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定位與研究方向
研發中心重點是面向種豬產業,以廣東省大型種豬場為基礎,密切聯繫省外部分大型種豬場,構建數量遺傳與生物信息學、動物基因組學、分子免疫與抗病育種、動物轉基因與體細胞克隆、動物疫病與肉質檢測服務等5個基於生豬改良繁育的研究平台,形成“基礎研究―套用基礎研究―套用研究”為一體的種豬遺傳改良工程中心,力爭成為是國家生豬產業布局中種豬最大產業基地的核心技術支撐中心,並用五年時間建設成為國家級生豬改良繁育工程技術研發中心。同時,通過整合相關領域的存量資源為基礎,最佳化增量資源配置,建立共享機制,建設服務我省種豬產業的公共創新資源平台,並聚集一批優質創新資源,圍繞提升我省種豬產業競爭力這一共同目標,最大限度地將相關優秀創新團隊和人才、科研設施條件及先進知識、成果、信息等集聚在一起,以新的體制和機制,形成產學研一體化,齊心協力、共同推動全省種豬產業的持續健康發展。
二、 主要研究成果
研發中心以豬遺傳育種及生豬產業技術研究為核心,以服務產業為己任,凝聚力量形成優勢,堅持基礎研究與套用技術研發並重,先後主持承擔了國家生豬產業技術體系、行業科技專項、948重大專項、轉基因重大專項、973課題、863課題、國家基金重點、廣東省攻關等21項,到位研究經費2500餘萬元。四年來發表論文50多篇,其中SCI論文19篇,特別是近年來呈現良好的發展趨勢,僅2010年已發表和接受的SCI論文8篇。團隊高度重視科研成果的轉化套用,積極參與國家和地方政府的生豬產業調研和決策諮詢,與省內外數十家大型養豬企業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係,搭建了具有特色的政產學研平台。目前承擔了國家生豬產業技術研發中心、廣東省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生豬產業創新團隊育種與繁育研究室的建設重任,致力於成為廣東省乃至全國種豬遺傳改良的技術創新源頭和支撐平台。
三、 人才培養與團隊建設
研發中心現有固定編制人員12人,教授5人、副教授2人,有動物遺傳育種、功能基因組學、分子免疫病毒學等5個研究方向博士、碩士點,2個博士後流動站,目前在研博士後3名,在讀博士、碩士45名,近五年共培養博士、碩士62名。
四、 開放與交流
研發中心擁有實驗室面積1200m,擁有定量PCR儀、多功能酶標儀、冰凍切片機等先進儀器設備1500多萬元,為我國華南地區種豬遺傳育種研究條最好的實驗室之一。
研發中心高度重視與國內外同行的學術交流,先後主持承辦了3次全國性學術會議,邀請國內外學者進行學術交流,與韓國Chungnam大學轉基因克隆豬研究中心建立合作關係,參加國內外學術會議和考察,在廣東省8家從事種豬生產、性能測定的單位建立產學研結合示範基地。
近年來,研發中心科研團隊積極為國家和廣東省政府等相關政策的制定提供科技諮詢,並參與編制工作,為政府決策和產業發展撰寫國內外生豬產業年度發展技術報告,主持和參與了多項國家和行業標準的編制工作。
研發中心主要成員陳瑤生、劉小紅、莫德林受聘為廣東省教育部科技部企業科技特派員,分別入駐廣東省重點生豬養殖企業,服務企業創新和人才培養,為企業提升創新能力發揮重要作用。2008年以來,在全國範圍內組織和參與了專題研討會及相關技術培訓10多次,培訓人數1500多人,在廣泛的技術交流和培訓基礎上,組織編寫了不同層次技術培訓資料。
五、 成果轉化及產業化
研發中心立足廣東,面向全國,堅持以科技創新力量推動國家和區域社會經濟進步,不斷加強從“關鍵技術”到“產品”的轉化,初步形成了“以點帶面、重點突出、優勢互補、良性運作”的產學研合作新格局。2008年以來,研發中心團隊成果《瘦肉型豬規模化養殖技術體系研究與產業化示範》、《優質瘦肉型豬成套技術套用與推廣》、《農業動物超高產育種的分子生物學基礎研究》三項成果在陽春市以及中山白石豬場有限公司等8家種豬場實施成果轉化與產業化套用,示範與套用了全進全出、分階段飼養、負壓通風、種豬性能測定、多性狀動物模型遺傳評定等多項技術,帶來直接經濟效益3億多元,社會效益超10億元。
放眼未來,研發中心將堅持以種豬產業技術支撐為已任,通過不斷完善數量遺傳與生物信息學、動物基因組學、分子免疫與抗病育種、動物轉基因與體細胞克隆、動物疫病與肉質檢測服務5個研究平台,打造成為國內一流、世界先進的生豬改良繁育研究開發中心,並熱忱歡迎國內同行來研發中心進行交流、訪問與合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