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介紹
一《集韻》十卷,南宋初刻本。卷中鈐有“虞山錢曾遵王藏書”朱印。錢曾,字遵王,為清代早期藏書家,常熟人,是翁氏同鄉,其藏書樓為“述古堂”,著錄有《讀書敏求記》,並編有《述古堂目錄》。《集韻》自錢氏以後蹤跡隱秘,同治間為翁同龢收得。故康熙後期以來,僅有毛晉汲古閣、錢曾述古堂二影抄本流傳於世。述古堂影印本藏上海圖書館,1983年,又由顧廷龍作序交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行世。顧先生因未見到祖本而遺憾,想不到在他謝世之後,祖本回歸到圖書館。次此本實為《集韻》傳世最早、最善之本,也是通行諸本的祖本、孤本。二、《邵子觀物篇》二卷、《後錄》二卷、《邵子漁樵問對》一卷,宋邵雍撰,南南宋刊本。冊中鈐有怡府藏印,當是同治初怡府敗落後流出為翁氏收到。愛新覺羅.允祥,康熙第十三子,康熙六十一年封為“怡親王”,去世後封為“怡賢親王”,好收藏,由於勢力和財力上的優勢,所收藏圖書無論質量和數量都是上乘。怡賢親王之子弘曉也喜藏書。乾隆年間,開四庫館,徵集天下圖書,弘曉未進怡府所藏,因此怡府的收藏為天下罕見者甚多。同治皇帝即帝位,怡親王戴恆因擅政被治罪賜死,怡府藏書流落人間,聊城楊紹和(海源閣)、常熟翁同龢(綵衣堂)、吳縣潘祖蔭(滂喜齋)、杭州朱學勤(結一廬)得之最多。
三、《長短經》九卷,唐趙蕤撰,卷末有“杭州淨戒院新印”牌記一行,是南宋紹興八年以前的刊本,該本書衣有乾隆三十八年進入四庫館朱記,卷前有乾隆題詩,為四庫全書底本,也是通行諸本的祖本、孤本。
四、《重雕祖本鑒誡錄》十卷,五代後蜀何光遠撰。南宋中期浙江刊本,《百宋一廛賦》中稱之謂“光遠鑒誡”。卷前有項元汴、朱彝尊、王士禛、徐嘉炎、查嗣瑮、曹寅、汪士鋐諸家跋記,彌足珍貴。為傳世諸本之祖本、孤本。
五、《會昌一品制集》殘本十卷,全書應為二十卷,唐李德裕撰,宋刻本。此書由明李廷相、清黃丕烈遞藏,自黃家轉入常熟陳揆稽瑞樓,陳氏逝世後,藏書大部分歸翁心存,至今在翁氏家已歷六世,一百五十多年來,學者均為獲見原書。此書為傳世孤本。
六、《丁卯集》二卷,唐許渾撰。此書為南宋後期臨安陳宅書鋪刻本,前人稱之為“書棚本”。此書經明項子協、沈松,清季振宜、宋筠、黃丕烈遞藏,為傳世孤本。
七、《注東坡先生詩》四十二卷,宋人施元之、顧禧注。宋寧宗嘉泰年間淮東倉司刊理宗景定壬戌(1262)修補印本。此刻本用善書者傅穉手書上版,以書寫秀美、雕版精工著稱,至今仍墨光如漆,為宋刊本中的名品,有翁同龢、汪鳴鑾、潘祖蔭諸跋,據跋,此書為同治十年(1871)翁氏購之於怡親王府。幾年前,我訪鐵琴銅劍樓時,順便看了翁氏綵衣堂,在此看到了台灣影印行世的本子。
八、《新刊嵩山居士文全集》,宋晁公遡撰。宋乾道四年四月刻本。卷首鈐有明晁瑮、清葉國華、劉熹海藏印。此書自劉熹海家傳出後,即轉入翁氏,故近百年來世人罕見,為僅存宋刊孤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