教版語文六上第14課和人教版語文七下第17課。 |
延安 | 洛川蹩鼓 洛川蹩鼓主要流傳於陝西省洛川縣黃章、永鄉、舊縣等鄉村,為延安著名的“三鼓”(胸鼓、腰鼓、蹩鼓)之一,2006年申報陝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 |
延安 | 宜川胸鼓 宜川胸鼓以鼓舞為基礎的一種民間舞蹈形式,歷史悠久,經由古代戰爭中人們擂鼓助戰,傳遞信號,擊鼓慶捷的形式演變而來,原名花鼓,1991年參加陝西省九運會開幕式。1994年參加國慶45周年獻禮演出,宜川1996年被文化部命名為“胸鼓之鄉”。2007年申報陝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 |
延安 | 陝北說書 陝北說書西北地區十分重要的曲藝說書形式,主要流行於陝西省北部的延安和榆林等地。陝北說書的唱詞通俗流暢,有濃郁的地方特色;曲調比較豐富,風格激揚粗獷,素有“九腔十八調”之稱。 |
延安 | 陝北民歌 陝北是民歌薈萃之地,民歌種類很多,當地俗稱“山曲”或“酸曲”。陝北民歌分為勞動號子、信天游、小調三類。信天游分為高腔和平腔,其中以信天游最富有特色、最具代表性。 |
延安 | 陝北秧歌 陝北秧歌是流傳於陝北高原的一種具有廣泛民眾性和代表性的傳統舞蹈,又稱"鬧紅火"、"鬧秧歌"、"鬧社火"、"鬧陽歌"等。2006年5月20日,陝北秧歌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
工藝
延安 | 延川布堆畫 來源於廣泛流行於民間的撥花,原為枕頭頂、裹肚、鞋面、墊肩、錢包、菸袋包上的裝飾物。其創作材料為棉紡織土布,染以青、赤、黃、白、黑諸色,以民間傳說、戲劇人物、民俗生活、花鳥禽獸為題材,運用純民間的複合造型法,進行貼塊、拼接、鑲花、堆疊、縫合,製作出極具民族特色的圖案。 |
延安 | 延安剪紙 延安剪紙歷史悠久、品種繁多、做工精美、特色突出,最具代表性的有安塞、子長、延川、富縣、延長、洛川和甘泉等縣的剪紙藝術。主要種類有窗花、炕壁畫、頂棚畫、板架掛畫、小孩鞋頭畫、裹肚畫等,題材廣泛,大多來源於生活,諸如花蟲鳥魚,飛禽走獸以及戲劇人物、民間故事、吉祥物、民俗事象、佳節喜慶等,造型古拙,風格粗獷,寓意風趣,形式多樣。安塞縣被文化部譽為“中國民間藝術剪紙之鄉”。 |
風味小吃
延安 | 圪坨 圪坨,陝北語,關中稱麻食、猴耳朵。以蕎面為料,掐指蛋大麵團在淨草帽上搓之為精吃,切厚塊以手揉搓為懶吃。主要分布在陝西、甘肅、山西。 吃圪坨離不開羊肉湯,民歌就有“蕎面圪坨羊腥湯,死死活活緊跟上”之句。圪坨是一種富飯,羊肉湯里有什麼好東西皆可放,如黃花、木耳、豆腐、栗子。 |
延安 | 烙餅 將白麵粉一半用開水燙,另一半用溫水和,再一塊和成麵團,然後在面板上撒適量的乾麵粉,將和好的麵團放在面板上,擀成薄皮,撒上適量的油、蔥花,精鹽、花椒粉,抹勻後,將麵皮捲成卷,然後將卷好的面卷揪(切)成小麵團,將小麵團擀壓成圓形的薄餅,鍋中加適量的油加溫,待油溫升至100度左右時將壓好的薄餅放入鍋中烙,待一面烙至金黃色時翻餅將另一面用同樣的方法烙,兩面翻覆烙二至三次即可出鍋食用。烙出的餅色澤金黃,薄而酥軟,味香可口。 |
延安 | 攤黃 攤簧由米麵或玉米面發酵,製成糊狀,用專門的螯子慢火烙成,這螯子底是凸起的。舀一勺麵糊,順凸頂倒下,流到邊楞擋住,自然成為圓形,然後蓋上蓋烙,聽的蓋上水蒸汽滴下來響三聲,就說明熟了,鏟在盤中,狀如滿月,底焦面黃,邊厚中薄,香氣撲鼻。當地盛產小米,小米是主要原料,所以叫“黃”。後來人們愛吃大米加工的,但並沒有叫“白”,依舊叫“黃”。大米的口感細膩、小米的口感香甜。 |
