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高台

平高台

村子位於河南省南陽市方城縣趙河鎮東南部,距縣城18公里。豫01國道正好從村中央穿過,交通便利。東臨齊莊村,南臨韓莊村,西臨漁池村,北臨井吳。由大平高台和小平高台組成。由於村北有海拔166米的高土丘,方圓10里都能看到而得名,現土丘位於趙河原第二初級中學院內。土丘也是平高台遺址所在地。這裡是長江、淮河兩大流域的分水嶺,位於南陽盆地北上的方城縣平高台遺址(新石器時代遺址所在地)震驚了世界。 平高台遺址位於方城縣趙河鎮平高台村北,文化層堆積厚度達3米。平高台村人口二千多人,以種田為生,主要種植小麥,玉米,大豆,小辣椒,棉花等農作物。小辣椒是村里一個特產。 村內有中學一所,國小一所,中央糧庫和棉花廠都在這裡建立。另有磚廠、麵粉廠等企業。

簡介

平高台遺址地圖 平高台遺址地圖
平高台出土文物 平高台出土文物

2004年4月,省考古隊對平高台遺址渠線占壓部分實施考古發掘,從這裡面出土了石鏃、石鐮、陶器動物浮雕像及鼎罐、壺、碗等陶器殘片,初步論斷為龍山時期的遺物,它們距今至少已有4000年。他們確認遺址面積91萬平方米,渠占壓面積12萬平方米,目前乾渠占壓部分已經發掘的1/3還不到”。據了解,整個遺址的發(掘區域分東、中、西 個區東區發現龍山文化時期城牆遺址一處,發掘物有鼎、繩紋罐、壺、碗等陶器殘片;中區發掘出漢代文化堆積層和1座土坑漢墓,其中漢代文化堆積層出土有漢磚、板瓦、筒瓦等遺物;西區發現龍山時期灰坑9個、西漢時期墓葬6座和灰坑1個,西漢墓葬出土有陶鼎、罐、瓮、壺、斧、碗、倉、灶、豬圈、狗、雞、鴨、五銖錢等隨葬品。真正令人唏噓感慨的是,遺址上出土的陶、石、骨、蚌器等,分屬仰韶文化、屈家嶺文化、龍山文化,文化層堆積厚度達3米。專家認為,平高台遺址包含有新石器時代、商、周、漢代文化遺存,內涵豐富,延續時間長,多類文化遺存疊壓,對研究漢水流域的文化序列具有重要意義。事實上,僅龍山文化的發展就經歷了1000年左右,距今為4000-5000 年。這一片普通的黃土地,衍生出來發掘出的中華文明厚積如山!均為龍山文化時期遺物。這個遺址的東區發現了龍山時期文化城址一處,城牆寬11.5-12.5米,城壕寬14.5-16 米,出土有鼎、繩紋罐、壺、碗等陶器殘片。遺憾的是龍山文化城址的建設、使用及城垣的形狀、大小還沒有找到確鑿的證據,仍有待於進一步勘探確定。

