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布拉格
(捷克語:Praha,德語:Prag,英語:Prague)是捷克共和國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歐洲最美麗的城 布拉格
市之一,地處歐洲大陸中心,分布在七座山丘上,有伏爾塔瓦河蜿蜒流經。人口118.3萬(2006年3月),面積496 平方公里,全市共設22 個區。平均海拔235 米,為典型的大陸性氣候。
歷史起源
新石器時代,布拉格即有人類居住,自從舊石器時代起,布拉格所在的
地方就已經有人類定居。大約公元前500年,凱爾特人的波伊(Boii)部落居住布拉格在這一地區,他們將這個地區稱為波希米亞。後來,日耳曼人趕走凱爾特人,移居到這一地區。到公元6世紀,日耳曼人部落多數移居到多瑙河流域,一支斯拉夫部落乘機從西面入侵,定居在波希米亞地區,他們就是捷克民族的祖先。
九世紀建成城堡和定居點,舊城由波希米亞君主瓦茨拉夫一世建於1230/34年間。 1345—1378年,在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兼波希米亞國王查理四世治下,布拉格達到鼎盛時期。在歐洲宗教改革和1618—1648 年的三十年戰爭中,布拉格具有重要地位。1621年6月21日,以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羅馬教皇、西班牙貴族諸侯為代表的“再造天主教運動”鎮壓了布拉格市民起義,並處決了起義領袖。1631年和1648年布拉格先後被撒克遜人和瑞典人占領,從此進入衰落時期。十八世紀,中歐局勢穩定,經濟重新發展,布拉格人口增多,日耳曼、西班牙、義大利貴族及商人云集於此,對布拉格的建築風格和經濟文化生活帶來很大影響。
交通運輸
布拉格城市公共運輸包括:城市火車、捷運、有軌電車、公共汽車。捷運一共有A、B、C三條線,縱橫交錯貫穿整個布拉格,三條捷運線在市中心都可以互相交錯轉換。有軌電車共有31條線路,通車裡程500公里,609個車站都由調度中心電腦調度,捷運和有軌電車站的終點都有公共
汽車連線形成蜘蛛網狀。城市交通以捷運和有軌電車為主,城市邊緣以公共汽車和城市火車為主,捷運、有軌電車、公共汽車和城市火車組成了較為完善的交通網路,為全市120萬人口和每年大約9000萬的遊客提供了方便。
捷運口和電車、汽車上都有自動打票機,沒有人看管全憑自覺。他們監督逃票的方法是在各個交通工具和線路上有巡迴檢查員,檢查員在執行公務的時候向乘客出示檢查牌,檢查完畢都要表示謝謝。如果抓到逃票的要對方出示身份證記下有關個人信息然後給罰單自己去銀行交款,每次罰款300元,重要的是留下了不良的個人信息影響了個人信用。
建築名勝
布拉格現擁有各類古建築物1700多處,故有“世界建築藝術博物館”之稱。該市最古老的建築為維舍赫拉德城堡,始建於九世紀下半葉。中歐第一所大學—查理大學和融哥德式建築和巴洛克式建築藝術為一體的查理橋分別興建於1348年和1357年。
布拉格
布拉格這個名稱來自德語,當地稱它為布拉哈,意為“門檻”,其原因是伏爾塔瓦河在這裡流經一個暗礁,水流湍急,酷似越過一個門檻。還有這樣一個傳說:古時開始建設城市時,建築師來到這裡勘察,他遇見一個老人,正在鋸木做門檻,做得異常認真、仔細,建築師深受感動,城市建成之後,便命名為布拉格。
伏爾塔
伏爾塔瓦河將城市分為兩部分,河上建有10幾座不同時期的橋樑,最著名
