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幼新書》卷十六引《聚寶方》
組成
人參、白茯苓、百合、甘草(炙)、白朮、桔梗各等分。
功效
定喘和氣,補虛思食。
主治
小兒氣不和,喘咳上氣。
用法用量
每服1錢,水8分,加生薑少許,煎5分,溫服。
製備方法
上為末。
《古今醫鑒》卷十
組成
蒼朮1錢5分,梔子1錢5分,當歸1錢,青皮1錢,枳殼1錢,木香1錢(臨熟時入木香再煎),甘草3分。
主治
心痛。
用法用量
加生薑3片,水1大碗,煎至7分,通口服。
製備方法
上銼1劑。
《衛生寶鑑》卷十二
組成
青皮(去白)3錢,雞心3錢,檳榔3錢,大黃7錢,陳皮(去白)5錢,白牽牛2兩(半生半炒,取頭末1半)。
主治
濕熱大盛,上攻於肺,腹脹喘滿,神氣躁亂。
用法用量
每服3錢,煎生薑湯1盞調下,不拘時候。1服減半,再服喘愈。
製備方法
上為末。
臨床套用
喘滿己未歲初秋,越三日,奉召至六盤山。至八月中,霖雨不止,時承上命治不鄰吉歹元帥夫人,年逾五旬,身體肥盛,因飲酒吃湩乳過度,遂病腹脹喘滿,聲聞舍外,不得安臥,大小便澀滯,氣口脈大兩倍於人迎,關脈沉緩而有力。予思霖雨之濕,飲食之熱,濕熱大盛,上攻於肺,神氣躁亂,故為喘滿。邪氣盛則實,實者宜下之,故制平氣散以下之。
各家論述
《內經》曰:肺苦氣上逆,急食苦以瀉之。散用白牽牛苦寒,瀉氣分濕熱,上攻喘滿,故以為君;陳皮苦溫,體輕浮,理肺氣,青皮苦辛平,散肺中滯氣,故以為臣;檳榔辛溫,性沉重,下痰降氣,大黃苦寒,蕩滌滿實,故以為使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