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都尉為廣西都指揮使司。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撤銷廣西等處行中書省,改置廣西等處
承宣布政使司,罷行省平章政事、左右丞等官,改參知政事為布政使。從此確立了廣西軍政
分治的行政建制。
洪武二十七(公元1394年),原隸湖廣等處承宣布政使司永州府之全州及其灌陽縣,正式
劃入廣西承宣布政使司,以圖近便管轄。此後,桂東北地區一直為廣西統一政區的重要組成
部分。
洪武年間,廣西相繼將元朝的二級政區——路改為府,隨後又將部分府改為隸屬於府的
散州。並陸續將部分土州改為直隸於承宣布政使司的直隸州。明末今屬廣西的二級政區建制,
較之元朝減少3個。
明朝廣西土製建置增減互見,從數量上看,減大於增,“改土歸流”大起大落。洪武年
間,先後裁撤20多個土州,或併入土府州,或劃歸流州縣。部分土府、州、縣也先後改流。
嘉靖(公元1522年至1566年)年間,王守仁為平息內亂、削弱土製,因襲賈誼“眾建寡力”之
策,將思恩、田州分析為28個土司。其後,這些土司或自行銷聲匿跡,或為其他州縣吞併,
始終可考者不及半數。至明末,可考今屬廣西的土府、土州、土縣、土司,較之元末減少約
三分之一。
今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北部。古為百越之地,秦時桂西南等地同屬象郡轄域,漢初亦為
南越國之一隅。後設交趾等郡,及三國至隋唐五代,或郡或州,俱為中國邊地版圖,與桂邊
互有區劃交錯。宋朝開寶六年(公元973年) ,詔封丁部領之子丁連為安南王,安南始列為中
國外藩,至明初與廣西行中書省無涉。惠帝建文元年(公元1399年),安南國太師黎季廢君自
立,改國號為大虞。永樂四年(公元1406年),明成祖派征夷將軍張輔等領兵10萬討伐黎季。
次年改安南為交趾布政使司。不久,藍山土豪俄樂巡檢黎利興兵作亂。明師連年征討,終未
能平。宣德二年(公元1427年),明宣宗罷兵赦黎利。宣德六年(公元1431年),遂命黎利權署
安南國事。安南又成為屬國。嘉靖十六年(公元1537年),明世宗再遣兵征討篡奪黎氏之位的
安南權臣莫登庸。嘉靖二十年(公元1541年),莫登庸請降受撫,明朝遂詔降安南為都統使司,
以莫登庸為都統使,隸屬廣西承宣布政使司。,
明末,廣西等處承宣布政使司仍舊治桂林,領轄桂林、平樂、南寧、思恩、梧州、潯州、
柳州、思明、太平、鎮安、慶遠等11個府,歸順、憑祥、向武、都康、龍州、江州、思陵、
泗城、 田州等9個直隸州,安隆1個直隸長官司及安南1個都統使司。廉州府時隸廣東等處承
宣布政使司。因此,舊治所及轄域均在今廣西境內的12個府、9個直隸州及1個直隸長官司,
下轄50個縣、12個散州、23個土州、5個土縣、10個土司及3個長官司。安南都統使司治所在
今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境內,轄及今廣西防城港市之峒中鎮及那垌、板八等鄉地域。具體為:
廣西等處承宣布政使司領轄桂林府 (直轄臨桂、興安、靈川、陽朔等縣,全、永寧等州。其
中,全州又轄灌陽縣,永寧州又轄永福、義寧等縣)、平樂府(直轄平樂、恭城、富川、賀、
荔浦、昭平、修仁等縣及永安州)、南寧府(直轄宣化、隆安等縣,橫、上思、新寧等州,歸
德、果化、忠、下雷等土州及遷隆峒土巡檢司。其中,橫州領永淳縣)、思恩府(轄武緣縣、