的是查理橋。市區的帶有尖塔或圓頂的塔式古老建築,大部分保存完好,其中以哥德式或巴羅克式建築數量最巨、最為著名。它們大多為教堂。高高低低的塔尖,毗連成一片塔林,因而布拉格有“百塔之城”之稱。在陽光照耀下,“百塔”顯得金碧輝煌,因而又被稱為“金色的布拉格”。布拉格城堡位於伏爾塔瓦河的丘陵上,已有1000多年歷史,60多年來歷屆總統辦公室均設在堡內,所以又稱總統府,城堡包括以下部分。 布拉格城堡畫廊新近重新整建完畢的布拉格城堡畫廊(Obrazarna Prazskeho Hradu)必須另外付費才可進入,其內收藏了許多古典繪畫,最早從16世紀開始,而以16到18世紀繪畫為主,涵括了義大利、德國、荷蘭等各國藝術家作品,共有4,000餘幅。 布拉格城堡畫廊的原址是城堡馬廄,在改建為城堡畫廊的過程中,發掘出布拉格城堡最早的教堂-聖女教堂,部份遺蹟存放在城堡畫廊中。
聖維塔
聖維塔大教堂(Katedrala sv. Vita)是布拉格城堡最重要的地標,除了豐富的建築特色外,也是布拉格城堡王室加冕與辭世後長眠之所。聖維塔大教堂歷經3次擴建,西元929年的聖溫塞斯拉斯圓形教堂,在西元1060年時擴建為長方形教堂,1344年查理四世下令建造目前的哥德式建築,卻一直到西元1929年才正式完工。 聖維塔大教堂的幾個參觀重點包括20世紀的彩色玻璃窗、聖約翰之墓和聖溫塞斯拉斯禮拜堂。走進教堂入口,左側色彩鮮麗的彩色玻璃是布拉格著名畫家穆哈的作品;教堂內有純銀打造、裝飾華麗的聖約翰之墓,他是1736年的反宗教改革者。聖溫塞斯拉斯禮拜堂位於聖約翰墓之後,壁畫和聖禮尖塔均有金彩裝飾。
查理時期
14世紀,布拉格在神聖羅馬帝國盧森堡王朝的查理四世統治下達到鼎盛時期。查理四世是捷克公主和盧森堡的約 翰的長子,於1316年出生在布拉格,1346年當他父親去世時成為波希米亞國王。由於他的爭取,布拉格教區在1344年升格為總教區。1355年,查理在羅馬加冕,
成為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布拉格成為神聖羅馬帝國的京城。查理希望布拉格成為世界上最美麗的城市之一。他將布拉格建成帝國境內最為輝煌的城市,而位於該市最為顯赫的建築就是聖維特主教座堂,在中歐首先採用了宏偉的哥德式,室內裝飾採用了獨立的藝術風格,稱為波希米亞學派。1348年4月7日,他建立了中歐、北歐和東歐的第一所大學,今天稱為查理大學,是捷克最古老的大學,也曾是德國第一所大學。同年,他還在老城的旁邊建立了布拉格新城(Nové Město),並在新城和小城之間架起了查理大橋。他還新建了許多教堂。當時,布拉格是歐洲的第三大城市,擁有一個造幣廠,德國和義大利的商人和銀行家聚集於此。 1402年起,查理大學的神學教授胡斯在伯利恆小教堂用捷克語布道,讓平信徒與神職人員同領聖體和聖血,而被教庭裁定為異端,1415年7月6日在康斯坦茨處以火刑。4年以後,布拉格發生第一次擲出窗外事件,引發了胡斯戰爭。
哈布斯堡
自1526年起,波希米亞開始處於哈布斯堡王朝的統治之下。魯道夫二世在位時(1576-1612年),再次將神聖羅馬帝國的首都設在布拉格。他除了熱衷於占星術和魔法
,同時也熱愛藝術,使得布拉格成為歐洲的文化之都,聚集了克卜勒等一批天文學家、畫家。1617年,狂熱的天主教徒,皇帝斐迪南二世登基,決意不再容忍新教徒。1618年,布拉格再次發生擲出窗外事件,引發了殘酷的三十年戰爭。1621年在城外不遠處進行的白山戰役中,捷克軍隊戰敗,27名新教徒貴族在老城廣場被處死。1648年,瑞典軍隊攻占並洗劫了布拉格,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將宮廷遷往維也納,此後布拉格進入一段蕭條時期,城市人口也從戰前的6萬下降到2萬。 1689年的一場大火燒毀了布拉格,隨後該市得以重建。在18世紀,該市經濟持續上升,到1771年擁有8萬居民, 其中有許多是貴族和富裕的商人,在城內興建了許多宮殿、教堂和花園,它們普遍採用裝飾華麗的巴洛克風格,在全世界贏得了聲譽。1784年,原來的四個自治鎮——城堡區(Hradčany,位於城堡西面和北面)、小城(Malá Strana,位於城堡南邊)、老城(Staré Město,亦位於城堡東邊,與城堡區隔河相對)和新城(Nové Město,位於東南方),正式合併為一個城市。
1806年,根據拿破崙的命令,神聖羅馬帝國解散了,皇帝弗蘭西斯二世放棄神聖羅馬皇帝稱號,改稱奧地利皇帝弗蘭西斯一世。
