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城[中國先秦人物]

康城,男,中國先秦人物。

據史籍記載,夏啟死後,將帝位傳給了兒子太康。太康終日不理政事,宴飲遊樂,東夷有窮氏的首領后羿(音yì)乘機把太康趕下台。不久,后羿又被他的親信寒浞(音zhuō茁)殺掉,寒浞取得王位。太康死後,他的弟弟中康得立,中康的兒子相,投靠同姓斟(音zhēn)灌氏和斟鄩氏,但仍然被寒浞所殺。相的妻子無以為計,只好逃到有仍氏娘家,生下了兒子少康。少康成人後又被寒浞所打敗,投奔有虞氏。有虞氏國君見少康年輕有為,就把自己的兩個女兒嫁給他,為他修建了綸(音lún)邑(今禹州順店康城)讓他居住。綸邑西有嵩山,北有具茨,南臨潁水,土地肥沃,氣候宜人,有田一成(方圓10里),有眾一旅(500人),少康從此有了安身之地。少康便以綸邑為根據地,撫恤招納散亡的夏遺民舊部,發展生產,積蓄力量。又糾集自己的親信氏族及對寒浞不滿的部族,合力消滅了寒浞及其餘黨,“整威儀東南行,求陽翟夏王之故都”,葺宮室,修鈞台,視九鼎,天下諸侯紛紛擁戴。夏帝太康失國數十年後,少康終於“坐鈞台而朝諸侯”,重登天子之位,歷史上稱之為“少康中興”。

西漢到三國時期,綸邑歸潁川郡管轄,叫綸氏城。北魏到唐在此設立康城縣。後來行政建制雖屢有變遷,但康城地名始終沿襲未變。康城距離禹州市市區35里,舊城址北部為紫禁宮城,東部為外城,城中有兩丈多高的墩台,相傳為少康練兵點將之地。夏禹建都夏邑後,曾到崆峒山朝拜黃帝得道處,路經此地時曾駐蹕(音bì,駐蹕之意為:帝王出行時沿途停留暫住)休息,建有亭台。少康在此建城後,在原亭台處建夏禹王功德台一座,台上豎有功德碑,碑上刻有77個字,以紀念夏禹治水之功。現在康城村東頭尚有功德台遺蹟。少康城歷經風雨幾千年,舊城遺蹟大部分已蕩然不存,唯有部分殘缺城牆依稀可見。

夏王朝從禹始,到桀終,歷經14代17帝,470多年,在禹州及其附近的廣大地域內,上演了一幕幕盛衰興亡的歷史悲喜劇,也留下了許多歷史遺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