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市場環境預測
例如,人口總量和人口結構的變化,對產品的需求會帶來什麼樣的影響;人口老齡化意味著什麼樣的商機;巨觀經濟運行的景氣或不景氣,對特定的市場和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會帶來什麼樣的影響,應採取什麼樣的對策;產業政策、貨幣政策、就業政策、能源政策等政策調整,對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有什麼樣的作用,應如何利用這些政策;國際政治經濟的動盪、經濟危機、地區衝突對國內企業有何衝擊,應採取什麼樣的應對策略等等,都是市場環境預測的具體內容。市場環境預測應即使收集外部環境變化的信息,分析環境變化帶來的威脅和機會,分析企業的優勢與劣勢,才能得出較為中肯的預測結論。
市場環境預測的作用
市場環境預測的作用主要有:
1 尋求機遇; 2迎接挑戰;3 掌握市場規律。
市場預測的四大原則
市場預測本身要藉助數學、統計學等方法論,也要藉助於先進的手段。我們先不講技術和方法,對企業的管理者而言,可能最先關注的是怎樣形成一套有效的思維方式?以下幾個原則可能會有些啟發:
相關原則
建立在“分類”的思維高度,關注事物(類別)之間的關聯性,當了解(或假設)到已知的某個事物發生變化,再推知另一個事物的變化趨勢。
最典型的相關有正相關和負相關,從思路上來講,不完全是數據相關,更多的是“定性”的。
(1)正相關是事物之間的“促進”,比如,居民平均收入與“百戶空調擁有量”;有企業認識到“獨生子女受到重視”推知玩具、教育相關產品和服務的市場;某地區政府反覆詢問企業一個問題:“人民物質文化生活水平提高究竟帶來什麼機遇”,這實際上是目前未知市場面臨的一個最大機遇!該地區先後發展的“家電業”、“廚房革命”、“保健品”應該是充分認識和細化實施的結果。這也體現企業的機遇意識。再如現在進行的人口普查,有專家提出那些資料是企業的“寶”,就看您怎么認識了:有個大型家具企業,起家把握的一個最大機遇是“中國第三次生育浪潮生育的這些人目前到了成家立業的高峰”。
(2)負相關,是指事物之間相互“制約”,一種事物發展導致另一種事物受到限制。特別是“替代品”。比如資源政策、環保政策出台必然導致“一次性資源”替代品的出現,象“代木代鋼”發展起來的PVC塑鋼;某地強制報廢助力車,該地一家“電動腳踏車”企業敏銳地抓住機遇也是一樣。
慣性原則
任何事物發展具有一定慣性,即在一定時間、一定條件下保持原來的趨勢和狀態,這也是大多數傳統預測方法的理論基礎。比如“線性回歸”、“趨勢外推”等等。
類推原則
這個原則也是建立在“分類”的思維高度,關注事物之間的關聯性。
(1)由小見大—從某個現象推知事物發展的大趨勢:例如現在有人開始購買私家汽車,您預見到什麼?運用這一思路要防止以點代面、以偏概全。
(2)由表及里—從表面現象推實質:例如“統一食品”在崑山興建,無錫的“中萃面”應意識到什麼?“海利爾”洗衣粉到蘇南大做促銷,“加佳洗衣粉”意識到可能是來搶市場的。換個最簡單的例子說:一次性液體打火機的出現,真的就有火柴廠沒有意識到威脅的例子。
(3)由此及彼—引進國外先進的管理和技術也可以由這一思路解釋。你記住一句話:發達地區被淘汰的東西,落後地區可能有市場。
(4)由過去、現在推以後--毛澤東說過一句話:我不是李自成。可見歷史的東西對以後的發展是極有指導性的。換句話說: 10年以前,誰敢想想自己家有空調、電腦、電話?那么站在現在,我們問:您能不能想想10年後您會擁有自己的汽車?這種推理對商家是頗具啟發的。您能總結一下中國家庭電視機的發展規律嗎?也許,您從中就能找到商機!
(5)由遠及近—比如國外的產品、技術、管理模式、行銷經驗、方法,因為可能比較進步,就代表先進的方向,可能就是“明天要走的路”。
(6)自下而上—從典型的局部推知全局,一個規模適中的鄉鎮,需要3台收割機,這個縣有50個類似的鄉鎮,可以初步估計這個縣的收割機可能的市場容量為150台。
(7)自上而下—從全局細分,以便認識和推知某個局部。例如,我們想知道一個40萬人的城市女士腳踏車市場容量,40萬人——20萬女性——(去掉12歲以下50歲以上)還有10萬——調查一下千人女性騎腳踏車比率(假設60%)——可能的市場容量為6萬。對大致了解一個市場是很有幫助的。
機率推斷原則
我們不可能完全把握未來,但根據經驗和歷史,很多時候能大致預估一個事物發生的大致機率,根據這種可能性,採取對應措施。撲克、象棋遊戲和企業博弈型決策都在不自覺地使用這個原則。有時我們可以通過抽樣設計和調查等科學方法來確定某種情況發生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