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羹堯死因

年羹堯(1679—1726)是清代康熙、雍正年間人,進士出身,官至四川總督、川陝總督、撫遠大將軍,還被加封太保、一等公,高官顯爵集於一身。他運籌帷幄,馳騁疆場,曾配合各軍平定西藏亂事,率清軍平息青海羅卜藏丹津,立下赫赫戰功。雍正二年(1724)人京時,得到雍正帝特殊寵遇,真可謂位極人臣。但翌年十二月,風雲驟變,他被雍正帝削官奪爵,列大罪九十二條,賜自盡。年羹堯之死異乎尋常,他為何被殺,至今眾說紛紜。
有人認為,年賣堯參與了雍正帝奪位的活動,雍正帝即位後反遭猜忌以至被殺。據說康熙帝原已指定皇十四子允禵繼位,雍正帝矯詔奪位,川督年羹堯參與其間。他受雍正帝指使,擁兵威懾在四川的皇十四子允禵,使其無法興兵爭位。雍正帝甫登帝位,對年羹堯大加思賞,實乃欲擒故縱,待時機成熟,即網織罪名,卸磨殺驢,處死年羹堯這個知篡位實情之人。有人不同意此說,主要理由是雍正帝繼位時,年羹堯遠在西北,並未參與矯詔奪位,亦未必知曉其中內情。
有的研究者認為,年羹堯被殺是由於他恃功驕傲、專權跋扈、亂劾賢吏苛待部下,引起朝野上下公憤。更嚴重的是,他任人唯親,在軍中及川陝用人自專,稱為“年選”,形成龐大的年羹堯集團。而且,他在皇帝面前“無人臣禮”,藐視並進而威脅皇權,甚至有自立為帝之心。年羹堯在西安總督府時,令文武官員逢五、逢十在轅門做班,轅門、鼓廳畫上四爪龍,吹鼓手著蟒袍,與宮廷相似。他還令雍正帝派來的侍衛前引後隨,牽馬墜蹬。按清代制度,凡上諭到達地方,地方大員須迎詔,行三跪九叩全禮,跪請聖安,但雍正帝恩詔兩次到西寧,年羹堯競“不行宣讀曉諭”。他在與督撫、將軍往來的咨文中,擅用令諭,語氣模仿皇帝。更有甚者,他曾向雍正帝進呈其出資刻印的《陸宣公奏議》,雍正帝欲為此親撰序言,但年羹堯以不敢“上煩聖心”為藉口,代雍正帝擬就序言,要雍正帝頒布天下,如此僭越無度,雍正帝能不寒心!《清代軼聞》說年羹堯被削兵權後,“當時其幕客有勸其叛者,年默然久之,夜觀天象,浩然長嘆曰:‘不諧矣,’始改就臣節”。可見他還曾有過叛清自立之心,只因天象不諧才作罷。乾隆時人蕭交在《永憲錄》中提及,年羹堯與靜一道人、占象人鄒魯密議稱帝之事,一旦為雍正帝察覺,其被殺就不足為怪了。
那么雍正帝是以什麼為契機置年羹堯於死地的呢?有人說是“虎入年家”一事。雍正三年(1725)十二月初,有一野虎入京城至年羹堯宅,官兵趕來將虎殺死,相傳年羹堯出生時有白虎之兆,故他是白虎托生,現虎死年家,顯然是天令年死,雍正帝便下了處死年羹堯的諭旨。另有人認為,年羹堯一案起於文字之禍。雍正三年二月,日月合壁,五星連珠,年羹堯表賀,本想用“朝乾夕惕”一詞讚美雍正帝勤於政務,但竟將此語誤寫,終成雍正帝加罪年羹堯的藉口之一。至於究竟如何誤寫,又有二說,其一是將“朝乾夕惕”寫成“夕惕朝乾”,若真是這樣誤寫,語義與本來無異,文法亦無差錯;其二是寫成“夕陽朝乾”,這就說不通了。雍正帝藉此大加發揮:年羹堯非粗心者,將朝乾夕惕寫作夕陽朝乾,是“直不欲以‘朝乾夕惕’四字歸之於朕耳……謬誤之處,斷非無心”(《清世宗實錄》卷三十)。於是待時機一到,即下手除掉年羹堯,他今朝廷及地方官員檢舉其罪狀,最後刑部等衙門定他有九十二條大罪,應凌遲處死,雍正帝故作仁慈,寬令其自裁。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