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生背景
2011年12月4日傍晚,中國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副教授葛長銀髮了一條微博,“請大家注意年終獎臨界點,寧可少千元不要超一元”,並舉出例子,比如年終獎為18000元,那么要繳納540元的稅,如果按年終獎為18001元,則需要多納稅1155.1元,即1695.1元。同理,54001元的年終獎比54000元多納4950.2元;發108001元比108000元多納4950.25元;發420001元比420000元多納19250.3元;發660001元比660000元多納30250.35元;發960001元比960000元多納88000.45元。
這是新修訂的《個人所得稅法》實施後首次發放年終獎,因為稅法“盲區”的存在,新個稅下的年終獎或遭遇“得不償失”的尷尬。
問題產生的本質是數學計算方式有誤,應納稅所得額是按全年計算的,稅率是按每月計算的,速算扣除數卻是按照每月計算的,相當於少減了11個月的速算扣除數。
計稅依據
稅務方面的專家表示,年終獎的所得稅計算方法是按國稅發[2005]9號檔案《關於調整個人取得全年一次性獎金等計算徵收個人所得稅方法問題的通知》來計算。個人取得年終獎金應單獨按照1個月的工資、薪金所得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年終獎適用稅率可以這樣看,應繳稅所得除以12(一年12個月)之後的結果根據稅率表來查,具體算法分兩種,取決於獲年終獎時的當月工資收入是否大於個稅起征點3500元。
六個盲區
稅務專家測算發現,個稅法2011年調整後,年終獎的六個新“盲區”分別為:(18001元-19283.33元),(54001元-60187.50元),(108001元-114600元),(420001元-447500元),(660001元-706538.46元),(960001元-1120000元)。鑒於此,業內人士建議,發放年終獎應該儘量避開這些區域。
計算方法
公式
根據員工當月工資薪金所得的不同,全年一次性獎金有兩種方式計算個人所得稅。
低於3500元
如果當月所得低於3500元,則要先算應納稅所得額:全年一次性獎金-“當月工資薪金所得與費用扣除額的差額”。
然後再算適用稅率:應納稅所得額÷12,用所得結果根據表2找出稅率和速算扣除數。
第三步算要交多少稅:個人所得稅應納稅額=應納稅所得額×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
舉個例子,如果當月工資所得為2000元,又發了10000元年終獎,則可先算應納稅所得額,10000-(3500-2000)=8500元,再算適用稅率,8500÷12=708.33元,稅率為3%,速算扣除數為0。所以年終獎應繳稅=應納稅所得額×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8500×3%-0=255元,與當月工資所得超過3500元的人相比,獲得1萬元年終獎可少交45元稅。
高於3500元
如果在發放年終獎的當月,員工的工資薪金所得高於(或等於)3500元,適用公式為:個人所得稅應納稅額=員工當月取得全年一次性獎金×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
適用稅率根據個人當月取得全年一次性獎金除以12的商數確定。例如如果年終獎不超過18000元,除以12每月不超過1500,則適用稅率為3%。舉例,如果您當月工資所得收入超過3500元,又獲得8000元年終獎,那么應該繳稅:8000×3%-0=240元。如果您獲10000元年終獎,那么應該繳稅:10000×3%-0=300元。
注意
全年一次性獎金除以12個月之後,其邊際稅率減小,大大減少了個人的稅負;提醒職場人員注意,速算扣除數只能扣除一次,因為這並不是將年終獎作為單獨的12個月的工資計算。但由此也產生了一個年終獎無效區間(見表一),造成企業多發獎金,員工實得收入卻變少的局面,極端情況下可能出現稅前工資多發一塊錢,稅後工資反而少到手88,000元的情況,在計算年終獎的時候需特別關注。
現行稅率
級數 | 扣除3500元起征點後 | 稅率(%) | 速算扣除數 |
1 | 不超過1500元 | 3 | 0 |
2 | 超過1500元至4500元 | 10 | 105 |
3 | 超過4500元至9000元 | 20 | 555 |
4 | 超過9000元至35000元 | 25 | 1005 |
5 | 超過35000元至55000元 | 30 | 2755 |
6 | 超過55000元至80000元 | 35 | 5505 |
7 | 超過80000元 | 45 | 13505 |
專家建議
專家建議,一是可以通過分攤提成、年終獎等大宗收入的方式,降低員工收入的稅級,達到稅率的降低。在發放年終獎時,可以在當月收入與年終獎之間進行平衡,將收入儘可能地納入低一檔的稅級上,與之相對應的稅率也會降低,從而達到了規避稅收的目的。
第二種方式是年終獎收入的多元化,除了一次性發放的現金收入,公司也可以考慮增加員工的福利形式,如為員工購買商業保險就是較好的做法,既增加了員工的福利,提高了員工的積極性,也在一定程度上達到了合理避稅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