延安 | 涼粉 涼粉由純天然綠豆、扁豆、洋芋或蕎麥加工而成,清爽可口,酸辣香味俱全,具有清熱解毒,消暑止渴之效,尤以子長縣的綠豆涼粉和油涼粉為著稱。用綠豆粉面製作而成的叫“綠豆涼粉”,用扁豆粉面製作而成的叫“扁豆涼粉”,由洋芋澱粉製作而成的叫“洋芋涼粉”,由蕎麥糝子製作而成的叫“蕎面涼粉”。涼粉中以綠豆涼粉為上乘,其色澤嫩綠鮮亮,一年四季皆可食用,盛夏時節最佳。 |
延安 | 燒肘子 “紅燒肘子帶把把,香透腸子誰不夸。”兩句民謠,道出了甘泉紅燒帶把豬肘子的奇異所在。在20世紀70年代初,下寺灣人民公社食堂廚師把甘泉歷來在紅、白喜事宴席上必備的紅燒肘塊,改為紅燒帶把肘子,受到食客們的稱讚。此法很快被城鄉各飯店、餐館效仿,從而形成一道甘泉特色的風味萊。 |
地方特產
延安 | 洛川蘋果 延安市土層深厚,海拔800-1100米,光照充足,晝夜溫差大,有利果實積累糖分,是蘋果的最佳適生帶。所產蘋果個大、色艷、細脆、香甜,耐貯運、無污染,品種近70個,其中大部分為富士、新紅星、元帥等優良品種。全市種植面積140萬畝,年產量約10億公斤。尤以洛川縣的蘋果為佳,被國家外貿部、農業部、商業部、全國供銷社列為蘋果外銷基地縣,號稱“中國蘋果之鄉”。 |
延安 | 延川紅棗 延川縣東傍黃河,屬溫帶半乾旱區,氣候乾燥少雨,晝夜溫差大,日照時間長,是大棗的理想適生區,已有300多年的栽植歷史。1982年,朝鮮勞動黨主席金日成訪問西安,品嘗該棗後讚不絕口,隨即向朝鮮引進該縣優質棗樹苗300株。2012年,延川縣共有棗園面積8000公頃,總產二千餘噸,稱為“紅棗之鄉”。 |
延安 | 延長酥梨 延長酥梨,色澤金亮,果面清雅潔淨,皮薄、質細、多汁、味甜,清香爽口。全市種植4萬餘畝,年產量約萬噸。除酥梨外,延長縣又有“三寶”之一——斤梨,《陝西果樹志》載:“果實大,橢圓形,縱徑9.2厘米,橫徑8.1厘米,平均重470克,最大者可達665克。果成熟後金黃色,皮厚、精糙,有明顯凸出的棕色大果點”。斤梨單果重約一斤,因此得名。 |
延安 | 甘泉紅小豆 甘泉縣位於延安市中部,鄂爾多斯盆地陝北斜地東南,屬風積黃土,上層深厚,具有耕作熟化層、心上層和田質層等,養分含量較高,適宜紅小豆作物所需各種營養成份,加之甘泉縣水資源豐富,宜於灌溉,為紅小豆生長提供了優質水源,所產出的紅小豆顆粒碩大,結實飽滿,色澤鮮艷,出成率、出沙率及產量較高,富含多種礦物質和微量元素,被譽為“紅瑪瑙”。 |
延安 | 安塞小米 安塞小米是國家地理標誌產品,色澤金黃,顆粒渾圓,粘糯芳香,油脂豐富,富含多種維生素,其粗纖維含量在幾種主要糧食作物中最低。2008年,中國國家質檢總局對安塞小米實施國家地理標誌產品保護。安塞小米在先秦、西漢軍屯時期,便有大面積種植。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安塞解放後,陝甘寧邊區時期開展大生產運動,鼓勵墾荒,“小米加步槍”打破了國民黨封鎖,取得了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的偉大勝利。 |
延安 | 吳起 蕎麥 蕎麥是吳起縣傳統的糧食作物之一,早在春秋時期就有種植。蕎麥在吳起縣種植位於各類作物之首,也是吳起縣的主要蜜源作物。共有甜蕎和苦蕎兩個栽培品種,甜蕎麥種植占90%以上。吳起縣的蕎麥出粉率高,青皮率低,品質優良,維生素高於小麥、大米,長期食之,有治療高血壓、控制糖尿病、消積消滯、降溫解毒等作用。 |
延安 | 黃陵面花 每逢清明、掃墓祭祀、紀念軒轅黃帝之時,黃陵的農村婦女皆用手揉、搓、捏、用剪刀、木梳、頂針、竹棍等工具,剪、壓、排、扎製作出形態各異的造型的萬物生靈,再用一些花朵、椒粒、豆子把眼睛一點,並用紅、黃、綠、藍等顏色將枝葉花瓣塗染,組成不同的圖案。然後經過四十分鐘的蒸製,一切對未來美好的祈禱、祝願,全都溶到花饃上。而作為祭祀軒轅黃帝和祖先的供品,面花結構複雜,造型生動,有較高的審美和觀賞價值。 |
