廬江縣郭河鎮牛首初級中學

廬江縣郭河鎮牛首初級中學

牛首學校位於安徽省廬江縣郭河鎮北圩村。現有校舍面積3503平方米,學校占地面積15060平方米,學校現有教職工41人,其中專任教師40人,在校學生707人,開設國小部、國中部,學校輻射半徑4千米,服務人口,30000人,1965年建校至今。學校以新課程改革為契機,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學校擁有一支積極進取、銳利改革、綜合素質強、專業基本功紮實、具有“敬業、愛生、善研"的教師隊伍。學校在特色學校創建校園文化等方面具有特色,得到領導肯定社會認同 。 牛首國中坐落在廬江、肥西、舒城三縣交界地帶,北臨杭埠河之濱,與巢湖明珠--千年古鎮三河隔河相望;南接馬槽河尾,與溫泉之都--旅遊勝地湯池一水相連。豐厚的自然資源,為該校校園文化提供著不竭的養料 。 牛首國中始建於1962年,前身是植民國小,歷經50多年風雨,鑄就了半個世紀的輝煌,積澱了深厚的文化底蘊。“團結、進取、求實、創新”之校訓,砥礪著幾代牛首人。東風鼓盪,春色滿園。近年來,該校借素質教育的東風,以校園文化建設為突破口,努力提升辦學理念和辦學品位,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該校校園文化建設正以蓬勃之態發展。

基本信息

校園文化

牛首國中校園文化建設,從環境整治開始拉開序幕。活動伊始,學校就制定了“一點三化”的整治思路,即將基準點定位在人文教育的滲透上,強化校園人文環境建設,打造校園文化底蘊。“三化”就是指“綠化、淨化、美化”校園環境,力求人文環境和自然環境的和諧統一,做到“天人合一”。打造書香校園,人文校園,綠色校園,和諧校園,以期達到環境育人的目標。

讓一牆一壁說話,一草一木傳情,是校園環境文化的主要內容。學校規劃整修了小廣場、草坪、花壇,建造了陶冶亭,改造了清蓮池,栽種文昌路兩旁風景樹、河邊的垂柳等。富有教育意義的景點名稱,寫有溫馨提示的牌子……成為環境育人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宣傳櫥窗、文化長廊、樓層文化、班級布置是牛首國中校園文化建設又一特色。學校在廣場南側修建並開闢長約30米的文化長廊,那裡是學生們張揚個性、展示青春風采的重要舞台,也是接受文化薰陶主要陣地。

自2005年始,牛首國中開設了英語文化節,創辦了校園廣播站、春草文學社,建成了校園網站,大大深化了校園文化層次,提升了學校文化品位。

2005年春,牛首國中校園文化有了新的奪目的亮點--春草文學社成立了。文學社的成立,為校園文化建設書寫了華彩的一章。文學社牽頭,主辦了《春草》校刊,組建了“讀書興趣小組”,創辦了班級圖書角,倡導並開展了每學期“讀一本好書”、“獻一本好書”活動,寧靜的校園,悄然掀起了讀書熱潮。

學校管理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何為“好雨”?就是打造一支“學識淵博、作風嚴謹、勇於創新、富有愛心、樂於奉獻”的高水平、高素質的教師隊伍。為此,學校做了大量紮實的工作: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培養教師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鼓勵教師多讀書、學習,多寫教學論文,內增素質,外樹形象;培養教師樹立為學生服務的思想,為人師表。學校高度重視班主任工作,經常組織班主任學習、座談、研討,召開班主任專題會議。

學校對班主任工作還提出“精細化”要求,每天要做到 “四勤”、 “二常”,即早讀課、課間操、午自習、晚自習,要勤到學生中間去,保證足夠時間與學生交流、溝通,了解學生需求;“二常”就是指“常和學生交心”、“常和家長溝通”。李法迎老師看早讀、伴自習,常常頂星而出,帶月而歸。

教研成果

2006年6月,在大量調查研究農村國中現狀及該校校情的基礎上,張官勤、吳明亮、張後明等同志申報的課題《農村國中學生不良行為習慣的類型、特點、成因及對策研究》,獲省級立項,課題報告獲廬江縣教科研論文評比一等獎。

第一屆文學社長張斌同學在“交通安全杯”徵文演講、“紅色之旅”讀書演講活動中,兩次捧得全縣第一名的桂冠,他的《綻放的微笑》獲得全國青少年讀書教育活動二等獎。

徐茜同學的《心之韻》獲“青少年與生態廬江”徵文全縣一等獎。余夢雲的《愚公新傳》獲“奔小康”徵文縣二等獎。在廬江縣教育局舉辦的“迎奧運,促和諧”徵文活動中,

左蕾的《我家的奧運情結》,吳琴霞的《奧運風吹綠農家院》,祝飛野的《來自森林王國的報告》分別獲一、二、三等獎。吳芳菲的《廬北鄉村漫行記》,獲“幸福大街”電視作文入圍獎。

2005年八年級學生張翰戎因自尊、自強、有愛心,被評為安徽省首屆“江淮十佳少年”。

所獲榮譽

學校多次獲得上級主管部門表揚。

2007年榮獲廬江縣教育局頒發的中考質量獎。

2008年又榮獲共青團廬江縣委授予的“青年文明號”光榮稱號。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