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在歷史敘述中

巴金與無政府主義的歷史關係成為他一生尤其是後半生劫難的根源。 談論巴金而不涉及無政府主義,總是讓人感到隔著一層。 十二巴黎,永遠的留戀

圖書信息

出版社: 湖北人民出版社; 第1版 (2006年10月1日)
叢書名: 李輝傳記作品系列
平裝: 217頁
開本: 16開
ISBN: 7216048229
條形碼: 9787216048224
尺寸: 23 x 16 x 1.4 cm
重量: 322 g

作者簡介

李輝,1956年出生於湖北隨縣(今隨州市)。1982年畢業於上海復旦大學中文系;1982年在《北京晚報》擔任文藝記者和文學副刊編輯;1987年11月至今,在《人民日報》文藝部擔任編輯。以文學傳記、隨筆寫作為主。主要作品有《胡風集團冤案始末》、《滄桑看雲》、《在歷史現場》、《和老人聊天》等。

內容簡介

本書是《李輝傳記作品》系列之一,為讀者介紹了現當代名家巴金的生平事跡,主要內容包括巴金的夢想與現實之路、作品、情感生活、晚年生活等。本書將為讀者展現最立體的一面。
巴金,現當代作家,以其獨特的風格和豐碩的創作令人矚目,被魯迅稱為“一個有熱情的有進步思想的作家,在屈指可數的好作家之列的作家”。本書將為你介紹這位著名作家的生平事跡。
我僅瀏覽了書稿的開頭就來寫這篇小文,違反了我一向的自律,但因有些話急於說出來,也就顧不上破例了。
在這裡,李輝,作為巴金生平思想和著作的研究者,終於不是從辯誣的角度,而只是如實地、毫不遮掩地寫到了巴金與無政府主義的關係。
巴金自己說過,他是“五四”運動的產兒,他又說過,他是法國大革命的產兒。他從少年時代就服膺“自由,平等,博愛”的信條。十四五歲正值五四狂飆乍起,他就以可貴的聰穎,接觸了紛繁的新思潮。他是富家子弟,但他深知其內里,他認定所有體現了宗法禮教秩序的家庭,都是無自由無平等也無愛可言的牢籠,也正是整個社會的縮影。因此,並非為謀個人的溫飽和出路,而是出於良知,對無權無錢貧病困頓者的同情,對人壓迫人的不平,對一切非正義的憤懣,使他苦苦尋找改造社會的道路;這時他從西歐和俄國的歷史中邂逅了那些激進而忘我的革命者,邂逅了無政府主義的思想和理論。在20世紀20-30年代,他身體力行地參與了無政府主義的宣傳和抗議行動。在他這裡,無政府主義,就是邁進“門檻”,為建立一個自由平等、互助互愛的社會而不惜犧牲,它是弱者的道德,也是弱者的理想,而巴金自覺地站在弱者一邊。
如果說“十月革命一聲炮響,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而無政府主義傳入中國還要早些。從晚清一些志在推翻清皇朝的黨人身上,就可以找到無政府主義者人格和行為的影響。“五四”時期,無政府主義的傳播是跟共產主義的傳播同時進行的。民國初年被軍閥政府殺害的工人運動者中,就有英勇的無政府主義信徒。在早期共產黨人中,特別是其中的知識分子,許多人都接受過無政府主義思潮,甚至可以說是從無政府主義走向革命的。不但第一代,第二代,這樣的情況直到1949年前參加中共領導的革命的新一代中,也不鮮見。
如果查看30—40年代(主要是抗日戰爭開始前後)革命者檔案中的自述,相當數量的青年知識分子都會說到,他們是在革命文學的影響下投身革命的,其中就包括巴金的書,例如眾所周知的《家》和其他著譯。這些作品對當時社會制度人情世態的揭露和抨擊,令他們共鳴,令他們感奮,令他們要起而行,找一條對社會進行革命改造的路。但他們後來又會持批判態度說,像巴金這樣的作家,並沒能給他們指出明確的投向共產黨的革命道路(例如《家》里的覺慧最後只是出川,曹禺《北京人》里的瑞貞也只是搭乘火車去了遠方),而是實際生活中抗日戰爭爆發這樣的機緣,以及國共兩黨的鮮明對比,使他們認定共產黨是革命的和抗日的,別無選擇。不過連有些僅僅是為了逃婚,為了爭取婚姻自由的男女青年,受到了《家》的鼓勵,也去了延安,去了解放區,則是事實。巴金小說里模糊的指向,與現實生活中的實體就這樣重合了。記得在文革以前,我們議論這種現象時,曾經開玩笑說,巴金給共產黨招兵買馬,該記大功!
