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金門之戰,①鄭成功大敗清軍進攻廈門,襲擊金門之戰役,清順治十二年(1655),清廷命濟度為定遠大將軍赴閩,以解除鄭成功軍以閩、浙的威脅。翌年四月,濟度命韓尚亮為先鋒,自泉州港出發攻廈門。鄭成功命林順率大炮船14艘,乘上風自圍頭迎擊。清先鋒部隊接戰失利,援軍又被鄭軍炮火轟擊,致使清船隊遭受重大損失。鄭軍乘勝追擊,時值海面風雨大作,清軍不習水性,船隊飄散,全軍覆沒。濟度偵悉金門白沙寨為鄭軍屯積物資處所,遂派兵出海襲擊白沙,但被鄭軍哨船發現,奮勇迎擊;加之鄭成功親率主力船隊及時趕來增援,結果清軍大敗,退回泉州。此後數年,清軍不敢興師廈門及金門。②清軍第二次進攻廈門,為鄭成功所擊敗之戰役。清順治十七年(1660)五月,清廷派達素會同閩浙總督李率泰,調集蘇、浙、閩、粵水軍,進攻金門、廈門。清軍以鄭部叛將黃梧、施琅為嚮導,一路乘大船出漳州;一路乘小舟出同安,會攻廈門。鄭成功分兵扼高崎(今廈門北)、浯嶼(金門)、海門迎擊清軍。清軍漳州一路先出,鄭軍俟敵舟迫近時,舉火焚燒敵船。同時由海門、浯嶼兩路出擊,大敗清軍。而同安一路,也被鄭軍擊敗於高崎。結果,清軍死傷十之六七,清將達素敗退福州。此次清軍攻廈門、金門之戰,遂以失敗告終。③清康熙元年(1662),鄭成功死,其子鄭經入台灣嗣立,即位後,復往廈門。二年(1663)十月,清廷命耿繼茂、李率泰統率清軍出泉州;馬德功部出同安;黃梧、施琅部出漳州;且勾結荷蘭水師,分向金門、廈門鄭軍進攻。鄭軍在金門附近的海戰中,力挫清軍。後因高崎(今廈門北)守軍叛通清軍,裡應外合,致使廈門失陷。鄭軍退守銅山島(今福建東山島)。三年(1664)春,鄭軍鎮守將林順及南澳守將杜輝又先後降清,銅山、南澳二島皆失,鄭經退至台灣踞守。
相關詞條
-
金門之戰
《金門之戰(1949-1959)》主要內容:當人民解放軍在東南沿海凱歌進軍時,出乎意料地出現了金門登入戰的失利。1949年10月中旬解放廈門後:第十兵團...
基本介紹 圖書目錄 文摘 序言 -
廈門之戰
第一次廈門之戰第一次廈門之戰發生於1840年7月3日,是鴉片戰爭的初戰...)由此可見,第一次廈門之戰是在清軍完全沒有準備,英軍只派出一艘軍艦前往...14人。第二次廈門之戰1840年7月7日,鄧廷楨接到廈門開戰的報告,立...
第一次廈門之戰 第二次廈門之戰 第三次廈門之戰 -
金門戰役
金門戰役(中國人民解放軍方面稱金門戰鬥、金門登入戰,台灣方面稱古寧頭戰役、古寧頭大捷或金門保衛戰)是第二次國共內戰末期發生於福建省金門島的一場戰役。 中...
戰役準備 發起原因 戰役經過 壯烈犧牲 雙方損失 -
金門炮戰[第二次台海危機]
金門炮戰,目的解放台灣,統一中國,國民黨殘餘部隊逃到台灣,對抗統一,又稱第二次台灣海峽危機、台灣稱為八二三炮戰,是指1958年8月23日至10月5日之間...
概述 背景 作戰經過 開戰原因 戰區地理 -
梁新民[福建省金門縣長]
梁新民(1918年6月-2003年11月30日),又名梁允作、黃心平,福建南安人。1936年秋就學於漳州龍溪簡師,參加了由彭沖等人領導的地下黨外圍組織—...
歷史背景 -
廈門之戰[清朝和英國的戰役]
1840-1841年的三次廈門之戰是鴉片戰爭中的幾次重要戰鬥。
第一次廈門之戰 第二次廈門之戰 第三次廈門之戰 -
金門海戰
金門海戰,崇禎明荷海戰發生於明朝崇禎六年,明朝與荷蘭和海盜聯軍於金門料羅灣的作戰,明朝水師在鄭芝龍(鄭成功之父)為前鋒下以絕對優勢兵力擊敗荷蘭東印度公司...
簡介 衝突 停戰要求 結果 -
鄭成功抗清之戰
鄭成功抗清之戰是1646年(清順治四年,永曆元年)至1661年(清順治十八年,永曆十五年)鄭成功在明亡後,退守金門、廈門一帶,在東南沿海堅持抗清的鬥爭。...
戰爭背景 戰爭過程 戰爭結果 戰爭後續 歷史評價 -
廈門之戰[共產黨和國民黨的戰役]
廈門之戰,是1949年共產黨和國民黨軍隊發生的戰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