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位置

最狹處為達連(Darien)地峽(東)和奇里基(Chiriqui)地峽(西)。山脈、雨林和平原交錯其間。最初由印第安人定居。19世紀初巴拿馬獨立前始終由西班牙統治。
1849年修築了橫貫地峽鐵路。1914年巴拿馬運河通航,很多人到運河區定居。戰略地位重要。連線北美洲與南美洲的中美地峽的最南段地帶。位於哥倫比亞和哥斯大黎加之間,分隔太平洋和大西洋加勒比海。一般指巴拿馬共和國所在地,包括東部的達連地峽和西部的奇里基地峽以及巴拿馬運河區,長約640公里,寬48-193公里,絕大部分地方海拔不超過600米,是美洲大陸最狹窄、低級的地段。
地峽西部有塔瓦薩拉山地。巴拿馬地峽位於墨西哥高原的東南,狹窄的陸地呈西北—東南走向,連線著北美與南美大陸,兩側分別瀕臨太平洋和大西洋的墨西哥灣、加勒比海。巴拿馬地峽原是一條狹長的谷地,阻礙了南、北美大陸之間動植物群的相互交流。後來,隨著板塊運動的影響,南極孤立,洋流的改變,古地中海消失,阻礙了海洋的徑向交換。
當北極接近海面冰流及格陵蘭冰流形成後,巴拿馬地峽閉合,南北美大陸連成一片,由此造成兩洲之間動物的交流,同時也阻止了大西洋與太平洋的溝通。巴拿馬地峽關閉對生物演變產生了巨大影響,具有重大的古生物學意義。
歷史

哥倫布已經到達這裡四次了,其他歐洲探險者和冒險家也紛至沓來,但他們都僅僅活動在美洲大陸的東岸。他們孜孜以求的是找到穿越美洲的海峽,到那盛產香料和黃金的亞洲去。
夾在兩塊陸地之間,連線兩個海域的狹窄水道是海峽;而在海洋中連線兩塊陸地的狹窄陸地則是地峽。當時探險家的意識中只有“海峽”,沒有“地峽”。他們沒有想到上帝在創造陸地時,時而盡情地鋪陳揮灑,讓大陸無邊無際;時而惜土如金,讓陸地細如遊絲,這細如遊絲的地方就是地峽。
巴爾沃亞是聰明的,他沒有去尋找海峽,而是在印地安人的幫助下,找到了巴拿馬地峽。他從印地安人那裡知道了,只要穿過這地峽,就能看到他夢寐以求的大南洋(他當時給太平洋起的名字),他成功了。巴爾沃亞之後,地圖、地球儀開始標註窄窄的地峽,將南北美洲連線在一起,人們開始知道了南北美洲之間還有著盈盈一握的一塊陸地——巴拿馬地峽。
交通建設
巴拿馬地峽鐵路

巴拿馬運河

根據1903年美國與巴拿馬簽訂的《巴拿馬運河條約》,美國以一次付給1000萬美元、9年後每年再付租金25萬美元的代價,從而取得開鑿運河和“永久使用、占領和控制”運河和運河區的權利。1904年,運河動工開鑿,1914年8月15日正式通航。
運河的開通使美洲東西海岸航程縮短了7000至8000海里,亞洲到歐洲之間的航程縮短4000至5000海里。開通後的巴拿馬運河極大地促進了世界海運業的發展。巴拿馬運河每年承擔全世界5%的貿易貨運,有1.4萬艘船隻從這裡通過。因此,巴拿馬運河素有“世界橋樑”的美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