延安 | 山丹丹花 學名斑百合,又稱為“山丹丹花”。花一至數朵,生於莖端和葉腋內,直立,夏初開花;花被片六枚,兩輪,披針形或長橢圓形;朱紅色或橘紅色,內面有紫褐色斑點,開放後開展,但不向外反卷或稍反卷。蒴果橢圓形。20世紀70年代,一首曾經唱響大江南北的革命歌曲《山丹丹開花紅艷艷》,使得生長在黃土高原上的山丹丹花家喻戶曉。 |
延安 | 延安酸棗 延安酸棗是國家地理標誌產品,來自黃土高原野生品種,無污染無公害,營養成分含量高,素有“天然維生素丸”之稱,是良好的食藥兩用乾果。延安是酸棗的適生區,延安酸棗含大量維生素、檸檬酸及鈣、鐵、鋅、鎂等微量元素和生物活性物質。種仁含酸棗仁皂甙A、B等。延安酸棗是中國酸棗種類中活性成分最高的一種。 |
延安 | 甘谷驛紅薯 甘谷驛鎮土壤分布主要為黃綿土、沙綿土,尤其是延河河谷地帶土壤質地鬆軟,疏鬆多孔,最適合紅薯種植。生長的紅薯個大、形狀好、甜度高、粘度好、肉質細膩、富含多種人體必需的營養物質,是優良的生理鹼性保健食品。 |
延安 | 黃龍核桃 黃龍縣位於陝西省延安市東南緣,屬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區,特有的氣候和地理環境,特別適合核桃的生長發育,是中國西北地區核桃最佳優生區。2000年9月份,經陝西省科委批准,在黃龍縣成立了“陝西渭北核桃研究開發中心”,次年被國家林業局命名為“中國核桃之鄉”。建立了130多個果農協會,培養技術員1000餘名。 |
延安 | 子長粉條 子長粉條(絲、皮)為延安子長縣特產,以馬鈴薯為主要原料、經磨漿、過濾、沉澱製成澱粉、再經熟制加工而成,其色澤潔白光亮、條幹均勻滑爽、柔韌適口,熱炒、涼拌、作湯均可。1993年獲常德全國星火計畫成果展覽會銀獎。 |
延安 | 黃陵黑陶 黃陵陶器以刻花黑陶最有特色,多用於陳設陶器。產品有花瓶、花罐、花盆、筆筒等,其中雙層透雕的作品別具一格。紋樣吸收了剪紙、木雕、刺繡等民間工藝的造型,再根據陶瓷工藝的特點加以融合,把透雕、刻花、壓淺、戳花等方法結合在一起,整體和諧、結構清楚、層次分明,雖無彩飾,但仍變化有致,形成了獨特的裝飾風格。 |
延安 | 吳起羊肉 吳起主要飼養山羊和綿羊,山羊居多,其肉鮮嫩而不膻,肥美而不膩。吳起羊肉不膻與經常採食百里香有關。百里香(俗名地椒椒)莖葉為重要的香料植物,還能提取芳香油。羊群大量採食百里香,每年6月以後,膘肥體壯、正當食用之時,“六月六,新麥面饃饃就羊肉”說的是羊肉已開始上市。將羊肉剁成大件,連骨頭肉放在鍋里用慢火燉爛,出鍋後一人一份,謂之“手抓羊肉”。當地諺語日“豬的骨頭羊的髓”。 |
延安 | 子長馬鈴薯 子長馬鈴薯種植始於清末,1995年4月,中國農學會、中國優質農產品開發服務協會、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中國特產報社、經濟日報社、農村部聯合主辦的首批百家“中國特產之鄉”命名會上,子長縣被命名為唯一的“中國洋芋之鄉”。1999年,子長縣修建無菌實驗樓、良種繁育溫室、無立柱網棚,建成優良品種的“馬鈴薯脫毒良種繁育中心”。 |
延安 | 志丹香穀米 志丹地處陝北黃土高原腹地,是香穀米的優生區。志丹香穀米由縣農業服務中心選擇遠離城鎮,空氣清新、無污染基地定點生產,不使用化肥和農藥,屬純天然綠色食品。色澤金黃,富含礦物質、蛋白質脂肪、賴氨酸、硒和維生素A、B、E等多種營養成分。小米粥水比例1:25-30,可配加綠豆、豇豆、紅棗、花生、核桃仁等,馨香可口,是潤澤肌膚、延緩衰老的滋補珍品。 |
延安 | 延安中藥材 延安中草藥資源豐富,多達494種,有191種被列為常用大宗收購藥材。粉甘草被稱為陝北“三大寶”之一,杏仁是中國的主要產區和供貨點,不但是眼科良藥,而且是兩廣和南洋地區盛大宴席必備的果品。生地、三棵針、穿地龍、刺五加皮、柴胡、連翹等二十多種已成為延安的“拳頭”品種。沙棘全市山區普遍生長,據科學家鑑定,維生素含量高於獼猴桃3倍、梨50至400倍,亦含有多種胺基酸和微量元素,沙棘可加工成營養豐富、口感甚佳的優質飲料。 |