趙河鎮政府歡迎有志人士來考察,投資。目前已建成幾百畝用於種植鮮桃及小辣椒的綠色基地。

傳說

河南省南陽市方城縣趙河鎮平高台村,分大平高台和小平高台、新街三大片。這個村九個隊,有五千多口人,屬於平原地帶,但是村北邊有一個占地五十多畝地的鼓疙瘩,有五十米多高,以前上面有個土地廟,後來被平高台中學占用,平高台遺址是河南省一級文物遺址,南陽地區唯一的省一級文物保護地。南水北調大運河是國家工程,南陽是水源頭。經過平高台時,還要躲避此遺址,繞邊而過。2005年開發其中一片遺址,發現了地下古城,出土了陶瓷古罐,骨物玉器,屬於龍山文化時期文物,當時國家領導人張思卿還參觀發掘現場。有時農民在上面耕地時,都可以揀到寶物。平高台雖小,卻有個大傳說呢?
很久很久以前的秦朝,陽城(秦統一後,設方城為陽城)有個青年人叫陳勝,他心懷天下、抱打不平,嫉惡如仇。一天上他平高台舅家劉官吏家走親戚,看見一個惡少在苞谷地欺負一個弱女子,他看到光天化日還有人敢如此大膽行兇作惡,順手拿起一個地上石頭就把惡少給砸死了。
這一幕,恰好被一個叫張良(此人隱居方城黃石山,得人間奇人黃石公真經)的紅面人看到,他自言自語到:這個青年年少有為,膽大包天,出手狠毒,如果臉厚心黑,將來畢是帝王之材。
張良走到陳勝身邊說:殺人償命,欠債還錢,你殺了人,準備怎么辦?
陳勝說:扔到河裡,算他溺亡!
張良誇他說:你人小鬼大,智勇雙全,將來領群人造反,可當大王呀!
張良說完,就把一套《黃石兵書》送給陳勝。並說,這套兵書是貴地黃石山上,黃石仙人送給我的,對你很有幫助。
陳勝接過兵書,雙手作揖跪在地上說:請您留下尊姓大名,將來定湧泉相報。
張良說:我送你書是有要求的,秦王殘害百姓,修建長城,江山日下,已經到了氣數盡頭。
張良指著高台說:我今日遊走此地,看到了前楚國修的長城,氣宇軒昂,真龍盤鏇,獨霸群山。到了此村,看到地氣凸起,遠觀,是一隻鳳凰下架於此,此地要出大人物,此處要成首都,希望你精讀兵書,有機會時揭竿起義,推翻秦朝。
陳勝聽後,雙手一抱說:請前輩指點,我做夢都是想著如何推翻殘暴的秦王,平分土地財產,讓老百姓一同富裕!我經常對民眾說:“苟富貴,不相忘。”
張良捋了一下鬍子笑著說:你長著官相,貌似善良,其實臉厚心黑,下手狠毒,你鼻是鷹鼻、嘴是虎嘴、牙是獠牙、眼是蛇眼、耳朵大如小斧頭、眉毛豎立似鋼刀,具備成王的先天條件。如果能在此處凸出的鳳凰寶地上蓋間房屋,修讀兵書,到鳳凰展翅、翱翔天空之日,你就能成王,此處是你建立政權的理想之地,但是,這個鳳凰地形不容墾挖,否則,當上大王也氣數不長,容易被手下叛變陷害,做長久之王,靠得是善待百姓和風水氣數。我姓弓長,名浪花去水。說完,便突然消失在陳勝面前。
張良走後,陳勝在平高台苦讀《黃石兵書》九載春秋,領悟出神奇兵書的用法秘笈,在平高台最高處修建個練兵台,教授老百姓模擬演練武器、方陣走法。現在這個方形石柱還在,像個定海神針定在最高處。出師後,陳勝、吳廣糾集一番農民借下雨不能趕到做工地點,害怕被殺為理由,在大澤鄉揭竿起義,木棍當槍,鋤頭當刀,殺貪官,分財富,迅速占據一些城市,建立張楚政權,提出均貧富口號,陳勝被稱為陳勝王。
任何事情都在變數之中,不到最後一刻,沒當皇帝之前難分王候和賊寇。就在陳勝快要橫掃天下,稱王成帝時,有個江蘇徐州沛縣的亭長(相當於派出所所長)劉邦,用“斬白蛇,順天意”之計,拉攏一幫農民,起義造反,占據了一些城市,為了做大漢天子,聽取張良建議,派人偷偷挖了平高台一圈深溝,鳳凰翅膀被折斷,地氣崩潰。不久,陳勝被自己車夫殺死。劉邦用“糖稀引螞蟻”之字計,在江邊寫下“西楚霸王自縊處”讓項羽感到“天誅殺,不可違”拔劍烏江自盡,無臉再見江東父老。劉邦使用三計,剷除陳勝、項羽,隨後就做了皇帝,張良成了他的軍師。從陳勝死後,平高台這個帝王之都沒有再建立起來,直到現在,被劉邦挖過溝壑的土,下雨天潮濕時還有紅色的苔膜,據傳是鳳凰翅膀在流血,到現在為至,很多河南人還為這個折翅的鳳凰錯失機遇而感到惋惜。劉邦足智多謀,善用人才,是中國歷史上無人能比權術帝王,在世界上備受各國人民崇拜。

故事

河南一高齡老農曆經十載寫村史

李景芳 李景芳

豫西南方城縣趙河鎮平高台村八十四歲老農李景芳,歷經十載,撰寫成了本村村史《平高台村史》。目前,這部村史已被該縣有關部門收存。
李景芳一九一九年出生,年幼讀過私塾,自幼勤奮好學,酷愛史書和寫作。一九九四年春,開始運用農閒時間寫作本村村史。他採取走訪、座談、查閱資料等形式,用第一人稱形式記錄平高台村的歷史狀況。去年以來,對近十年寫作資料進行整理、修改,連綴成篇。今年九月初,一部具體細微的《平高台村史》編撰完畢,與世人見面。
該村史共五點五萬字,主要記錄一九一一至一九四九年間平高台村的歷史演變和風土民情。系統翔實地記載了平高台村的來歷、發展及演變、村民姓氏變遷、出土的古文物、駐軍、匪患以及廟會、剪髮、放足、築路、溫疫等自然災害、編查保甲戶口、成立聯防隊等一系列社會狀況。尤其詳細記載了村民抗日、慶賀抗戰勝利的狀況。
據有關專家講,該村史揭示了舊中國豫南一個行政村數十年的動盪和辛酸,對研究二十世紀上半葉中國豫南行政村的演變、民族風情、自然災害等具有重要參考價值。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