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宋安岳縣知事趙嗣業作《克幽禪師記》稱其肉身塔使“五色圓光現谷中,人以為觀音化身。”北宋謝瑾在《遂州廣利禪寺善濟塔記》中也說:克幽肉身塔“遭會昌毀滅,塔圮成池,白蓮化生,……山谷之間,光相環繞……觀音聖像仿佛其中,相國琅琊公掘尋靈跡,得鉤鎖骨如紫金,此皆觀音大士化身,復為建塔,立殿其側。川縣僚屬,僧道士女,無貴賤老幼,傾心崇敬。”成為中國最古老的觀音道場。清寺僧源性在現存廣德寺的《西來玉佛》碑中稱:“本寺歷朝敕建,為觀音大士道場,四眾歸崇、功德壯龍天敬仰,六和僧集。”更具權威性、史據性的是:宋真宗大中祥符四年(1011)正月,敕賜廣德寺寺名為“廣利禪寺”,並“敕賜廣利禪寺觀音珠寶印”一顆,現存寺內。比峨眉山受賜普賢銅印早600年。
民間對觀音的朝山進香活動就更為火熱,形成了歷史上經濟活動、文化活動、民俗佛教活動的傳統節日。這種口頭承傳的歷史文化遺產代代相傳,明席書撰《廣利寺記》言:“克幽塔在觀音殿後,殿塑觀音,即克幽化像。”“其徒僧會淨本……主領三百餘山”(《廣德寺志》自編版)。
據釋義觀《廣德寺歷史沿革》記:“廣德寺自唐迄今,千餘年來,幾經興替,均由僧侶募化擴修,結好於東亞鄰邦,明清以來,香菸旺盛,每年春季,香會期間,全國各地,海外僑胞、友邦,前來禮佛進香者絡繹不絕,每日不下萬人。盛況為全川寺廟之冠。”遂寧縣城有句口頭禪:“生意做了二月香會節,關上門也可以吃一年。”
豐富多彩的民間音樂藝術,吹、打、彈、唱、拉都在香會中比賽,真是“百花齊放”。
書法繪畫藝術的交流,靈泉、廣德的壁畫和許多名人高手書寫的匾額都引人注目。
廣德臥龍山園區
廣德風景區臥龍山園區建於臥龍山上。臥龍山海拔為361米,位於市西三里,是皇帝賜封的中國觀音的著名道場,是遂寧獨具魅力的旅遊資源品牌。
寺園森林330餘畝,廟宇建設規模之大名冠全川,明代原始建築居於全省之首。始建於唐代開元年間(713-741),距今已有1280多年歷史。唐大曆十三年(788年)敕封為“禪林寺”,明朝正德年間(1506-1521)敕名“廣德寺”。
廣德寺因為是民間公認的著名觀音道場,因而歷代帝王賜予了它無與倫比的恩寵,它的皇家禪林氣象在西部獨一無二。
由遠景設計院設計的廣德風景旅遊區臥龍山園區位於市西三里,山脊似一龍型山脈,俗稱龍脊坡。臥龍山園區與相鄰的巴蜀民俗文化街、廣德寺共同組成“廣靈風景旅遊區”的核心區域。在過去的數年裡,臥龍山公園經歷了一個由火爆到冷落的歷史過程。
臥龍山自然生態環境與廣德寺厚重的佛教歷史文化,以及與巴蜀民俗文化街的相互聯繫及各自的特點,形成了廣靈風景旅遊區“觀光”、“休閒”兩大主題旅遊產品的完美結合,通過遠景的打造,使其成為一個有高品位的旅遊觀賞價值、生態環境優美、產品特色明顯、服務功能配套完善的一流的休閒、度假及觀光旅遊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