延安 | 宜川花椒 延安花椒主要分布於宜川、黃龍、延長、延川等縣,尤以宜川栽培最多、產量最大。《本草綱目》載:“秦椒,花椒也,始產於秦”。清代《宜川縣誌》也有記敘。宜川“大紅袍”花椒,顏色鮮艷,粒大肉厚,味道濃郁,結椒早,產量高,是製作高級香精和食用調味品的主要原料。1995年榮獲中國楊凌農博會“后稷金像獎”和省優質產品獎。宜川縣已將花椒確定為農業四大主導產業之一,以集義、壽峰為主建成8萬畝優質花椒生產基地,其中“大紅袍”花椒600萬株。 |
風景名勝
綜述
延安市境內有歷史遺蹟5808處,革命紀念地445處,珍藏文物近7萬件。有歷史文物保護景點848處,保存完好的宋代石刻群洞18個,石窟寺14處,建於唐代的寶塔等12處古建築,革命舊居140多處。
延安是中國優秀旅遊城市,有中國第一號古墓葬——軒轅黃帝陵(5A)、寶塔山景區(4A)、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子長鐘山石窟等;在自然景觀方面有延安黃河壺口瀑布(4A)、中國最大的野生牡丹群和花木蘭故里萬花山、黃河蛇曲國家地質公園(乾坤灣)、延安國家森林公園、洛川黃土國家地質公園等。延安是中國紅色旅遊景點最多、內涵最豐富、知名度最高的紅色旅遊資源富集區,有棗園革命舊址(4A)、楊家嶺革命舊址、王家坪革命舊址、鳳凰山革命舊址、南泥灣、清涼山、延安革命紀念館、延安新聞紀念館、中國抗日軍政大學紀念館等等,紅色旅遊資源數量占陝西省紅色資源總量的72%,是中國保存最完整、面積最大的革命遺址群,被授予“中國紅色旅遊景點景區”稱號。
人文景觀
延安 | 黃帝陵(AAAAA) 黃帝陵,是中華民族始祖黃帝軒轅氏的陵墓,位於陝西省延安市黃陵縣城北橋山;1961年,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編為“古墓葬第一號”,號稱“天下第一陵”。黃帝陵為中國首批確定的5A級旅遊景區。黃帝陵古稱“橋陵”,為中國歷代帝王和著名人士祭祀黃帝的場所。據記載,最早舉行祭祀黃帝始於秦靈公三年(前422年) ,自唐大曆五年(770年)建廟祀典以來,一直是歷代王朝舉行國家大祭的場所。“ |
延安 | 寶塔山(AAAA) 寶塔山,古稱豐林山,宋時改名為嘉嶺山。又稱為寶塔山。位於延安城東南方,海拔1135.5米,是名城延安的標誌,是中國革命聖地的象徵。在塔旁邊有一口明代鑄造的鐵鐘,中共中央在延安時,曾用它來報時和報警。此外山上還有長達260米的摩崖石刻群和碑林,石刻岸面整齊,岸石完整,山上建為寶塔山公園。寶塔山是延安市的標誌性建築,曾經為第二套人民幣貳圓券的正面圖案。 |
延安 | 鐘山石窟 鐘山石窟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中國西北佛教傳播的重要發祥地之一。位於陝西省子長縣城西15千米處的鐘山南麓,又名萬佛岩、普濟寺、大普濟禪寺、石宮寺。被有關專家譽為"中國最早的石窟群"、“全世界罕見的石窟,藝術價值不在莫高窟、龍門、雲岡石窟之下”、“第二個敦煌”。 |
延安 | 太和山 太和山又名清涼山,位於延安城北的延河岸上,隔延河水與鳳凰山、寶塔山相望。這裡山勢高聳,風景別致。山上保存完好的建築物有自隋唐至清代的各類石窟,其中萬佛洞是最大的石窟,窟內四周牆壁上雕刻有神態各異的大小佛像萬餘尊,山頂有太和宮,西有屍毗岩、桃花洞、山腰有詩灣、水照延安、月兒井、琵琶橋、定痂泉、仙人洞、琉璃塔等名勝。清涼山東側是延安時期的中央印刷廠、新華廣播電台、新華通訊社總社、解放日報社、新華書店等革命文物舊址。 |
