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小義

廖小義(1954—)女,重慶人。畢業於清華大學。是中國首個民間環保組織發起人,創辦了北京地球村環境保護中心,多年來一直為了生態和城市發展的平衡而奔走。

人物介紹

廖小義是中國首個民間環保組織發起人,創辦了北京地球村環境保護中心,多年來一直為了生態和城市發展的平衡而奔走。她是重慶人,清華大學研究生,後來去美國做了幾年訪問學者。她說起了自己從事環保工作的初衷。她的女兒無意中改變了母親的命運,在她女兒5、6歲的時候,她每天要送女兒上學,沿途要經過一排白樺樹,每次路過這裡,女兒都會指給媽媽看那樹上一個個生動的眼睛。在女兒的眼裡,這些樹的眼睛是有生命的,它們有的在沉思,有的在微笑,有的在凝視。而廖小義從來不知道,這些對我們成人來說根本不值得注意的白樺樹,竟然跟女兒有著那么深刻的感情。一天,當他們忽然發現那些樹被砍了後,女兒大聲痛哭,為了那些被人類滅亡的樹的“眼睛”而悲傷。女兒的哭聲震撼了廖小義,為什麼我們人類在謀求自己物質和精神幸福的時候,一定要殘暴的剝奪其他生命生存的權利!正是女兒的這次哭泣,使她走上了志願環保的漫漫征途。

人物生平

廖小義對主持人說,垃圾分類是目前環保工作中非常難做的一塊。她現在就忙於奔波在北京的大小社區,為了推行真正意義上的垃圾分類而勞碌奔忙。主持人撇起嘴角問到,那你的成績在哪裡呢?廖小義稍稍頓了一下說,幾乎沒有成績。隨即,她激憤的說:北京申辦2008年奧運會的時候,是向著全世界人民承諾過的,我們要辦綠色奧運,垃圾分類至少要達到50%以上,我們要為自己的諾言負責!2008年在即,垃圾分類幾乎卻還不到1%,到時候國人怎么向來參加奧運會的各國人士交代!怎么向全世界交待?怎么向自己的承諾交待?又怎樣向我們生活的這個環境交待?
頗讓人輾轉反側、無法忘懷的倒是廖小義的一句“我們生活在天地之間,要講天地良心,我們與天地之間是有一種特殊的感情的。”主持人問她,你說說這種感情是什麼樣的。她抬起眼,忽然哭了,眼淚飛奔而出:“沒法說,也不需要說,人和天地的感情不能說。”
當主持人問道“付出了這么多,你覺得自己值嗎?”廖小義回答“我沒覺得我付出了多少,那么多的人為了保護自然而丟掉了性命,我做的這點,算得了什麼!那個為了藏羚羊永遠躺在可可西里的索南達傑不會去想這樣值不值。很多很多義無反顧犧牲自己的人,也沒有去想值與不值……”
當一個人對一件事情的執著痴迷到近乎成為信仰時,她會不顧一切的前行;當我們最終要去見馬克思的時候,該以怎樣的虔誠來懺悔那些對自然犯下的不可饒恕、無法逆轉的罪行;當人類的子孫後代站在最後一塊陸地上看著污穢不堪的世界,他們會用怎樣的辭彙來詛咒自己的祖先?
在審美的忘我或陶醉的狀態中,可以達到百感相通和“一念常惺的徹悟”,“生存不過是一片永恆的和諧。”
於是在我們每天的散步晨練中,看到樹葉一天天染綠或泛黃,感到和風一天天都像一隻溫柔的手,午後的陽光溫和而明媚……我們便能體會到這種和諧。自然無處不在,隨時隨地把我們和自然聯繫起來,隨時隨地與細微而豐盛的美相關照,這種幸福,又比其他感受來得更純粹豐厚一些。當環境污染的開始已經不僅僅是出於生存的基本需要時,我們都應該提醒自己要停止對地球母親的索取無度。
大愛無聲。人與自然的血肉聯繫不可抹殺。我們和自然的關係不僅僅只出於功利需要——而應是發自內心深處的感悟。
保護環境,樹立正確的社會主義榮辱觀,不見得人人都像“地球之子”廖小義那樣成為一個環保戰士。但是我們可以拒絕使用一次性筷子;可以在每天上班出門前拔掉電視和飲水機的插頭;電梯擁擠或是樓層不高時,儘量選擇步行走樓梯,附近沒有垃圾桶時,不要急著丟掉手中的廢紙;去超市購物時,儘可能不用一次性購物袋……保護環境,樹立正確的社會主義榮辱觀,是需要從身邊的細微小事做起,從生活里的點點滴滴做起。“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大千世界,平凡如你我,又處於和平年代,也許一生中都不會遇到一次轟轟烈烈的壯舉,需要我們拋頭顱灑熱血已證明自己人格高尚並且在大是大非面前榮辱分明,但是身邊無數的小事,時時處處都能體現出一個人優美平實的品格和卓爾不群的情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