李輝中肯地指出,經常出現在巴金早年書里的“革命”,“信仰”,“ 事業”,其內涵是要從巴金寫作時的思想來認定的。沒有附加語也就沒有確指,固然是不言自明的默契,也有不得不爾的苦衷。在不同的語境,便產生各有所指的歧解,乃歷史條件的變動使然,卻不是任何人故意的誤導。
恰恰是十月革命的勝利,布爾什維克建立蘇維埃政權,使反對階級專政的依國無政府主義者的遭遇,比革命前更加困難;19世紀作為革命者頭上的光環,換成了20世紀初淪為“反革命”的荊冠。在俄蘇,無政府主義者或是流亡國外,或是受到鎮壓。在中國,無政府主義則不僅於“五四”前後被軍閥官僚視為與共產主義“赤化…‘過激”難以區分的洪水猛獸,而且隨後更陷入左右夾擊的困境,很有點像以陳獨秀為代表的托洛洛茨基派,不能見容乾中國兩大對立政治勢力的國共兩黨。作為政治派別的無政府主義遂不復存在。作為思潮的無政府主義,1949年前偶或散見於出版物中,1949年後則完全絕跡。年輕人只能從《列寧在1918》一類蘇聯影片中瞥見“無政府主義者 ”的漫畫像,或是在“文化大革命”中聽到把違背“無產階級司令部”的“ 戰略部署”的行動叫作“無政府主義”了。
巴金與無政府主義的歷史關係成為他一生尤其是後半生劫難的根源。在文革批鬥時封之為“反共老手”,到文革後的“清除精神污染“中,還有人揪住不放,大有必欲置諸死地而後已之勢。其實,那些氣勢洶洶的批鬥家並不知無政府主義為何物。因為幾十年來中國大陸各種版本的歷史普及讀本里,早就無一語及於無政府主義了。
談論巴金而不涉及無政府主義,總是讓人感到隔著一層。完全不了解無政府主義的淵源,也難對巴金其人和他的作品有比較透徹的實是求是的理解。順便說一句題外的話,對於世界範圍的無政府主義,它從19世紀到20世紀的理論和實踐,它在各國社會生活中曾有的影響,它與各種革命思潮和實際運動的關係,也是一切想要認真了解中國近代史和現代史的人所應該具有的背景知識。
李輝此書,在這一點上,試圖引領我們接近巴金精神世界的一個“禁區 ”。當然,這個禁區不是巴金自設的,相反,他幾十年來以白紙黑字的形式坦陳自己的信仰和理想,只不過他的由衷的傾訴,他掏給讀者的心,往往被歷史的煙霧遮蔽了。
李輝用他特有的散文筆調,絕不故作艱深,卻讓我們一下子接近了那幾乎被遺忘甚至被抹煞了的歷史。歷史只有拂去塵封,颳去油彩,還其本真,才顯得邏輯分明,真實可信。這樣的文字也就使人感到親切。
我願意接著讀後續的書稿。

媒體評論

書評
他為親友留下了溫暖而美好的記憶;他為歷史留下了《家》、《春》、
《秋》,留下了《寒夜》,留下了《隨想錄》;他為未來提供了說不盡的政
治的、文化的話題……
巨里隕落。光還亮著。
巴金永遠不會在我們的視野里消失。我相信,在以後的許多日子裡,當
人們面對現實感到寂寞和田惑時,會經常想起他。
——李輝

目錄

新版序言
望盡天涯路
一在巴黎感受巴金
二看那少年浪漫時
三“精神上的母親”引他前行
四講述大革命的悲劇
五拿起筆,融入世界的吶喊
六巴金——一個筆名的解讀
七魯迅,為他擋住風沙
八歷史在他心中
九思想史是奔騰的江水
十“你是不能擱筆的”
十一與大眾共享
十二巴黎,永遠的留戀
何處是歸程?
十三凝望夔門
十四什麼樣的家?
十五敏感與憂鬱
十六熱情在文學中燃燒
十七面對覺新,他看見了自己
十八鄉關何處?
十九“李先生,你好早啊!”
二十痛在心中,愛在夢裡
二十一巴山蜀水路千程
二十二生命在歷史中延續
新版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