延安 | 中國大陸第一口油井 中國大陸第一口油井位於延長縣城西石油希望國小操場,延長油礦的前身“延長石油官廠”,創建於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是中國陸上開發最早的油田,迄今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延安是中國石油工業的發祥地,延長油礦是中國石油工業之母。 |
延安 | 秦直道 陝北俗稱“皇上路”“聖人條”,是秦始皇於秦始皇三十五年(前212年)至秦始皇三十七年(前210年)命蒙恬監修的一條重要軍事要道。其道歷經2000年風雨,大部分路面仍保存完好,多處堅硬的路基上只有雜草衍生,竟未長喬木,尤其是甘泉縣境內的方家河秦直道遺蹟,跨河引橋橋墩依然存在,夯土層十分清晰。秦直道已被列入陝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自然景觀
延安 | 壺口瀑布(AAAA) 壺口瀑布奔騰洶湧的氣勢是中華民族精神的象徵,位於黃河中游,秦晉大峽谷中段,總面積約60平方千米。號稱“黃河奇觀”,是中國的第二大瀑布。以壺口瀑布為中心的風景區,集黃河峽谷、黃土高原、古塬村寨為一體,展現了黃河流域壯美的自然景觀和豐富多彩的歷史文化積澱。1988年被確定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1991年被評為“中國旅遊勝地四十佳”,2002年,晉升為國家地質公園。 |
延安 | 黃河蛇曲國家地質公園 延川黃河蛇曲是發育在秦晉大峽谷中的大型深切嵌入式蛇曲群體,規模宏大,是中國幹流河道上蛇曲發育規模最大、最完好、最密集的蛇曲群。黃河流經延川縣境形成“S”形乾坤大轉彎,古稱河懷灣,其得名於天地、日月、陰陽、剛柔、乾坤之象。黃河在這裡陡然急轉,形成了320度大轉彎,被稱之為“天下黃河第一灣”。2005年8月,成為第四批國家地質公園。 |
延安 | 萬花山 位於延安市城區西南方向杜甫川,距市區20千米,以漫山遍谷的野生牡丹而聞名。這裡是中國四大牡丹源生地之一,傳說這裡還是巾幗英雄花木蘭的故鄉。這裡集中了上萬株野生牡丹,每年的春夏時節,牡丹競相盛放,美景怡人。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5月,毛澤東、周恩來、朱德、任弼時、林伯渠等就曾徒步到萬花山觀賞牡丹。 |
革命遺蹟
延安 | 棗園革命舊址(AAAA) 中共中央書記處所在地。位於延安城西北8千米處的棗園村。這裡原是一家地主的莊園,中共中央進駐延安後,為中央社會部駐地,遂改名為“延園”,舊址大門石柱兩側尚有康生所書“延園”二字。民國三十三年(1944年)至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3月,中共中央書記處由楊家嶺遷駐此地。中共中央書記處在此居住期間,籌備了中國共產黨“七大”,領導中國軍民取得了抗日戰爭的最後勝利,並領導中國人民為爭取民主團結,和平建國,同國民黨頑固派進行了針鋒相對的鬥爭,為粉碎國民黨反動派的全面內戰做了充分準備。 |
延安 | 延安革命紀念館(AAAA) 國家一級博物館。建於1950年1月,原館址在南關交際處,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最早建立的革命紀念館之一。1954年遷往楊家嶺原中共中央機關舊址定名為“延安博物館”。1955年遷至城內鳳凰山麓革命舊址院內,改名為“延安革命紀念館”,1973年6月遷往王家坪。主要宣傳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10月至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3月近13年間,黨中央在延安和陝甘寧邊區領導中國革命的光輝歷史,是中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一號工程”。 |
