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社會科學院壯學研究中心

廣西社會科學院壯學研究中心

大洲:亞洲國家:中國類型:研究中心信箱:電話:傳真:簡介:廣西社會科學院壯學研究中心成立於1991年。1995年成立廣西社會科學院民族旅遊研究所,與壯學中心一套人馬,兩塊牌子。現有科研人員8人,其中研究員3人,副研究員2人。 壯學是以壯族社會群體及其文化為對象,進行歷史性和整合性的系統研究的綜合性學術領域,屬於文化人類學和民族學的分支學科,研究範圍包括壯族經濟、政治、歷史、思想文化等,是一個綜合性、跨學科的研究領域。 壯學研究中心建立10餘年來,取得的主要成果有:壯學大型辭書《壯族百科辭典》、《壯族通史》、《壯族思想史》、《壯族宗教文化》、《廣西歌圩研究》、《資源開發與民族發展》、《桂西老區開發新論》等。 目前,壯學中心正在組織《壯學系列叢書》的編纂出版和壯學研究工作。 責任人/上級單位:通訊地址:郵編:

廣西社會科學院壯學研究中心,成立於1991年8月16日,1995年成立廣西社會科學院民族旅遊研究所,2000年9月15日成立廣西社會科學院民族經濟研究所,與中心一套人馬,三塊牌子。
(一)研究方向和任務
系統研究壯族經濟、社會、政治、歷史、思想、教育、文化和民族關係、跨國民族比較等;研究民族地區巨觀經濟、民族旅遊、邊疆民族經濟、民族地區扶貧開發和跨國民族經濟等。
(二)組織人員
中心歷任正副主任有岑賢安李甫春、潘其旭、楊昌雄等。現任主任趙明龍。科研人員8人,其中高級研究人員5人。
(四)主要成果
出版專著15部(含合作)、發表各種論文(研究報告)180多篇。主要專著有:《壯族百科辭典》、《壯族》、《資源開發與民族發展》、《桂西老區開發新論》、《壯族歌圩研究》、《壯族通史》、《右江流域壯族經濟史稿》。獲獎成果有:《論我國扶貧攻堅階段的巨觀決策》獲“五個一工程”獎,《資源開發與民族發展》、《壯族歌圩研究》、《道》(1-8章)、《擺脫貧困的新思路》、《孔子之人道觀》、《中國各民族宗教與神話大詞典》、《從樂神到樂民》、《“民族審美主體”概念辨析》、《開發世界一流旅遊資源,實現右江老區各民族共同繁榮――關於開闢盤陽長壽區的可行性研究》等先後獲廣西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
(五)國內外交流
與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華南及印度支那半島人類學研究中心、寮國文化研究俱樂部寮國文獻中心、泰國西北大學等合作開展過壯老、壯泰比較研究,出版《壯族》(泰文版)。組織過一次壯學國際研討會,在國內外產生較大的反響。與英國合樂諮詢公司、廣西公路基建管理局、廣西貧困地區開發辦公室、廣西林業廳外資辦等就公路、扶貧、林業開發建設等進行過多次合作研究,直接為經濟建設服務,在社會上產生較好的影響。
(六)最新研究動向
1、正在研究的重要課題有:國家社科基金資助項目《南方少數民族地區開發建設與社會文化變遷》、美國福特基金資助項目《中國桂滇邊壯族‘歐貴’婚姻現狀與發展研究》、院級重點課題《千年等一回---廣西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理論構想》、壯學系列叢書課題《壯族現代化研究》、《壯族思想史研究》、《壯族地區旅遊資源研究》和自治區組織的課題《瑤族通史》、《瑤族傳統文化》、《民族美學概論》、《民族審美主體與自然環境關係研究》等。2000年底可出版的專著有:《瑤族傳統文化》和《千年等一回---廣西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理論構想》。
2、編纂出版《壯學系列叢書》。經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府批准並資助,從2000年開始,由本中心組織編纂出版《壯學系列叢書》。該叢書由研究資料和研究專著兩部分組成,研究資料19部,研究專著35部,共54部,初步構成壯學體系。計畫用5年時間完成。2000年擬出版《壯泰文化文化比較研究》和壯族典籍《布洛陀經》。2001年擬出版《壯族傳統文化研究》、《壯族地區旅遊資源開發研究》、《壯族文化史》、《壯族思想史》等21個項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