1848年革命震撼了整個歐洲,同樣也震撼了布拉格,但被猛烈的鎮壓。第二年,捷克民族主義運動(反對另一個民族主義政黨,統一日耳曼)開始興起,直到在1861年在市議會中贏得多數。
19世紀,布拉格城市繼續擴張。1850年,猶太區(Josefov)併入布拉格市。1883年,布拉格市又添加了高堡(Vyšehrad)區。工業革命對布拉格產生了巨大影響,這是因為附近地區有煤礦和鋼鐵工廠,對開設工廠很有利。波希米亞成為奧匈帝國境內最富裕的地區。第一個郊區Karlín形成於1817年,20年後人口就達到10萬。1842年,布拉格興建了第一條鐵路。
改革事件
1968年捷共中央第一書記杜布切克發起了“布拉格之春”改革,有脫離蘇聯控制傾向。蘇軍決定武裝干涉。6月 下旬,華約在捷境內舉行軍事演習,演習結束後遲遲方撤。7月之後,局勢有所緩和。8月3日晚華約在捷簽署聯合聲明,危機似乎已經過去了。8月20日晚11時,布拉格機場接到一架蘇聯民航機信號“機械事故,要求迫降”沒有理由不同意。客機一降落,數十名蘇軍突擊隊員衝出機艙迅速占領機場。幾分鐘後,蘇第24空軍集團軍巨型運輸機開始降
落,一分鐘一架。1小時後,一輛蘇聯大使館的汽車引路,蘇軍空降師直撲布拉格。於此同時,蘇陸軍總司令帕夫洛夫斯基大將指揮4個蘇軍裝甲師,1個空降師,1個東德師從波蘭直搗布拉格。(西方向第一方面軍〕駐德4個蘇軍師,1個東德師切斷捷西部邊界。(西方向第二方面軍〕駐匈蘇軍8個師,匈軍2個師,保加利亞軍一部從南部進攻。(西南方向第一方面軍〕蘇波合成軍4個師進攻北部。(西方向第三方面軍)同時蘇軍對北約與捷軍開始全面電子壓制。21日拂曉,蘇軍占領布拉格,逮捕杜布切克。在進攻開始6小時後,蘇軍控制了捷克全境。幾十萬捷軍被全部繳械,北約也沒來得及作出任何反應。這是蘇軍一次典型方面軍群進攻戰役。西方向主攻,西南方向配合,共動用4個方面軍,1個坦克集團軍,4個諸兵種合成集團軍,26個師,約30萬人。但由於進攻過快,兩個戰略方向的後備坦克集團軍群均未出動,只動用了各集團軍,師,團的直屬坦克,共有9000餘輛。
著名學者
威廉·亨利·布拉格與其子威廉·勞倫斯·布拉格為英國著名物理學家,通過對X射線譜的研究,提出晶體衍射理論,建立了布拉格公式(布拉格定律),並改進了X射線分光計。1915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英國倫敦大學的亨利·布拉格和他的兒子英國曼徹斯特維克托利亞大學的勞倫斯·布拉格,以表彰他們用X射線對晶體結構的分析所作的貢獻。布拉格這個名字幾乎是現代結晶學的同義詞。
《人與科學》
1895年發現X射線之後,許多物理學家認為它是一種特殊的光線——你可以用X射線拍攝木頭裡的釘子或是手掌里的骨頭——其性質應該與波一致。但是沒有人能夠肯定,因為尚無人能夠確鑿無疑地證實X射線具有衍射等波特有的性質。關鍵問題是,在進行衍射試驗時,光柵縫隙的大小應該與試驗對象的波長相當。每英寸兩萬線的光柵適用於可見光。但是X射線比可見光能量大得多,這按照經典物理學的解釋,意味著其波長要短得多——可能只有可見光波長的千分之一。製作如
此精細的光柵完全是不可能的。 威廉·勞倫斯·布拉格(Sir William Lawrence Bragg, 1890—1971),英國物理學家。1890年3月31日,勞倫斯·布拉格生於澳大利亞阿德萊德,他和其父親均為著名科學家。勞倫斯·布拉格1954—1966年擔任皇家研究所教授和所長,曾被選為中國物理學會的名譽會員。他是繼盧瑟福之後卡文迪許實驗室的第五任主任。他在綜合與組織不同學科領域的科學研究方面作出了巨大的貢獻。1915年,布拉格父子因在X射線方面的傑出成就而共同獲諾貝爾物理學獎。勞倫斯·布拉格十分重視科學教育工作,培養以及與他合作的的各國學者(包括中國學者在內)近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