延安 | 楊家嶺革命舊址 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11月至1947年3月,毛澤東等中央領導和中共中央機關在此居住。這期間,中共中央繼續指揮抗日戰爭敵後戰場並領導了解放戰爭,領導了大生產運動和整風運動,召開了黨的“七大”和延安文藝座談會。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在此建成中央大禮堂,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4月23日至6月21日在中央大禮堂隆重召開了黨的第七次代表大會。 |
延安 | 鳳凰山麓革命舊址 中共中央駐地舊址,位於延安市寶塔區鳳凰山腳下,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1月至民國三十七年(1938年)11月,毛澤東等中央領導在此居住,是中共中央到延安後的第一個駐地。在此居住期間,毛澤東寫下了《實踐論》《矛盾論》《抗日游擊戰爭的戰略問題》《論持久戰》《反對自由主義》《國共合作成立後的迫切任務》《陝甘寧邊區政府、第八路軍後方留守處布告》《統一戰線中的獨立自主問題》《戰爭與戰略問題》等著作。 |
王家坪革命舊址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1月至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3月,這裡是中共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簡稱中央軍委)和八路軍總司令部(後改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司令部)的所在地。也是毛澤東、朱德、彭德懷、葉劍英、王稼祥等領導同志和中央軍委及八路軍總部所屬機關負責同志住過的地方。 | |
延安 | 魯迅藝術文學院舊址 位於延安城東北5千米橋兒溝,保存有天主教堂一座和石窯洞數十孔,是當時延安唯一的地道的西式建築,是1961年3月,國務院頒布的首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魯藝”是中國共產黨創辦的第一所綜合性藝術學校。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毛澤東題寫校訓;“緊張、嚴肅、刻苦、虛心”。 |
延安 | 南泥灣革命舊址 南泥灣革命舊址位於延安城東南45千米處。抗日戰爭進入相持階段後,由於日寇瘋狂進攻,國民黨頑固派的軍事包圍和經濟封鎖,加上自然災害的侵襲,陝甘寧邊區出現空前嚴重的物質困難。民國三十年(1941年)春,八路軍一二〇師三五九旅的將士們在王震旅長的率領下,回響毛澤東提出的“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的號召,在“一把鋤頭一支槍,生產自給保衛黨中央”口號聲中,開進南泥灣,實行屯墾,生產自救。 |
延安 | 延安新聞紀念館 延安新聞紀念館位於延安城區清涼山南麓,是由中宣部、廣電總局、新華社、人民日報社、新聞出版署等部門(單位)共同籌資修建而成,是中國唯一的新聞事業專題紀念館。 |
延安 | “四八”烈士陵園 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4月8日,參加重慶國共和談的中共代表王若飛、秦邦憲等乘坐美式運輸機由重慶飛返延安。因雲霧蔽日,飛機迷失方向,誤撞山西興縣黑茶山,包括4名美軍機組人員在內的17人全部遇難,史稱“四·八”烈士。全國第一批重點烈士紀念建築物保護單位。 |
