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街頭綁架案

這段時間,每當本·巴爾卡在巴黎停留或過境時,法國特工們就設法竊取他掌握的機密。 為了打開本·巴爾卡的手提箱,法國特工人員選擇的行動地點是在奧利機場。 接下來,本·巴爾卡被帶到了巴黎郊外一個鄉間別墅,摩洛哥特工人員對其下了毒手。

,古巴首都哈瓦那洋溢著一派喜氣洋洋的節日氣氛。古巴總統菲德爾·卡斯楚迎來了從四面八方邀請來的賓客。哈瓦那市區到處懸掛著歡迎標語。
在這眾多的賓客中,有許多是膚色有別、著裝奇特的外國人。仔細分辨一下即可發現,他們既不是來自蘇聯或歐洲,也並非其他已開發國家的繼1955年萬隆會議以後又一次第三世界革命力量的大聚會。這次“亞非拉三大洲會議”的宗旨就是亞洲、非洲及拉丁美洲各開發中國家團結起來,攜手互助,抗拒帝國主義列強,共同促進世界和平。在卡斯楚激昂的演說中,一個由亞、非、拉第三世界革命力量組成的聯盟宣布在“三大洲會議”的旗幟下形成了。
然而令人遺憾的是,在此次會議中,真正的主角卻沒有出場,他就是那位構想、構思和盼望這一聯盟的摩洛哥反對黨領導人邁赫迪·本·巴爾卡。原來,這位真正的主角在3個月以前慘遭不幸,在法國巴黎繁華鬧市遭人綁架。自1965年10月29日以來,人們再也沒有看見過他。
本·巴爾卡是摩洛哥反對黨領導人,第三世界著名的政治理論家。他原是哈桑二世國王的家庭教師,因與哈桑政見不同而於50年代後期被驅逐出國。長期以來,本·巴爾卡在巴黎過著流亡生活,從事國際政治運動。這位倡導第三世界國家在民族解放運動中結為聯盟的政治理論家,不僅在摩洛哥有許多宿敵,他也是美國情治單位注視的對象,因為以美國為代表的帝國主義非常懼怕解放運動聯盟在第三世界建立。在此情況下,本·巴爾卡成為許多國家的眼中釘,肉中刺,他們急於要除掉他。
1963年和1965年,本·巴爾卡兩次被摩洛哥缺席判處死刑。1965年,摩洛哥情治單位領導人奧弗科爾將軍找到以色列摩薩德局長梅厄·阿米特,請求他給予幫助,為其除掉本·巴爾卡。鑒於摩洛哥與以色列的相互合作關係,這位摩薩德局長同意幫忙。
由於這項行動需要在巴黎進行,特別需要法國情治單位的幫助,為此,阿米特與奧弗科爾秘密來到了法國。於是,由摩洛哥、以色列與法國三方情治單位共同組成的行動小組被確定下來,阿米特還確定了摩薩德特工在此次行動中扮演的角色:幫助摩洛哥情治單位誘捕本·巴爾卡。
本·巴爾卡在法國受到戴高樂政府的保護,因此,他得以長期在巴黎從事國際政治活動。但他一到巴黎,就成了法國情治單位的工作對象。法國情治單位感興趣的倒不是他本人,而是他和第三世界革命派之間的聯繫。正當本·巴爾卡為籌備在哈瓦那即將召開的亞非拉三大洲會議而頻繁穿梭於古巴、埃及、阿爾及利亞和瑞士等國時,勒魯瓦帶領第七處的特工人員便奉命摸清會議的籌備情況。這段時間,每當本·巴爾卡在巴黎停留或過境時,法國特工們就設法竊取他掌握的機密。
為了打開本·巴爾卡的手提箱,法國特工人員選擇的行動地點是在奧利機場。奧利機場中途站站長安托萬·洛佩斯是一個精明能幹的萬事通,他交際廣泛,與來來往往的外國重要人物都很熟悉,所以勒魯瓦請求他予以協助。
於是,當本·巴爾卡一走下飛機時,洛佩斯臉上便堆滿了笑意迎上前去,憑著他能說會道的本領把本·巴爾卡拉到機場“藍天”酒家。正當他們邊喝邊聊時,法國特工人員迅速地把他的手提箱拿到了他們臨時布置的工作間。打開手提箱後,他們用縮微法拍攝了一大堆檔案。當這位摩洛哥反對黨領袖和洛佩斯從樓上下來時,手提箱已在行李房等候它的主人。這一切都是在不到半小時的時間裡進行的,真是神不知鬼不覺。
