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貽訓

廖貽訓

廖貽訓,(1931—2010),抗美援朝老兵、特等傷殘軍人,1950年參加抗美援朝,在戰鬥中,廖貽訓失去了雙腿和9個手指,上世紀50年代,被稱為“中國的保爾”。 2010年7月16日凌晨,廖貽訓逝世,享年79歲。

中國的保爾

貽訓,(1931—2010),抗美援朝老兵、特等傷殘軍人,他的父親廖安邦是國民黨原冀察戰區總部參謀長,參加過著名的邯鄲起義,邯鄲起義後,廖貽訓被叔叔送到北京,與外婆生活在一起。後入華北軍政大學學習。1950年參加抗美援朝,在戰鬥中,廖貽訓失去了雙腿和9個手指,但是他放棄了國家對傷殘軍人的供養,自力更生,堅持工作,堅毅、樂觀地為祖國奉獻一生。 上世紀50年代,被稱為“中國的保爾”。
2010年7月16日凌晨,廖貽訓逝世,享年79歲。

受傷致殘

1950年冬天,在66軍198師593團擔任文化教員的廖貽訓,隨所在連奉命急行軍至清川江北泰川,與敵人狹路相逢。戰鬥中,一顆子彈打中了廖貽訓的右腳,他倒了下來。等連副指導員背著他下了山,卻發現部隊已經轉移了,廖貽訓讓副指導員先走,自己攥著一顆手榴彈,躲進了山里。直到天黑,他拖著受傷後腫大的右腳,按著北斗星指引的方向,手腳並用,向後方爬行。
腳上的血,一滴滴流,雙手按在地上,草上的霜雪立即化掉了,也就是爬了兩三里地,膝蓋便磨出了血,太慢了,滾吧。廖貽訓又抱起兩臂,蜷起腿,沿地打起滾來,爬爬滾滾,渴極了,舔一舔草葉上的霜,餓極了,嚼一嚼地上的草根,只要嘴裡有點涼,有點苦,就仿佛又得到了力量。三天三夜,他爬上了一條公路,昏迷了過去,也終於等到了自己的部隊。
廖貽訓活了下來,但槍傷和凍傷,令廖貽訓接受了一次又一次截肢手術,某種程度上,這比三天三夜的爬行更難承受。

自立更生

書法作品書法作品
組織上安排他到榮軍醫院安養天年,他拒絕了,一再要求工作,他的第一份工作,是給榮軍養老院的傷員上文化課,開始拿粉筆時,在黑板上剛一划便掉了,一個字往往十幾遍還寫不成。但這樣“幫忙式”的工作,廖貽訓並不滿足,他提出了“正式參加工作”的要求。“在工作中可沒有人伺候你,我們也沒有專人照顧你。並且,每天堅持8小時,按時上班,你不如還是休養吧。”領導回答說。“我不要人照顧,我什麼都可以自己來。”廖貽訓堅持。組織上終於批准了,讓他到河北榮軍總校初教科做編輯。為了準時上班,他每天提前半小時起床,安上假腿,上下班,他都是自己走,第一個月,腿上磨掉了三塊皮,但他堅持著,實在扛不住了,在周圍沒人時就扶著牆根走。他寫字慢,就加班加點,甚至在炎熱的暑假每天連續工作15個小時,憑著堅毅不拔,按時完成編輯任務。

愛情家庭

廖貽訓這一生最感激的一個人,是老伴李天俐。他們演繹了一個美麗的愛情故事。
“我第一次在《解放軍畫報》上看到他的照片,當時就覺得這個人儒雅、清秀,和一般的軍人氣質不一樣。”李天俐向記者緩緩道起當年的相識。那是1951年,李天俐在蘇州師範學校上學,剛剛17歲,卻是個老革命,15歲就加入了蘇州地下黨組織。
不久後,學校發動學生給志願軍寫信,李天俐就想起了廖貽訓,很快,她收到了廖貽訓的回信。一來二去,鴻雁傳書,時間長了,兩人互有好感,卻始終沒有見面,也沒有捅破那層窗戶紙。直到1953年,廖貽訓向上級提出要出來工作,上級跟他開玩笑說:“你還是先找到老婆,有人伺候你再說吧。”廖貽訓把這事寫信告訴已在蘇州教委工作的李天俐,“我當時真的怕他急急忙忙找個老婆,就回信說,你不用著急,我一定幫你出來工作,但我現在也剛參加工作,能不能等兩年?”李天俐告訴記者,這樣,兩人正式確定了戀愛關係。
1956年,兩人結婚了,說起來,李天俐還有點情緒:“我工作上很要強,本來不想那么早結婚的。”年輕時代的李天俐,很漂亮,又有文化,追求者眾多,周圍的同事勸廖貽訓,你身體不行,又沒錢,憑什麼找人家!這樣的話聽得多了,廖貽訓就有點著急,他問李天俐是不是考慮結婚,李天俐說暫時不行。“結果他寫了封信來,說我恨你!”白髮蒼蒼的李天俐回憶到這裡,莞爾一笑:“那怎么辦?我只能同意了。”
結婚後,李天俐從蘇州調到河北工作。婚後不到一年,廖貽訓就受到了衝擊,在那一段最艱難的歲月里,李天俐始終站在廖貽訓這一邊,兩人心心相印,矢志不棄。平反後,兩人一起來到李天俐的老家蘇州生活,在人生的暮年,終於迎來了一段恬靜的生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