延安 | 中國抗日軍政大學紀念館 中國抗日軍政大學於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6月1日正式成立,始稱“中國人民抗日紅軍大學”,次年改名為“中國人民抗日軍事政治大學”,校長林彪。至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抗戰勝利,總校先後辦學八期,並在中國創建了12所分校、5所陸軍中學和一所附設中學,培養了十多萬名德才兼備的軍政幹部,為奪取抗日戰爭和中國解放戰爭的勝利,奠定了堅實的軍政人才基礎。 |
著名人物
古代名人
中華民族始祖黃帝 | 西魏秦州司馬、大將軍司馬,隋肖國公周惠達 |
後唐檢校太師兼中書令、延安郡王高萬興 | 北宋翰林學士、工部侍郎致仕楊偕 |
北宋萬壽觀使、楊國公、安城郡王、鄜王劉光世 | 北宋保信軍節度使、檢校少保解元 |
明吏科給事中、“天下廉吏第一”薛文周 | 明禮部郎中、西蜀參議馬茂才 |
明起義軍三十六營領袖、闖王高迎祥 | 明兵部尚書、工部尚書、太子太保楊兆 |
明兵部尚書、太子太保趙彥 | 明奉議大夫、光祿寺少卿劉琦 |
清廣東督糧道、兵備道、鹽運使李宗沆 |
現代名人
西北紅軍和西北革命根據地的主要創建人劉志丹 | 陝甘根據地、中國工農紅軍26、27軍創始人謝子長 |
第五屆全國人大代表、“人民功臣”郝樹才 | 中共陝西省委委員、陝西省工會聯合會主席黑志德 |
第一屆全國人大代表、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馬錫五 | 新疆省政府副主席曹力如 |
陝西省交通廳、農業廳副廳長劉約三 | 國民革命軍第二綏靖區中將參謀長屈伸 |
內務部副部長、全國政協委員王子宜 | 全國政協委員、全國人大會代表、少將羅成德 |
雲南省委第一書記兼昆明軍區第一政委、上將閻紅彥 | 人民解放軍第四軍首任軍長、鐵道部部長王世泰 |
陝北紅軍創建人之一、軍委裝甲兵副司令員、少將賀晉年 | 國家監察部副部長、國家民政部副部長劉景范 |
蘭州軍區後勤部副部長、兵團副司令員、少將陳克功 | 監察部監察司司長、青海省委書記處書記譚生彬 |
全國人大代表、四川省政協常委劉秉溫 | 瀋陽軍區副司令員、少將吳習智 |
青海省軍區司令員、安徽省軍區副司令員、少將高朗亭 | 空軍第二軍政委,南京軍區空軍副政委、少將李赤然 |
遼寧省軍區副司令員、少將賀吉祥 | 蘭州軍區副政委、少將高維嵩 |
中國曲藝研究會副主席,中國曲藝家協會副主席韓起祥 | 中國剪紙協會會員、民間藝術家曹佃祥 |
國家一級作家,中國作家協會理事路遙 |
城市榮譽
首批中國歷史文化名城
全國愛國主義、革命傳統和延安精神三大教育基地
中國優秀旅遊城市
全國文明城市
國家衛生城市
國家森林城市
中國十佳魅力城市
中國特色魅力城市
2017中國年度文化影響力城市
2018暢遊中國100城
健康中國年度標誌城市
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改革試驗區
對外交往
國內
城市 | 所屬地區 | 時間 |
鹽城市 | 江蘇省 | 1991年 |
無錫市 | 江蘇省 | 1996年 |
嘉興市 | 浙江省 | 2001年6月21日 |
張掖市 | 甘肅省 | 2007年9月15日 |
賀州市 | 廣西 | 2007年11月21日 |
隴南市 | 甘肅省 | 2008年11月5日 |
呼和浩特市 | 內蒙古 | 2010年4月7日 |
遵義市 | 貴州省 | 2017年2月27日 |
瀋陽市 | 遼寧省 | 2017年9月27日 |
國際
城市 | 所屬國家 | 時間 |
埃爾福特市 | 德國 | 2000年10月2日 |
堪薩斯市 | 美國 | 2017年9月20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