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山魂

巴山魂

“巴山魂”是四川省達州人民為了紀念中國工農紅軍入川60周年,於1992年在達州市中心老車壩豎立的一座大型雕塑。1996年,因城市建設需要,“巴山魂”被拆除,2006年7月恢復重建。新落成的“巴山魂”群雕,巍然佇立於達城龍爪塔前,是巴山人和巴山精神的象徵。巴山魂雕塑高13.83米,總重量100餘噸,風格粗獷、拙樸而不失大氣,極具震撼力。黑色的大理石基座正面,張愛萍將軍親筆題寫的“巴山魂”三個鎏金大字熠熠生輝,基座上方,幾名紅軍戰士或手持梭鏢或身背鋼槍,目光如炬、直刺蒼穹。

基本信息

建設背景

巴山魂巴山魂
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初,四川省達州成為全國第二大蘇區——川陝革命根據地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原達縣地區所轄區域內(現巴中市、鄰水縣)共有12萬餘人參加紅軍,為中國革命的勝利作出了巨大貢獻。為了緬懷革命先烈、紀念中國工農紅軍入川60周年,達州市人民政府特請四川美術學院雕塑系專家設計,在達州城市中心老車壩豎起了這座“巴山魂”大型雕塑。
雕塑主體高為10.7米,共耗去150餘塊花崗石,總重量約90噸這座外表稱不上華麗的大型雕塑,有著非常厚重的文化和歷史內涵。2米多高的黑色大理石基座上,有張愛萍將軍題寫的“巴山魂”三個鎏金大字,雕塑人物為幾名腳穿草鞋、頭戴八角帽的紅軍戰士,他們或身背大刀,或手持梭標,目光如炬,直刺蒼穹。
1996年,因城市建設需要,“巴山魂”被拆除,2005年底啟動恢復工程。
2006年6月30日,新落成的“巴山魂”群雕,巍然屹立於西外龍爪塔前。重建時,為使新群雕比過去更美觀,使用的材料、工具及工藝流程較過去更科學、先進,雕塑耐腐蝕、抗風化能力更強。重塑的“巴山魂”雕塑風格更加粗獷、質樸而又不失大氣,極具震撼力。

建設意義

“除了緬懷革命先烈外,更主要的是激勵了大家發揚紅軍精神、秉承巴山人民不畏艱難、昂揚向上的鬥志!”一位熟知“巴山魂”誕生過程的退休老幹部透露了雕塑巴山魂的初衷。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巴山魂”成了巴山人和巴山精神的象徵。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