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
常雨喬木群落是指熱帶型的喬木群落,它是與地球表面最有利於植被的生存條件有聯繫的,熱和水分都很充分,並且全年都或多或少均勻地分配。常雨喬木群落主要是由某些常綠喬木構成的。
特點
常雨喬木群落分布地區的氣候條件或多或少是相同的,降雨量通常都超過200~400厘米,常常達600~1000厘米(在夏威夷群島的山區則達1200厘米)。降雨量在全年內的分配是均勻的。空氣的濕度達90%或更高。全年溫度在25~30℃的範圍內變動。最熱月份和最冷月份之間的溫度差異不超過1~6℃,最冷月份的溫度也超過18℃,最高溫度很少超過35~36℃。因為大氣中含有大量的水蒸氣,所以光照強度也不是很高,
常雨喬木群落的植物種類成分極其豐富,而且相互雜生,很少形成純林,生長期連續無間,植物終年蔥綠繁茂。無數的喬木、灌木以及草本、藤本、附生植物,組成多層次的鬱閉叢林。一般有4~5層,多者可達11~12層,樹冠成鋸齒狀,參差不齊。許多喬木為爭取日照,都努力往上生長,樹幹很少分枝,高者可達80~100米,有些樹種在樹幹底部生有板狀根。占優勢的喬木樹種多屬桃金孃科、芸香科、楝科、樟科、棕櫚科、夾竹桃科等,盛產紅木、烏木、綠木、西班牙杉、巴西果、乳木、象牙椰子、美洲膠樹、油棕等各種經濟林木;藤本植物以榕屬、天南星科、棕櫚科、合歡亞科等為主,附生植物以鳳梨科、真蕨科等最為典型。
常雨喬木群落髮育的典型土壤是磚紅壤和具有灰化現象的紅壤,前者分布在地勢較高、排水良好、並且有著比較少雨季節的地區,如亞馬孫河中、下游地區,地表還往往分布有磚紅化殼;後者主要分布在各季降水豐沛、森林鬱閉、革本植被缺乏的亞馬孫平原西部地區,土壤的淋溶過程特別旺盛。此外,在排水不良的沿海地帶,紅壤遭受沼澤化;在河漫灘地帶,沖積土廣布。
劃分類型
由於各部分所處地理位置、地面高度以及排水情況的不同,各種喬木的組合也有所差異。因此,常雨喬木群落可分為三個不同類型:①紅樹群落,分布於沿海一帶;②低地常雨喬木群落(又稱伊加泊群落),發育子低濕河漫灘以及其他沼澤性卑濕地帶,林木比較稀疏和低矮;③高地常雨喬木群落(又稱埃特群落),發育於高位平原地區,種類成分較前者豐富,植物生長也更為繁茂。
分布地區
常雨喬木群落在赤道的南北兩方占據了很大的面積,但向北和向南都沒有超出熱帶的範圍。常雨喬木群落分布於中美洲(主要是在東岸)。大安的列斯群島和小安的列斯群島,常雨喬木群落也占據了南美洲的大片面積(亞馬孫河流域、蓋亞那、南美的東岸)。在非洲,常雨喬本群落主要分布於剛果河流域、馬達加斯加的東岸等。在亞洲,常雨喬木群落占據了印度斯坦的西岸、鋁蘭島,中印半島的大部分,整個馬六甲半島、大小巽他群島,摩鹿加群島、伊里安、菲律賓群島、台灣島的南部、海南島和澳洲的東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