奉議州、上映土州、上林土縣及都陽、安定、古零、興隆、那馬、白山、定羅、舊城、下旺
等土司)、梧州府(直轄蒼梧、藤、容、岑溪等縣及鬱林州。其中,鬱林州又領博白、興業、
北流、陸川等縣)、潯州府(直轄桂平、貴、平南等縣)、柳州府(直轄馬平、洛容、柳城、懷
遠、來賓、融、羅城等縣,象、賓等州。其中,象州又領武宣縣,賓州又領遷江、上林等縣)、
思明府(直轄下石西土州)、太平府(直轄崇善縣,陀陵、羅陽等土縣,左、養利、永康等州,
太平、思誠、安平、萬承、全茗、鎮遠、茗盈、龍英、結安、佶倫、都結、思明、上下凍、
上石西等土州)、鎮安府、慶遠府(直轄宜山、天河、思恩、荔波等縣和忻城土縣,河池州,
那地、東蘭、南丹等土州,永定、永順正、永順副等長官司。其中,河池州領思恩縣,南丹
土州領荔波縣) 和歸順、憑祥、向武、都康、龍、江(轄羅白縣)、思陵、田、泗城等直隸州
及安隆長官司,隸屬廣東等處承宣布政使司之廉州府及其合浦縣和欽州(轄靈山縣)。
相關詞條
-
承宣布政使司
承宣布政使司為明清兩朝的地方行政機關,前身為元朝的行中書省。意涵取自“朝廷有德澤、禁令、承流宣播,以下於有司”。 明朝時承宣布政使的轄區是國家一級行政區...
沿革 相關機構 明代布政使司 清代布政使司 -
雲南承宣布政使司
雲南承宣布政使司,簡稱雲南布政司。是明朝在今雲南和緬甸部分地區的一級行政區名,下轄55府。布政使司衙門駐雲南府。
簡介 歷史沿革 行政區劃 軍民宣慰司 明代部分地名考 -
承宣布政使
承宣布政使,官名。明初,沿元制,於各地置行中書省。明洪武九年(1376年)撤銷行中書省,以後陸續分為十三個承宣布政使司,全國府、州、縣分屬之,每司設左、...
職務權力 屬官機制 歷史沿革 典籍記載 -
廣西
廣西,簡稱“桂”。廣西壯族自治區(壯文:Gvangjsih Bouxcuegh Swcigih),首府南寧市。得名於古地名“廣信”,兩廣以廣信為分界,廣...
歷史沿革 行政區劃 地理環境 自然資源 人口民族 -
廣西[廣西壯族自治區]
廣西,簡稱“桂”。廣西壯族自治區(壯文:Gvangjsih Bouxcuegh Swcigih),首府南寧市。得名於古地名“廣信”,兩廣以廣信為分界,廣...
歷史沿革 行政區劃 地理環境 自然資源 人口民族 -
三司
西漢三公中國古代朝廷中最尊顯的三個官職的合稱。周代已有此詞,西漢今文經學家據《尚書大傳》、《禮記》等書以為三公指司馬、司徒、司空(見三有事)。古文經學家...
引證詳解 起源 各朝的三司 -
廣西[中國華南自治區]
廣西,簡稱“桂”。廣西壯族自治區(壯文:Gvangjsih Bouxcuegh Swcigih),首府南寧市。得名於古地名“廣信”,兩廣以廣信為分界,廣...
歷史沿革 行政區劃 地理環境 自然資源 人口民族 -
廣西[中華人民共和國廣西壯族自治區簡稱]
13個布政使司。洪武二年六月(1369)將原屬廣西所轄的廉州、欽州劃撥廣東統轄。明太祖洪武九年(1376),設廣西承宣布政使司,“廣西”名稱由此固定下來。廣西布政使司內劃分為11個府和3個直隸州統轄各縣。11個府...
歷史沿革 行政區劃 地理環境 自然資源 人口民族 -
中國歷代政區沿革
郡縣制的萌芽和確立為春秋中期至秦漢時期。中國商周時代實行分封制,即採取“封建邦國”的辦法進行統治。商王及周天子除王畿附近的土地由自己直接統治外,其他土地...
中國歷代政區沿革 正文 配圖 相關連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