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紹
卷末自識:“關仝廬山白雲圖為海內名跡,林壑位置迥出意匠之外。餘二十年前偶於金陵友人齋中展閱數過,卷尾有董文敏題識,至今追憶恍在目前邊。古香主人以藏紙屬畫,聊仿其意,萬不及一,當不值方家一哂也。董跋並錄於右。康熙丁丑暮春望後三日,虞山王翬。”鈐“王翬印”、“石谷”印。引首章“上下千年 ”印。
“丁丑”是清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
在自識之前,有作者所臨董其昌的跋:“頃游廬山,自天池策杖大林寺至崖頭,下視山腰,俱為雲霧所斷,四空濛濛作白豪光,身如在銀海中,無復林麓村墟可得。以為畫家未曾收此奇境,及披此圖,宛然廬山所見也。獨是日見廬山上方諸峰,亦縹緲滅沒為飛煙斷靄耳。丙申閏八月晦日舟次繁昌大江中書玄宰。”
“丙申”是明萬曆二十六年(1596年)。
卷首鈐壓角印“耕煙野老”。收藏印有“傲徠山房”、“仲麟鑑賞”等3方。尾紙有清姜宸英跋。
據王翬自題,因30年前曾觀北宋關仝《廬山白雲圖》,故今用其法繪製此圖,以遵“古香主人”之囑。王翬曾與其師王時敏遍游大江南北,盡得觀摹收藏家之秘本,故其摹古功力極高。王時敏稱讚他:“集古人之長,盡趨筆端,故能妙絕千古。前諸製作,固足亂真,此則更為脫化,每仿一家曲盡其致,而超逸之趣則又過之。”這幅作品恰恰印證了王時敏對王翬的評價。
“古香主人”即愛新覺羅·岳樂,王翬為其創作極為精心。畫面上峰巒起伏,雲霧迷茫,其中間的瀑布、雜樹、竹亭、山石以濃密的雨點皴出之,正是仿關仝一路北方山水畫法。全圖工整謹密,秀潤蒼渾,深得關仝“筆簡景少,氣壯意長”之旨。
作者簡介
王翬(1632-1717)清代畫家。字石谷,號耕煙散人、劍門樵客、烏目山人、清暉老人等。江蘇常熟人。出身繪畫世家,幼承家學,初學畫於張珂,後又得到王鑑、王時敏指點。擅山水,初摹黃公望,後廣泛師法唐宋元明諸家,轉益多師,加以發展變化,形成個人風貌。曾說“以元人筆墨,運宋人丘壑,而澤以唐人氣韻,乃為大成”。其畫筆墨功底深厚,長於摹古,幾可亂真,但又能不為成法所囿,部分作品富有寫生意趣,構圖多變,勾勒皴擦渲染得法,格調明快。在四王中比較突出。其畫在清代極負盛名,康熙三十年奉詔繪製《康熙南巡圖》,3年完成,得到皇帝的褒獎,被視為畫之正宗,追隨者甚眾,因他為常熟人,常熟有虞山,故後人將其稱為虞山派。有《康熙南巡圖》(與楊晉等人合作)、《秋山蕭寺圖》、《虞山楓林圖》、《秋樹昏鴉圖》等傳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