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體情況
《清明上河圖》上那些失傳多年的虹橋,其實在位於戴雲山腹地的德化,一種與虹橋結構相似的橋依然鮮活著,當地人管它叫廊橋。
德化的古廊橋大多建於古大道的村落附近,通過建造廊橋,把交通、商貿、宗教、休閒融於一體,成了村民們茶餘飯後消遣、夏季納涼和土特產買賣的好去處。同時,廊橋造型優美,或如長虹飲水,或如玉龍凌波,飛檐斗拱、錯落有致,撒落在德化的山山水水之間,給青山綠水增添了無限詩情畫意。廊橋的頂梁和斗拱雕刻繪製著各種吉祥圖案,工藝精巧,具有很高的欣賞價值。此外,古橋的命名也多富有詩意美感,耐人品賞,且寄寓著人們的美好願望,如常用龍、鳳、虹、美、濟、仁、壽等字給廊橋命名,像登龍橋、廣濟橋、濟虹橋、粹美橋、湖春橋、富澤橋、長壽橋、福田橋等。
據考證,德化的古橋樑最早建於唐代,正如《清明上河圖》上那些虹橋一樣,德化廊橋大都始於宋代。當時沒有現代化的機械設備,要在偏僻的山溝里建築這些廊橋,全憑人力操作。一塊數米長和數噸重的巨石,要從深山裡的羊腸小道運到溪澗深谷,村民們就要像螞蟻拖蚯蚓一樣,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時間。據說,要把一塊數噸重、數立方大的巨石架設到近十米的高空上,先得從遠處的深山老林里砍運大批樹木,一節節地拖運到一起集中作墊木,墊一層砌一層,邊墊邊砌,逐步加高,巨石壘積直至最後把石樑鋪架成橋,然後再把其墊木一根根、一塊塊卸掉。其工程的艱巨、艱辛,不得而知;而先民們的聰明和智慧,由此也可見一斑。據橋樑專家評價,德化廊橋的設計施工充分反映了古代建造者的聰明智慧和當時先進的科技水平。
登龍橋
登龍橋位於潯中鎮蒲坂村。該橋始建於宋代,稱為惠政橋。昔為交通要道,縣治至石山,邱店等鋪的官道經此。順治十四年(公元1657年)、康熙五十六年(公元1717年)、雍正十年(公元1732年)、清乾隆九年(公元1744年)先後進行維修。乾隆三十九年(公元1774年)重建更名登龍橋。光緒三十年(公元1903年)被洪水所毀,長期失修。民國十二年(公元1923年)由丁棨華僑陳簪發和蓋德華僑李書植,倡儀發動海外華僑捐資修建,1925年竣工,共耗銀9500多元,百分之八十系華僑捐資。
該橋為長廊屋蓋梁式結構,全長50.4米,寬3.85米,下有兩個石墩,梁為巨杉橫跨,上鋪木板,有72根木柱;上托屋蓋,橋通道兩旁有坐椅,供行人避暑歇憩。橋中築一佛龕供奉觀音大士,橋外有兩層重疊的雨披,斗拱和屋樑刻有精細的花卉圖案。橋的北側有豎立重建登龍橋碑記的崇善所。
廣濟橋
廣濟橋位於春美鄉雙翰村,又名雙翰下橋。昔為德化至大田的交通要道。該橋始建於明代嘉靖元年(公元1522年),後因年久失修,破爛不堪。1972年年底,古春村旅居馬來西亞華僑蘇重仁、蘇首相等人,成立“修築廣濟橋海外籌備小組”,由古春、上春、新閣、聯春等村11名華僑捐資四千元重修,1972年竣工。
該橋長24米,內寬5.5米,中間通道寬4.6米,置有佛龕,橋亭斗拱分5層160斗,頂梁和斗拱刻有虎豹獅象和花卉紋飾,橋樑為15根巨杉橫跨,下有6層縱橫交錯的墊木。
雙桂橋
雙桂橋,在三班鎮橋內村。古為木構廊橋。上世紀80年代由旅台鄉親鄭點金先生捐資重建,改為單拱石墩,上為混凝土與木結構混合型仿古廊屋頂。橋身內有觀音佛龕,故鄉人稱為“觀音媽橋”,昔為三班往永春五里街要津。
宴林口橋
宴林口橋位於蓋德鄉林地村。又稱上林橋,俗稱暗林口橋。始建於清乾隆四十七年(公元1782年)。光緒三十年(公元1904年)被洪水沖毀,後由鄉民林仁禮重建。石址廊屋式木質結構,長27.3米,寬3.4米,通道2.15米,高3.95米,通道兩側有長板坐椅,全橋由44支木柱(分成四列)撐架,橋外有兩層重疊的雨披,橋的北側有迎仙宮l座。1959年再次修建。
湖山橋
德化水口鎮淳湖村西南山坳口,矗立了一座長36米、寬6米、高13.3米,五層木結構的古宮殿式古建築,建築面積600多平米。由當地名流書寫的“湖山橋”匾懸於四層閣樓上。從村志上得知,湖山橋始建於北宋,距今近900年,毀於上世紀40年代土匪一炬,重建於1992年。閣樓里有500多年前雕成的泰山尊王雕像一尊,光緒年間尊王乘駛的“神轎”一座。這樣一座橋形獨特的古橋,在德化交通志和德化縣誌上卻沒有記載。按照橋樑的技術要素,它壓根兒稱不上橋,惟一的“蛛絲馬跡”是橋的下部結構有一座高5米、寬3米的石砌半圈拱,然而為什麼要稱“湖山橋”,不稱“湖山樓”或“湖山閣”,為什麼德化所有的古廓橋的佛堂都供奉觀音娘娘,惟獨“湖山橋”供奉泰山尊王,湖山橋是座名副其實的奇橋,有待於文史工作者進一步考證。
其他橋
蕉溪支澗拱橋位於雷峰鎮蕉溪村。該橋始建於清乾隆二十九年(公元1764年)臘月,竣工於乾隆三十三年(公元1768年),橋高10.5米,單拱跨度19.5米,橋面寬3.3米,卵石砌成。橋的兩端分別有10個、18個的石階。
灣橋位於三班鎮蔡徑村,始建於明代,後經多次修復。1990年由政府支助用混凝土加固橋面,現橋面寬3.50米,長15米。
德化保存較完好的廊屋式古名橋還有上橋(美湖上漈)、承澤橋(又名濟美橋,水口承澤)、濟虹橋(蓋德有濟)、仁里橋(赤水蘇嶺)、龜洋橋(南埕蟠龍)、福田橋(湯頭福山)、湖春橋(龍門灘湖景)、丁村橋(龍門灘霞碧)、萬溪橋(大銘瓊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