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寧縣大屋村

廣寧縣大屋村

廣寧縣北市鎮大屋村始建於1788年,至今已有217年的歷史。現有人口288人,56戶。 村中有10多座磚石結構的清代客家古宅。村裡有百年的五連果、古榕樹。 客家大屋建築群造工精細,有典型的地方特色。尤其以“仁善里”客家大屋最為壯觀,集清朝南北民居建築之精華。整座建築分別由殿、廂房、天井、套房、廣場、池塘等組成,大屋內外的梁、柱、檐、楣有木雕、陶塑圖案,造工精細,有典型的地方特色。

村情介紹

廣寧縣北市鎮大屋村始建於1788年,至今已有217年的歷史。現有人口288人,56戶。村中有10多座磚石結構的清代客家古宅。村裡有百年的五連果、古榕樹。

客家大屋建築群造工精細,有典型的地方特色。尤其以“仁善里”客家大屋最為壯觀,集清朝南北民居建築之精華。2005年7月4日,廣寧縣政府公布“仁善里”客家大屋為廣寧縣第三批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介紹

廣寧縣大屋村很有建築特色,仁善里大屋始建於清末道光十四年(1834年),由當時的江姓先祖仿照原居住在北方的四合院祖宅而建造。大屋座南向北,占地面積1645平方米,分別由多間建築物組成的一個院落。整座建築分別由殿、廂房、天井、套房、廣場、池塘等組成,大屋內外的梁、柱、檐、楣有木雕、陶塑圖案,造工精細,有典型的地方特色。

房內有一棵百齡茶花,雖飽歷百年風雨,仍枝遒根固。在仁善里不到百米範圍內,江氏陸續建成永安里、福安里幾間大屋,組成了一個客家建築群。這幾座大屋是仁善里原主人的幾個兒子分住的

。廣寧縣大屋村很有建築特色,仁善里大屋始建於清末道光十四年(1834年),由當時的江姓先祖仿照原居住在北方的四合院祖宅而建造。大屋座南向北,占地面積1645平方米,分別由多間建築物組成的一個院落。整座建築分別由殿、廂房、天井、套房、廣場、池塘等組成,大屋內外的梁、柱、檐、楣有木雕、陶塑圖案,造工精細,有典型的地方特色。

房內有一棵百齡茶花,雖飽歷百年風雨,仍枝遒根固。在仁善里不到百米範圍內,江氏陸續建成永安里、福安里幾間大屋,組成了一個客家建築群。這幾座大屋是仁善里原主人的幾個兒子分住的。
廣寧縣大屋村 - 建築介紹

建築介紹

仁善里大屋正門門框由厚厚的麻石板砌成,門框外沿被雕刻成長條圓柱體,減去了純石棱為邊的單調。門檻上貼門框兩邊各建有一個石礅,石礅雕鏤成形。兩個石礅一邊刻有麒麟、大鵬等吉祥之物,表明大屋主人嚮往富貴安定的心愿。另一邊是荷葉、青蛙,刻畫形態逼真、動感十足。屋內天井呈正方形,四邊建有水槽。令人驚訝的是,天井建有兩處供進出廳內外的小台階,台階兩邊還有階欄,讓天井可獨立成景。天井四角相對,緊靠廂房檐下的牆上面分別書寫著“青山、綠水、鳥飛、魚躍”八個草書大字,可見屋主人生活之悠閒雅致,這更有正門背面頂牆上的詩作為證:長愛西街風景閒,到君居處便開顏。清光門外一渠水,秋影塘頭數點山。硤種碧松過月朗,多栽紅杏待春還。莫言誰案無餘地,認得詩人在此間。青蛙,刻畫形態逼真、動感十足。屋內天井呈正方形,四邊建有水槽。令人驚訝的是,天井建有兩處供進出廳內外的小台階,台階兩邊還有階欄,讓天井可獨立成景。天井四角相對,緊靠廂房檐下的牆上面分別書寫著“青山、綠水、鳥飛、魚躍”八個草書大字,可見屋主人生活之悠閒雅致,這更有正門背面頂牆上的詩作為證:長愛西街風景閒,到君居處便開顏。清光門外一渠水,秋影塘頭數點山。硤種碧松過月朗,多栽紅杏待春還。莫言誰案無餘地,認得詩人在此間。
廣寧縣大屋村 - 歷史背景

歷史背景

清末社會動盪不安,在風起雲湧、變幻不定的亂世之中,大屋主人能如此從容不迫、氣定神閒地過著採菊東籬山,悠然在南山的田園生活,讓人欽佩。仁善里大宅書房天井牆壁上有一幅十八學士圖特有意味。佛家有十八羅漢坐鎮佛壇以昭佛法無邊,而這大屋主人則用十八學士表明學無止境。圖畫背景是一處庭院,房屋、花園之間,十八位學士或三五成群圍聚石桌暢談,揮斥書生意氣;或對弈廝殺,在棋盤上一主沉浮。也有的單個品茗,怡然自樂;有的則在書房撫卷苦讀,企盼寒窗十年,一朝躍龍門。清末社會動盪不安,在風起雲湧、變幻不定的亂世之中,大屋主人能如此從容不迫、氣定神閒地過著採菊東籬山,悠然在南山的田園生活,讓人欽佩。仁善里大宅書房天井牆壁上有一幅十八學士圖特有意味。佛家有十八羅漢坐鎮佛壇以昭佛法無邊,而這大屋主人則用十八學士表明學無止境。圖畫背景是一處庭院,房屋、花園之間,十八位學士或三五成群圍聚石桌暢談,揮斥書生意氣;或對弈廝殺,在棋盤上一主沉浮。也有的單個品茗,怡然自樂;有的則在書房撫卷苦讀,企盼寒窗十年,一朝躍龍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