1965年10月29日,巴黎街頭一幕最慘烈的悲劇開始上演了……
這天按照行動計畫,先是由一名以色列摩薩德特工人員引誘本·巴爾卡從日內瓦匆匆趕往巴黎。因為按照事先的約定,本·巴爾卡今天要與一位電影工作者見面,這位電影工作者早就希望這位亞非拉革命運動領袖協助他拍攝一部反映世界革命運動的影片。本·巴爾卡這天精神特別好,因為拍這樣一部電影也是他多年從事革命活動的願望。然而意想不到的是,他卻在不知不覺中上了摩薩德特工人員的圈套。
在巴黎最繁華的聖日耳曼廣場,本·巴爾卡如約來到坐落在此的利普餐廳。當他還未跨進餐廳的大門時,早已等候在此的3名與摩洛哥人合作的法國安全官員“逮捕”了這位持不同政見者。當摩薩德特工人員發現有不少法國人和摩洛哥特工人員參加這一行動後,便主動退到了一邊。
然而摩薩德卻並不能袖手旁觀。由於摩薩德駐巴黎分站站長事先已得到阿米特指示,不得怠慢了摩洛哥情治單位的頭目,於是他便不敢拒絕奧弗科爾的邀請,從始至終一直陪同著。實際上這位摩薩德頭目自己也不清楚此次行動的全部目的。
接下來,本·巴爾卡被帶到了巴黎郊外一個鄉間別墅,摩洛哥特工人員對其下了毒手。遭槍殺後的本·巴爾卡隨後被秘密埋葬在這所別墅的花園裡。阿米特和奧弗科爾此時都堅信這一秘密已和屍體一起,被埋葬在地下而永不為人所知了。但事情卻遠沒有那么簡單。
由於這次行動搞得漏洞百出,本·巴爾卡遭綁架被害的訊息很快傳開了,世界輿論譁然。
訊息也傳到了法國朝野。戴高樂總統很快就得知了這一秘密,並下令調查本·巴爾卡是如何在巴黎的鬧市區失蹤的。這一調查不僅發現了以色列與摩洛哥之間的合作,而且還發現了駐法國的摩薩德特工與此事件的牽連。戴高樂命令將摩薩德在歐洲的指揮部搬出巴黎,同時下令停止兩國間的一切情報合作。
在調查中更讓戴高樂惱火的是,他還發現了國外情報及反間諜局與此事件的牽連。因此,法國情治單位也由此遭到了世界輿論的猛烈抨擊,造成很壞的國際影響,使法國政府陷入十分難堪的境地。本來就懷疑其情治單位密謀推翻他的戴高樂為此大開殺戒,他立即下令整頓國外情報及反間諜局第七處,嚴懲肇事者,勒魯瓦首當其衝成為替罪羊,被投進了拉桑泰監獄嚴格地監禁起來。
勒魯瓦所受的指控不是他參與了綁架本·巴爾卡的活動,因為他當時正在準備法蘭克福計畫,他所受到的指控是在案發前,他掌握了關於這起綁架案的情報,卻沒有及時向有關當局報告。他們聲稱,如果不是這樣,這起事件本來是可以阻止的。對此,勒魯瓦據理反駁。他解釋說他曾用書面報告向他的上司反映過兩次,但有關當局竟未引起絲毫反應。司法機關以涉及國家機密為由不讓他的律師對他上交的兩份報告取證,也不讓第七處的人出庭。
勒魯瓦在拉桑泰監獄被囚禁了 117天,經過一系列馬拉松式的審理之後,最後被陪審團宣判無罪釋放。就在勒魯瓦受審的同時,他所經營的第七處也被徹底瓦解,他要求重返法國國外情報及反間諜局工作是不可能的了。“這是一次事故,更是一次陰謀。不僅我被搞掉,而且我所經營的第七處也被瓦解,或許這才是他們的真正的目的。”勒魯瓦氣憤地說。
無論如何,在巴黎聖日耳曼林蔭大道上發生的這起綁架案,在法國情報史上都是一段不能自圓其說的歷史。至今,此次事件仍給法國情報界巨頭及政界高層人士留下痛苦的回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