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美術學院數碼藝術設計系

廣州美術學院數碼藝術設計系

廣州美術學院設計學院數碼藝術設計系的專業涵蓋了數碼動畫、數碼影像、電腦遊戲、光電綜合媒介、互動藝術設計等一系列綜合運用各種現代媒介、高科技手段與現代設計語言的文化創意形式。作為 21 世紀新興的朝陽產業,數碼藝術設計已顯示出巨大的發展潛力與市場空間,在國際範圍內已經逐步成為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

學校介紹

數碼藝術設計系是融匯我校設計學科二十幾年來構成教學成果與現代計算機藝術設計教育成果的一個新興系科。早在1978年,設計教育 家尹定邦教授從日本和香港引進構成教學體系,開創了我國現代設計教育的先河。 1990 年,我校聘請日本著名構成學家朝倉直己教授為客座教授,並派兩名教師赴日師從朝倉直己教授研究構成學; 1991 年及 1993 年以“綜合設計”為專業方向,以現代構成教學體系為核心,招收兩屆本科生,積累辦學經驗。經過多年的建設,“構成學”課程體系已經成為我省重點課程,為新專業的興辦奠定了良好的專業基礎。 1999 年,設計分院正式以“新媒介藝術設計”為專業方向招收本科生,是國內最早的以數碼動畫、數碼影像和光動綜合造型為教學內容的新媒介專業。 2003 年創建動畫專業,並與新媒介專業一起正式擴展為數碼藝術設計系。

作為一個年輕的系科,我系僅有三屆本科畢業生。畢業生大多任職於高等院校、電視台、網路遊戲公司、動畫製作機構、廣告公司、影視製作公司、展示策劃公司等,一次就業率達 90% 以上,畢業生以紮實的基本功、較高的綜合素質、較強的創新意識受到了廣大用人單位的好評。

六年來,在設計學院領導的帶領下,在全系教師、學生共同的努力下,我系的教學、科研、實踐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果:

2003 年榮獲中國文化交流中心,中國視協卡通藝術委員會頒發“動畫教育貢獻獎”;

2004 年榮獲中國動畫學會,中國數碼藝術專業委員會頒發“學院特別貢獻獎”;

2005 年,在我校承擔的世界博覽會中國館項目中,我系陳小清教授任中國館聲光電項目負責人,她所主持策劃設計的新媒介光動空間綜合造形作品《數字華彩》;主持策劃的《中國館意念片》以及曾雨林講師的作品《波光》在中國館展出;

2004 年及 2005 年,在陳小清教授主持下,我系師生多個作品參加第一屆、第二屆北京國際新媒體藝術展,綜合媒介互動作品《光運動空間》被中國科技館收藏,常年陳列於中國科技館 A 館。

近三年來,我系共有近 60 人次的學生作品參加國內多個專業競賽,多次獲得“三維動畫優秀獎”、“最佳 CG 短片金獎”、“國際評審團特別獎”等多個重要獎項.

培養目標

數碼藝術設計系培養“知識面寬、基礎紮實、能力強、綜合素質高、創新意識強”的數碼藝術設計套用型人才。

在教學過程中,本系重視思維方法的訓練、實驗精神的演繹、基本知識與基本技能的紮實掌握、思想品德與藝術素養的綜合提高以及社會實踐的磨練,在教學實踐中逐漸形成既規範有序,又不斷在與實踐互動、與市場共舞過程中動態調整的活性化教學體系。

專業與師資

數碼藝術設計系目前開設有動畫、新媒介藝術設計兩個專業,擁有一支教學經驗豐富、年齡與知識結構合理、敢於創新積極開拓的教師隊伍。現有教師 9 名,其中教授 1 名,講師 6 名,助教 2 名,長期外專(副教授) 1 名,教師中 90% 具有碩士研究生或同等學歷,教師團隊中大部分教師都曾榮獲國家級大賽的各種獎項,或具有主持國內重大設計項目,具有豐富的實踐經驗。

同時,我系聘請了來自美國、英國、日本、荷蘭以及國內業界的多位數碼動畫創作總監、軟體技術指導、音樂創作指導、電影導演、電影剪輯師、綜合媒介設計師、互動設計技術指導等擔任課程教學工作。

教學條件

隨著大學城新校區的建設,數碼藝術設計系教學條件有了質的飛躍。

學校投資 1500 萬元建設了計算機基礎實驗室、數碼動畫高端計算機工作室、數碼影視後期製作工作室、攝影工作室等多個共享實驗室,配備了 SGI 視覺工作站、 AVID 非線性編輯系統、 ProTools HD2 高端錄音系統、 DELL 670/370 圖形工作站、錄音棚、攝影棚等先進設備,為我系的人才培養奠定了優良的物質基礎。

此外,我系還建立了多個校內外實踐基地,其中在國家網路遊戲動漫產業發展基地,我系與廣州市天河軟體園合作共建“廣州美術學院網路遊戲與動漫研發實習基地”,實現資源共享和優勢互補 , 推動數碼藝術設計人才培養模式的制度創新。

辦學層次

數碼藝術設計系目前僅有學歷教育層次。

學歷教育 主要有面向全國和港澳台地區招收本科學士學位的四年制本科生,攻讀碩士學位的三年制研究生。

現有本科生 160 名,其中新媒介藝術設計專業 98 名,動畫專業 62 名;碩士研究生(“數碼動畫”、“構成學” 研究方向) 4 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