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寧文物古蹟

中國印山

2003年,常寧籍畫家吳國威倡導在境內廟前鎮的石頭山上雕刻人物頭像、古詩詞等,以建立常寧新一個旅遊景點,此舉得到常寧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經過反覆精雕細刻,2005年古詩詞、歷代著名帝王肖像、傳說故事人物肖像等印章基本雕刻完成。隨後,中國印山作為旅遊景點正式對外開放。

至聖寺

在大義山腰,鹽湖鎮內,明末清初禪師淨訥選勝於此,建至聖寺、藏經樓、月來軒、燕窩塔等,寺院規制宏偉,為清代民國時期縣內叢林之冠。1975年因修水庫,舊址被淹。20世紀80年代,僧人及信眾在原址附近重建寺庵。

金龍巖

在縣南廟前鎮。山形似半月,岩亦似半月。岩口寬32米,高約10米,洞深60米,直入分三窩,前闊於中,中闊於後,前窩明清時有真武廟,廟前有觀音閣,後有水池,前窩兩穴有鐘鼓石。前窩突出一石,鱗鼠悉具,儼然龍首,其名源此。民國24年重修觀音閣。洞中原有摩岩石刻11處,尚能辨者4處。近年好事者在原址上重建廟閣。並在其山石上摩刻多處。

培元塔

在城區西北宜潭鄉大立村內。清同治五年(1866)唐訓芳倡建。塔七級八楞,高36.3米,基周圍66.7米,一層牆厚4.5米,4門、北門為假門,正門南向,上刻“培元塔”額,塔空心而有變化,1——2層為正方形,2——6層為八角形,7層和塔頂為園形,頂楞爪各懸1個小鐵鐘,現存2個。從第一層夾巷起有石磴螺鏇上升,可攀登塔頂。頂豎鐵葫蘆,高4.3米,用4根鐵鏈固定在塔頂上。系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肖震球烈士墓

1927年常寧縣農民協會委員會長肖震球烈士墓,在塔山鄉向陽村內。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水口山工人子弟學校第二校舊址

位於水口山鉛鋅礦西側,為磚木結構2層樓房,座西北向東南,1923年春,水口山工人大罷工取得勝利後,發動工人籌集資金,建立水口山工人補習子弟學校第二校。是年冬,工人運動遭到鎮壓,二校被封。1926年秋,水口山鉛鋅礦工會成立後,學校恢復,陳章甫、劉漢之等在此講過課,為縣文物保護單位。

水口山工人俱樂部舊址

水口山工人俱樂部舊址——康家戲台在常寧縣水口山鉛鋅礦區東側的康家溪畔。民國10年(1921)冬,毛澤東在衡陽建黨後,多次指示衡陽的黨組織要以水口山為重點,深人到工人民眾中去,啟發工人覺悟,傳播馬克思主義。民國11年(1922)前後,中共湘區委員會先後派共產黨員蔣先雲、謝懷德、毛澤罩前往水口山開展工人運動。同年11月27日,3000多工人在康家戲台舉行了水口山工人俱樂部成立大會。12月5日,俱樂部領導水口山工人舉行大罷工,取得勝利,在中國工人運動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康家戲台始建於清代,坐北朝南,磚木結構,歇山頂,脊中飾葫蘆寶頂,台角懸風鈴,浮雕裝飾,具有民族建築特色,面積77.84平方米。1959年、1972年、1983年均公布為湖南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969年曾進行較大修繕。現保存尚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